首页 > > > >
躲龙桥的来历
发布时间:2020-10-24     作者:张力生


在老海安街的东头,曾有过一座小小的木桥,名叫“躲龙桥”。谈起这个桥名来,还有一段挺有意思的传说哩。


唐朝的武则天登位做了女皇帝,改国号为 “周”,掌管江山。当时,进行中不少的官员都反对女人执政,决不允“牡鸡司晨”。王皇后的太子 李旦领头谋反不成,就逃到了扬州。将领徐敬业,是大唐功臣徐茂公的孙子,他得知消息后,即与当代的才子骆宾王等联合一道,带领兵马全力保护李旦,以图再起;骆宾王还亲手起草了那份赫有名的《讨武氏檄文》。武则天一怒之下,便派大批人马前去征讨,徐敬业慌忙率部应战,但哪里抵挡得往朝廷的大军,结果是:一败浦口、二败扬州、三败泰州,自己先被手下的降将所杀害。骆宾王则趁着战乱,由海安向南逃往南通,最后辗转到杭州,在灵隐寺里落发做了和尚;但也有传说他病死于南通,故而今的狼山脚下,还留存有骆宾王墓的遗迹。


再说太子李旦在危急的当儿,更换民服,乔装改扮,便仓惶地逃到了海安。这时,武则天所派的人马,正从他身后由西向东追击,一心想搜 捕到李旦,好去向武则天邀功请赏。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李太子也正奔逃至街东的这座木桥上面,他回头一看势头不对,就不顾凶险地纵身跃到桥下,赶紧捡起河边搁着的半片石磨盘顶于头上,在一丛草窝里躲藏起来。追兵虽从桥上匆匆经过,但幸好没有发觉到李旦的身影,这才让他脱了险。


后来,李旦到达武汉,在各路勤王兵马的支持下,又与武则天的大军相对峙,局面转危为安。景元二年,李旦积聚力量卷土重来,终于当 上了皇帝。


由于当年的这位“真龙天子”曾在海安的这座小木桥下躲藏过,所以地方上的老百姓代代相传,就把这座桥称为“躲龙桥”。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