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吴亚鲁
发布时间:2018-09-25     


吴亚鲁(1898~1939),名肃,又名渊、渊之。笔名耐苦生。化名李汉民、陈俊卿、吴野鹭、吴雅鲁、吴野鲁等。如皋潮桥(今属如东县)人。曾在如皋师范读书,毕业后在金沙小学教书半年。民国9年(1920)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修科。求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追求革命真理。民国11年5月5日上午,他与侯曜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梅庵主持召开南京地区首次青年团员代表大会,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京地方委员会,被推选为主要负责人。吴亚鲁还发起成立了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当年他在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南通籍最早的共产党员。是年暑假,回到家乡,联络邀请旅宁、旅沪、旅京的如皋籍学生50多人,成立以反帝反封建为宗旨的进步团体平民社,并于11月创办社刊《平民声》。他在创刊号上发表《小学教师团结论》,强调“必须有团结的力量——一个阶级团结起来的实力”,才能解决面临的困难问题。在组织平民社的同时,联合潮桥附近的一些青年,组成潮桥青年学友会,刊行《潮桥青年》,揭露土豪劣绅的罪恶,传播革命思想。苏德馨、叶胥朝、陆植三及其表弟丛允中、弟弟吴亚苏等一批青年,在他的引导下走上革命的道路。


民国12年夏,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党派他到徐州开辟工作。他以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教员的身份为掩护,组织学生阅读《新青年》、《向导》和其他进步刊物,在徐州一部分中学学生、小学教师和铁路工人中,建立进步团体,培养考察了一批积极分子,打开了工作局面。经团中央批准,民国13年6月1日,他在户部山主持召开团员大会,成立徐州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并担任书记部主任;12月,扩建为青年团徐州地委,任书记。民国14年1月,他以徐州团组织代表的身份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在领导学潮中暴露身份,党组织于当年七八月间调他去河南郑州豫丰纱厂从事工人运动。


民国15年下半年,参加北伐,在叶挺部队工作。随后与妻子苏同仁一起参加南昌起义,第二年底调到厦门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民国17年秋,当选为中共福建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以后又任福建省委秘书长、并增补为省委常委。民国19年,又调任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宣传部长、省委常委等职。


民国22年初春被捕。不久,获释。当年夏天,因叛徒告密再次被捕。


民国25年冬出狱,经同狱难友介绍,到上海新知书店工作。民国27年上半年,恢复组织关系。秋天,徐特立安排他到新四军驻平江留守处(后改为通讯处)任秘书主任,党内职务为中共湘鄂赣特委委员,秘书长。次年6月12日,吴亚鲁在平江惨案中被国民政府军杀害。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