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南通清朝第一位状元——胡长龄
发布时间:2020-05-21     作者:陈 霞


南通市千年古街——寺街125号胡家园1号是胡长龄故居,天宁寺北边有个胡长龄状元府。


胡长龄(1758-1814),字西庚,号印渚,南通市(古称南通州)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大魁天下钦点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乾隆五十六年,大考二等,提升为侍讲学士。乾隆六十年任国子监祭酒,并主试山东,后官至礼部尚书。才誉卓著,时与马有章、李懿曾并称“江东三俊”,与山阳汪廷珍合称“汪经胡史”,著作有《三余堂存稿》等。


状元在人民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荣耀。民间和戏剧中对状元也增添了传奇色彩,围绕状元胡长龄就有许多的传说。


胡长龄打小就聪颖敏慧,念书时十分刻苦用功,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很早就烂熟于胸。他九岁这年适逢乡试,便吵着也要去应考。父亲说,你这小小年纪,哪能考试?还是过几年再说吧。胡长龄问:应考是考学问呀还是考年龄呀?父亲一下被问住了,只好答应他试试。


考试那天,由于个子小,他骑在父亲的肩膀上来到考场,被门卫拦住不让进:参加乡试,不允许带小孩进场。当门卫得知竟是小孩来应考时,更是不敢擅自放入,赶紧进去禀报考官大人。考官出来,见这么个小娃娃也来赶考,很不以为然,便将其领入偏殿试他一试。考官问曰:“将父作马,岂能应考?”胡长龄昂然而答:“望子成龙,有何不可?”考官见他小小年纪,对答起来却气度不凡,惊诧之余,还要再考他一考,便唤人取一寸见方的纸,要他写3000字文章。胡长龄取笔研墨,略一思考,便在纸上端端正正写了“化三千”三字。考官问:“我让你写三千字,你怎么只写了三个字?”胡长龄正色答曰:“学生遵从师训:学而要化,所以写上“化三千’三字。”考官听罢,心中暗暗叫好,但还要再难他一下,便问:“如果我让你写一万字,你又当怎写?”胡长龄朗声回答:“我写‘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不就是了吗?”考官十分赞赏胡长龄的聪明机智,乃破格准许他参考应试,考试完毕,竟然中了,一下成为当时年纪最小的解元郎。


乾隆四十四年,刘墉任江苏学政,来通州贡院考试秀才。考试阅卷完毕后乘船离开通州,当地知州、州同、州判、训导等官为之送行。新科秀才也全部排定在河岸恭送宗师。时值桃红柳绿,春意盎然,学台刘大人登舟,忽见七只鸭子在垂柳下浮游。他感到景色宜人,触景生情,冲口道出“七鸭浮水,数数三双一只”,要求秀才对出下联。秀才们被学台突如其来的对联给难住了,一个个凝神苦思冥想之时,突然一个人高叫“宗师”,打破了沉寂。叫宗师的人正是胡长龄,他说:“我对出来了。”刘墉见是在他手上录取的新科秀才,很是欣慰,忙叫胡长龄续下联。胡答:“尺蛇出洞,量量九寸十分。”真是对仗工整,珠联壁合,耐人寻味。刘墉对胡长龄频频点头,哈哈大笑,由此胡长龄之才在通州也传开了。


