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眼前这张合照,上面是一群身着欧美样式工程师制服的青年,他们聚在紧靠的3只木船上,或坐或站,或叉腰,或蜷腿,一个个姿态各异、神情自然。在画面远处,有两人立于船头,似正在向青年们观望。照片上附有一段文字:“1916年,河海工程学校学生在南通县测量实习。”这张老照片带我们回到过去,让100多年前那段模糊久远的岁月变得清晰可见起来。
河海工程学校即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她与南通的渊源始于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面对黄淮流域频发的水旱灾害,张謇力主培养专业人才、科学治水导淮。民国初年,张謇出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导淮督办,深感水利人才之匮乏,经其不断呼吁、多方奔走,1915年3月,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在南京创设,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专门培养水利技术人才的高等学府,也是当今全国重点大学河海大学的前身。
为培育出优秀的水利人才,张謇特别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他指出:“学问兼理论与阅历乃成,一面研究,一面践履,正求学问补不足之法。”在学校章程中,他对传统教育“实学而不求实施”“空言无裨”等弊病进行批评,提出“注重实地练习,以养成切实应用之智识”的教育方针,明确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于教授必使学生能活用学理,而不专致力于记诵;此外,如参观工程,以资感发,派遣实习,以增阅历,实益所存,切实应用之智识,当亦可养成矣”。基于此方针,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接触社会实际,使他们能够了解国情、民情,为将来从事水利事业打下基础。
在中国测绘事业发展方面,张謇同样功不可没。1906年9月15日,张謇在通州师范学校开设测绘科,学制一年,主要课目有平板测量、罗针测量、经纬仪测量、水准测量、制图等,学校特聘日本教员讲授相关课程。1908年,通州测绘局成立,张謇任局长,下设干事、测量、制图3股。同年,测绘局组织通州师范学校首届测绘科毕业生分4路踏测通州境内水陆交通,培养了一批测绘人才。在此背景下,加之南通在治理溃堤坍江等自然灾害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经验,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于是在建校初期选择南通,将之作为在校学生学习测量或水利实习的首选之地。学校首届毕业生宋希尚毕业后即选择在南通发展,并迅速崭露头角,后终成一代著名水利专家。
依照照片上的文字线索,笔者找到1916年的《通海新报》,最终在8月13日该报《地方新闻》栏目找到一篇《河海学校生到通测量》的报道,全文摘录如下:
南京河海学校教员某君于前日带领学生多人到通实地练习,当由测绘局主任鲍君泽新派局员胡君校声陪同,前往东门小石桥至瑞芝桥一路水道实测,为练习入手办法。昨已雇船五艘,于今晨开测矣。
该报道尽管只有寥寥数语,却为我们丰富了照片背后的历史信息。著名水利专家、被称为“中国连拱坝之父”的汪胡桢毕业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他在《回忆我从事水利事业的一生》中有一段文字,印证了这一旧闻:
那时南通江岸被海潮冲毁,张謇组织保坍会,延请上海浚浦局的荷兰工程师奈格之子特来克设计与建筑挑水坝10座。河海学校派师生前往实习,我也在内。
经查,汪胡桢上述的这段在南通实习的时间与《通海新报》报道的时间并无冲突,由此可以推测,汪胡桢或许正是这照片上的其中一位呢。再观旧照,唯有感叹当年的河道已改,当年的少年已逝,只留下这帧旧影,定格记录了那段往事和人物的瞬间。
(作者单位:南通开发区社会事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