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红十四军建军始末
发布时间:2019-06-06     作者:钱泽麟


播火长江边


1922年,在南京读书的南通市第一个共产党员吴亚鲁回到家乡如皋组织“平民社”,创办《平民声》,进行反封建思想的宣传。


1924年,中共党员沈毅来到泰兴县刁家网村,播撒革命火种,在刁家网成立了扬泰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和江苏省第一个农民合作社。“要找共产党,就到刁家网”,这句话当年在苏中,特别是在长江北岸的如泰地区广为传播。


1927年底,中共江苏省委作出了关于组织全省暴动的紧急议案,制定了《江苏各县暴动计划》,提出 :暴动的目的是要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并规定上海近郊、南通、崇明、海门、如皋、泰兴等22个县必须发动农村游击战争。


1928年4月初,中共江苏省委农委主任王若飞等人来到南通、如皋。先后听取南通县委委员、城区区委书记刘瑞龙和如皋县委委员、西乡区委书记徐芳德等人关于农运情况的汇报。在如皋县城总商会一间空屋里,王若飞召集城乡负责干部开了个通宵会议。王若飞对开展农运工作、准备武装暴动以及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作了具体指示,并带来武器交给如皋的同志。王若飞在如皋西乡考察两天后才回上海。


4月13日,如皋成立暴动委员会。中旬,中共如皋、泰兴两县县委在泰兴刁家网小学召开联席会议,约定联合举行“五一农民暴动”。


5月1日凌晨,听到泰兴提前暴动的消息,如皋西乡区委书记徐芳德随即率领农民队伍首攻文武殿之敌。之后如皋16个村庄上千农民在朝西庄集中后分兵南北两路,纷纷攻入地主豪绅庄园缴枪分粮。


当夜,如皋农民暴动总指挥部在朝西庄召开誓师大会。面对数以千计的暴动农民,徐芳德奋力登上用一辆牛车搭起的指挥台,代表县委庄严宣告 :“共产党领导的如皋农民暴动开始了!”


“五一农民暴动”震撼大江南北。敌人惊恐万分,调集了大批军队对如皋地区实行联合“进剿”。农民赤卫队奋起抗争。如皋成为“反进剿”的主战场,南通、启东、海门、海安的“反进剿”斗争风起云涌。


1929年底,如泰地区已形成了大块红色区域 :游击小组发展为镇涛游击队,然后成为如泰工农红军,并整编成一个大队。通海地区的武装斗争也同时展开。通东游击区逐渐形成。这就为红十四军成立打下了基础。


建军贲家巷


1929年11月下旬,中共江苏省委召开第二次党代会。期间,通海区代表李超时、刘瑞龙向省委汇报了通海如泰地区的工作和游击运动情况。党中央军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周恩来听取了汇报。李超时、刘瑞龙的汇报,让中央和省委的领导同志看到通海如泰地区武装斗争的形势,了解了这个地区已有工农红军游击队活动。省委常委陈云认为 :当前江苏农民运动是一种发展的趋势,在南通、如皋、泰兴等党的影响比较大的地方,已发展成游击战争的形势,有的甚至有红色乡村的存在。经省委书记李维汉提议,中央批准,会后便着手筹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并陆续调派何坤、张世杰、薛衡竟、余乃诚、徐德、黄火青、张爱萍、李华生等一批军政干部到江北,加强部队和地方的领导力量。中央军委刘伯承、聂荣臻,省委常委陈云、省委军委书记李硕勋等领导同志,对通海如泰地区的斗争和建立红十四军,都给予过具体指导。


1930年4月3日天刚蒙蒙亮,如皋江安、卢港、石庄、磨头以及泰兴的古溪、黄桥等方圆七八十里内几百个村庄的赤卫队、农协会员、妇女会员约万余人,高举红旗,带着大刀、梭标、洋枪、火药枪、铁叉等各式各样的武器,拖着水桶粗、丈把长的土炮,从四面八方朝着如皋西乡贲家巷汇集而来。


中午11时许,晴空万里,贲家巷方圆几里人山人海、红旗招展、武器林立、锣鼓喧天。路北大皂角树上升起了巨幅的红旗。广场正中搭起了司令台。场内各处,分开摆着几十张方桌,几十位负责同志站在上面。


在万众欢腾声中,通海特委委员王玉文主持,特委委员张辛庄严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正式成立!”并宣读了负责干部名单。何坤任军长,李超时任政委,薛衡竟任军参谋长,余乃诚任军政治部主任。全军编成两个支队,每个支队下辖3个大队,共1300余人。通海地区的红军江苏第一大队编为第一支队,刘廷杰任支队长 ;如泰工农红军编为第二支队,何坤兼任支队长。


之后,举行阅兵式。红十四军各大队在张爱萍、许坤(周方)、郑文林(曹玉彬)等带领下绕场接受检阅。浩浩荡荡的队伍拉了好几里路长。不仅当地群众在建军大会上听到了由何坤军长主持起草的《告工农及一切劳苦群众书》,而且没几天,这份“宣言”即在上海繁华的南京路等处散发,轰动了大江南北。转战通海如泰红十四军成立后,何坤军长决定小试牛刀,首战靖江县长安市(镇)。一天晚上,何坤率部从如皋西乡戈家堡出发,在夜幕的掩护下,迅速完成对长安的包围。于午夜发起攻击,敌人未加抵抗即行溃逃。首战告捷,士气大振。之后,何坤率第二支队和赤卫队又一举攻入如皋卢家庄,镇压了作恶多端、负隅顽抗的卢姓大地主。红十四军声威大震。