后胡长龄赴京赶考,三榜三甲,中了头名状元。乾隆帝爱他一表人才,心想招他为驸马。就派主考官王御史前往试探。胡状元因有结发之妻,婉言回绝。乾隆帝听王御史回禀,新科状元不肯招驸马,就想看看状元夫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美人,同时,要试试她的才学,于是下旨宣胡氏进宫。乾隆皇帝率领三宫后妃,在后宫召见状元夫妇。胡氏农妇装束,青布衣裙,蓝布长衫,举止大方,进殿跨槛时,轻轻擦起裙角,启口说:“乡女村妇一条草裙,千万别污了万岁爷的金槛。”乾隆帝听了,大吃一惊,万万没有想到,一个民间女子竟然如此大方,又如此知礼。他叫胡氏抬起头,将她上下打量一番。只见面前站着的状元夫人,相貌平常,皮肤黝黑,体形壮硕,天下无双,男子莫及,见所未见。胡氏从乾隆帝的神色中似乎意识到皇帝在心中暗自取笑她这双不合世俗的大脚,便不慌不忙,从容说道:脚大胜似舳舻履惊涛。乾隆帝说:“依你所说,是脚大好啦!那么,朕宫中嫔妃人人都是金莲小足,你说如何?”胡氏随应道:足小宛若画舫过浪尘。乾隆帝心里明白,胡氏在讥笑三寸金莲行走不便,但又不得不佩服她出口成章,对答如流,便吩咐宫女奉茶。胡长龄夫妇坐下,胡氏喝了一口香茶,脱口吟道:饮啜香茗遥念故乡水。乾隆帝被胡氏思乡之情感动,传摆宴,为状元夫妇洗尘。胡氏接着又说:食俸皇粮当思耕夫辛。听了之后,乾隆帝更加敬佩胡氏的才学,便出了个上联要她对。上联云:远闻通州出才子。胡氏不假思索,对道:近观皇宫多佳人。乾隆帝又出一联:冠授官,官戴冠,官被冠管。胡氏沉吟片刻,大声应道:仁教人,人压仁,人受仁欺。乾隆帝自知理亏,心悦诚服,称赞胡氏才思敏捷,更赞叹新科状元不图富贵,不弃前妇,真是当世难得人才。他拿起大笔,写下“翰墨竹梅”四个大字,并叫匠工刻在匾上,赠给状元夫妇以表敬意。


胡长龄考中状元以后,按规矩应以门生之礼去拜谒当朝宰相。而当时的宰相是和珅,胡长龄深知此人贪赃枉法,很是厌恶,因不愿与之结交而没有去拜谒,这让和珅十分恼火,就让胡长龄当了十年薪俸微薄的“清差”翰林院修撰。后来是胡长龄的官场友人,见他日子太过清苦,实在看不下去,便悄悄在和做寿时,用笔蘸乌贼鱼的墨汁,仿胡长龄笔迹,送了一副寿联给和珅,并解释说胡长齡因太穷,无像样衣服可出门做客,不能亲自来贺寿。和珅这才将胡长龄放去山东担任了学政。胡长龄任职其间,在勤政敬业的同时,还以为皇上收集诗稿之名,收集掌握了大量和珅营私弄权、贪赃枉法和谋害百姓的证据。嘉庆三年(1798)年底,胡长龄率先弹劾和珅,引得朝野震动。嘉庆四年(1799)乾隆驾崩,和珅倒台家中被抄。抄家中,人们发现大量朝廷大臣与和珅往来书信,却唯独胡长龄连只字片言都不见踪影。那副寿联上用乌贼鱼墨汁写的字,时间一长,字迹也自然消失了。


胡长龄为人正直不阿,又同情百姓疾苦。传说胡长龄主试山东期间,曾遇到一桩县官没审错却又很冤的棘手案子。原来,一个无赖入门盗窃,后面跟着十来个贫苦流难农民,稀里糊涂也跟在后面从大门进去拿东西,结果都被抓了。按大清刑律规定,凡盗窃,只要是从大门入内就算明火执仗的强盗,不分主犯从犯,一律问斩。这样,这些农民就必死无疑。胡长龄仔细阅看卷宗后,发现这些农民刚抓就都从实招认,既是从犯又是初犯,且都追悔莫及,便对主判官说:“主犯从犯有别,这些人罪不当诛,能救则救吧。”主判官说:“我也知罪不当诛,可大清律法不能变,我也正愁不知怎么办呢?”机智的胡长龄想了一下,说:“我们不是贪赃枉法,是在救人,你看能否变通一下,在‘大’字上加个点?”主判官也同情这伙农民遭遇,即连说可行。于是,他就把卷宗里“大门”的“大”字加上了一点,改成了“犬门”。情理上从“犬门”出入者,只能算作小偷,不是“明火执仗”的强盗,可以从轻发落。这十来个农民终于免于一死,“一点救众生”的故事也流传了下来。


由于胡长龄的正直和才干,深得嘉庆皇帝赏识,官职逐步提升,位至礼部尚书。嘉庆十九年(1814),旷世智才胡长龄由于劳累过度,不幸死于回乡途中。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