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国医大师朱良春
发布时间:2023-07-19     作者:王 荣 王抒滟


朱良春(1917—2015),中医内科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政协南通市委员会副主席,农工民主党南通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博导。他重视发掘民间有效单方、验方,擅长治疗内科杂症,在虫类药的研究方面尤有成就,曾创制复肝丸、益肾蠲痹丸等药物。著有《虫类药的应用》《医学微言》《朱良春用药经验集》等。他是国务院批准的“杰出高级专家”,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无偿捐献秘方、支持中医药事业奖”,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的“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终身成就奖”。被授予“国医大师”称号。


朱良春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儒里乡,为朱熹公第29代裔孙。1934年,朱良春因患肺结核休学,中医治疗近一年才得以痊愈。随后,朱良春立志从医,到名医之乡武进孟河镇拜清代御医马培之后人马惠卿为师,抄方一年。1936年2月,他考入苏州国医专科学校,接受中医现代专门教育,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学校停办,许多同学被迫返乡,朱良春没有放弃求学之路,辗转上海找到名医章次公,转入上海中国医学院,跟着章次公临床诊病。章次公与朱良春是丹徒同乡,很欣赏他的勤奋和悟性,便让他每天上午到慈善医院为难民诊病,下午到诊所侍诊抄方,晚上跟随出诊。通过实践,朱良春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为章次公的得意门生。


朱良春受章次公推崇的“发皇古义,融会新知”革新精神的影响,常常秉烛夜读,研习《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温病条辨》中宝贵的传统医学理论,这为他后来自成体系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学术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朱良春从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20岁出头的朱良春铭记恩师的教导,到南通开了一家中医诊所,独立门户,行医治病。


当时,南通登革热疫病流行,患者发热、头疼、周身出红疹。西医多用“消治龙”“握姆纳丁”注射,可是效果不佳。朱良春则用章次公验方治病,抓住主要矛盾,治疫毒,以凉血解毒,很快见效。经朱良春诊治的病人,一般三四天就能好起来。很快,朱良春名噪全城。


朱良春诊病不计诊金,对劳苦大众、贫病交迫者更是分文不收。他与瑞成国药店约定,只要患者有盖着朱良春图章的处方,就可以免费抓药,由他统一付费,每年端午节、中秋节和年终各结算一次。


1945年,朱良春开办南通中医专科学校,任校长,培养了20多名合格的中医专科人才。1952年,创办中西医联合会诊所(后改为联合中医院),任院长。1956年,又无偿地将自己的医院献给政府,改组成立南通市中医院,任院长。


1961年,朱良春提出,临床时应该“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灵活运用,方能得心应手。他主张“中医辨证,西医辨病,各有短长,因此必须给予有机的结合。症候是机体的病理反应,疾病是症状产生的原因,二者有因果关系”“要注意的,在辨病的同时,切不可放弃辨证,我们不能机械地像去电影院似的‘对号入座’,而要如帽子店、鞋子店似的对号发货才行。也就是说,我们既要针对某一病的共性,还须在人体不断适应的条件下联系其表现的情况,认识到不同受激的人体反应,重新建立一套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的中西医融会贯通的诊疗方法”。


朱良春认为,证和病不可分割,要防范中医辨证论治的庸俗化、机械化,变成简单的“检查、辨病、开药”。辨证论治灵活,体现中医特色,但对疾病的具体机制和明确诊断缺少现代科学依据。中西医之间的客观差别,若不经综合参考分析,有可能导致医疗上的严重失误。如直肠癌早期症状易与慢性痢疾或痔疮混淆,如不运用西医学方法早期确诊,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就很有可能贻误病机,致病情恶化,癌肿转移,甚至不治。又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中的“腰痛”病,《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因此,应采用扶正祛邪、益肾蠲痹之法,且益肾通督应贯穿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始终。


朱良春有“五毒医生”的雅号,是因为他善用有毒的虫类药。他认为:“虽然古书上一直认为虫类药物有毒,但我觉得毒虫死了之后,分泌的毒液经过氧化分解,就没有毒了(斑蝥除外)。虫类药具有一种生物活性,它的治疗作用比植物药要强得多,因为它含有大量的动物蛋白质、多肽类、各种酶,含有一种灵气,是血肉有情之物。”同时,提醒医者在使用虫类药时,要辨证明确,选药精当,注意配伍、剂量、疗程,谨慎使用毒性较大的虫类药物,掌握去邪而不伤正,效捷而不猛悍之原则,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1963~1964年,他把研究应用虫类药的宝贵经验,撰写成论文,连续刊载于《中医杂志》上。1981年,他著述的中国第一部虫类药专著《虫类药的应用》出版,这对提高中医临床医生治疗水平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他将虫类药制成丸、散、剂等状,既节约成本,提高药效,又可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便于服用。20世纪60年代,朱良春首创复肝丸,以扶正化瘀立法,用红参、紫河车配山甲、鸡内金、地鳖虫、三七等制成,广泛运用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辅助治疗,开创了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先河。益肾蠲痹丸是众多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成药中唯一对骨质破坏有修复作用的中成药,药方中20味中药,虫药就有近10味。朱良春的研究成果为治疗当代疑难病症、肿瘤、心脑血管病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在非典疫情发生期间,朱良春与广州、香港的医院远程会诊,撰写文章,对非典诊治提出具体的建议,提高了救治成功率,缩短了治疗时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


为积极落实时任副总理吴仪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名医、名科、名院的“三名战略”精神,2005年,朱良春与邓铁涛等12位名老中医联名发起首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把“名师高徒聚首南通,传承中医为我中华”作为大会主旨。


2006年,朱良春创办了南通良春中医医院暨南通市良春中医药研究所(前身为1992年创办的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以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为诊疗特色,对于内科、妇科、皮肤科等疾病以纯中药治疗为主。朱良春为学术带头人的风湿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风湿病重点专科,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有显著疗效。其创立的“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为200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010年被列入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6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了弘扬中医药学,他到全国各地讲学交流。多次赴日本、新加坡、法国等地传播和交流中医药学术。日本、新加坡、荷兰、美国等地的学者还专程来向他请教。他都倾囊相授,毫无保留的传授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他常说:“经验不保守,知识不带走。”他的儿孙在其言传身教下,有13人从事中医药事业,并在中医领域获得优异成绩,被誉为“朱家军”。


朱良春从医70多年,问诊的时候特别认真仔细,经常一个病人要看半个多小时,常说的一句话是“儿女心长,神仙手眼”。90多岁还坚持出诊,从不限号。2015年12月13日,朱良春在南通病逝。在他逝世前的10个小时,还在为两个博士生的论文签字。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