1930年4月16日夜,何坤指挥第二支队的3个大队,加上赤卫队和自动前来支援作战的群众共一万多人,分三路向如皋大土豪张朝汉的老巢老户庄进攻。张爱萍指挥的一个大队担任主攻。


第一梯队被敌人强大火力压住。张爱萍举起匣子枪边打边喊 :“跟我上!”率领第二梯队冲了上去,但同样被敌人的火力网挡了回来。


何坤亲临前线,重新组织兵力,从东路猛攻。天快亮时,红军在庄东头的晒谷场上遇敌碉堡火力狂扫。战斗相持中,敌人增援部队从如皋城、磨头、刘渡等多处赶来。何坤命令部队撤退!就在此时,一颗罪恶的子弹飞来,何坤军长壮烈牺牲。军参谋长薛衡竟也在随后不久攻打顾家庄的战斗中不幸牺牲。


何坤军长牺牲后,李超时军长、政委两付重担一肩挑。省委任命刘瑞龙为通海特委书记。李超时和省委派来的张世杰等人一起着手整编部队,在军以下设立师、团编制。


1930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以“剿共总指挥部”的武装为主力,纠集石庄、横巷、季家市、西来庵等处的“民团”、“保卫团”等数千人,分八路向红十四军一师活动的中心地区如皋西乡的六甲、大小陈家堡一带发动“围剿”,妄图将刚刚整编的红十四军一师一口吃掉。


6月13日夜,红十四军一师二团(张世杰任一师师长兼二团团长)的四、五、六3个营从西燕庄等地出发,向六甲桥一带移动,占领了有利地形。拂晓,敌人先头部队一个连大摇大摆地走到宝庆寺,被以逸待劳的红军包围。


四营控制了六甲桥,五营在六甲桥河西,六营在六甲桥西弋家堡和宝庆寺一线。


当敌人走进红军的包围圈时,红军战士迅速从四面八方包抄上去。敌人仓促应战,被红军逼到六甲西北祝家庄西头的港湾里。慌忙之中,不少敌人涌到一条停在港湾的罱泥船上。早就插到六甲桥口,准备截断敌人退路的五营指战员马上开枪射击。敌人纷纷跳水逃命,有的被击中,有的被河水淹死,有的成了红军的俘虏。


敌人的先头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其他多路敌人到达东燕庄、申家埭时,听说先头部队打了败仗,不知红军究竟有多少兵力,便慌忙撤回原防地。国民党反动派大吹大擂的“八路围剿”偃旗息鼓。


红十四军二师(师长秦超、政委兼参谋长黄火青)的装备极差,不少战士使用的是梭标、大刀,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而国民党反动派却重兵驻守城镇,对红军实行残酷的“围剿”和镇压。由于受“立三路线”的影响,上级要求二师占领金沙,夺取南通城,配合南京暴动。此时国民党在金沙驻有一个团的正规军,红军没有充分准备就向金沙进发,半路即遭到敌人的伏击,部队损失很大。


7月的一天,秦超和黄火青带领部分战士在转移途中遭敌伏击,仓促应战。秦超用步枪向敌人射击,同时指挥部队撤退。看着部队已走远了,黄火青赶紧拉着秦超一起后撤,秦超不幸中弹牺牲。嗣后不久,黄火青在一次夜袭郁家土地堂战斗中负伤,经组织决定去上海治疗。


血洒江海平原


在“立三路线”的错误指导下,红十四军接到了“准备会攻南通,截断长江,进攻上海、南京”等力不胜任的战斗任务。


通海红军在不利的情况下,先后进攻金沙、东社、凤凰桥等地失败,损失很大。俞海清、唐楚云、陈国藩、仇建忠、姜金德(姜老五)、陈宗恒、冯步洲等同志相继牺牲。


如泰方面,红军进攻蒋垛、石庄、黄桥等地,也遭到失败。红军主力部队由李超时军长和省委军事特派员徐德指挥。同时分兵四路进攻古溪、蒋垛、季家市、卢庄、老叶庄等据点。由于内奸李吉庚(我军特务队负责人)、李治平突然分别从南路、东路两处撤兵,并把敌军暗中引到我军后面,致使我军腹背受敌,伤亡很大,不得不撒出战斗。


内奸叛变,敌人进逼,使革命队伍陷入被动,遭到一系列的挫折。为了适应不利的环境,通海特委和红十四军军部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成4个游击队,由李超时、沈诚、何扬、丁质之等率领,在古溪、黄桥、港西、镇涛等地艰苦斗争。之后,在敌人重兵猖狂进攻之下,4个游击队陆续被打散。


红十四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如皋大地,染红了整个江海平原!


红十四军成立仅半年多时间就失败了,但苏中的革命斗争并没有停止!红十四军保留下的骨干,仍顽强地坚持斗争,有的转入地下,有的辗转奔赴中央苏区,有的成为日后叱咤风云的革命将领。红十四军建立的苏中如泰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时期全国15块红色游击区之一,永远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