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吕四渔民号子:唱响南黄海之歌
发布时间:2020-08-22     


吕四渔民号子作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一种与传统海洋捕捞作业相匹配的,作为传递劳动信息、协调劳动节奏的号令,也是渔民劳作抒怀、交流情感的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完整记录吕四传统海洋捕捞作业全过程的音乐史料。“嗨哟,出海啰——哟……”或高亢嘹亮,或深情悠远的吕四渔民号子已成为国内原生态民歌领域的瑰宝。



源自劳动 质朴感人


吕四渔港是闻名全国的国家级中心渔港。千百年来,渔民们在码头上抬网挑鱼、运货背物,在渔船上升篷、起锚、收网,这些密集型高强度劳动需要参与者步调一致、齐心协作,于是,吕四渔民号子就在劳动中自然诞生了。鱼汛时节,码头上下、渔港内外,简单的“嗨吆嗨吆”声逐渐发展成整首的号子,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渔港成为号子的海洋。


吕四渔民号子起源于劳动、植根于民间、流传在口头,它没有规定的乐谱及刻意的艺术雕琢,曲调随劳动内容、强度和动作的变化而即兴转换。在演唱过程中,即时填词,表演方式灵活多变。在音乐旋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演唱者根据不同场景、不同感受随意填词演唱,是一种在生活、劳作中即景生情、即时抒发的演唱形式。


吕四渔民号子分为出海篇、打渔篇、接潮篇、归港篇。每篇均由不同的号子组成。目前已整理出40多种长短不一的号子,其中包含高亢嘹亮、深情悠远、节奏明快、音节委婉等多种风格特征。


出海篇由打草号子、拢绳号子、点水号子、起锚号子、盘车号子等组成。吕四渔民传统的捕捞渔网是由一种叫水茅草的植物编织而成的,加工水茅草的第一道工序是“打草”,就是将草砸烂软化,当地人称之为“对草”。“哼哇里格来,哼哇勺里格来,哼哇哼哇勺里来,哼哇哼哇左勺里来,哎——”大家坐在一起,抡起木锤你一下我一下,敲打着经水浸泡过的茅草,单调、枯燥的劳动在错落有致的号子声中变得生动、别有韵味起来。


打渔篇由网邦号子、起网号子、收渔号子等组成。在捕捞作业中,最让人兴奋的时刻莫过于起网了,渔民们所有的情感都融化在这激动人心的起网号子里:“(领)喔,喂喂衣哟——(和)喂喂衣哟!(领)喂喂上喂——(和)哟喂上喂衣呀……”一人领唱,众口响应,雄壮有力。


接潮篇由接潮号子、挑鲜号子等组成。渔船满载而归,等候在港边的人们拿杠棒、箩筐来接货,一边喊着接潮号子:“吭吭唷啊来,哟唔喔里来,吭吭唷嗬来,吭!……”一边把一筐筐鲜活的鱼虾抬进村里,气氛热烈、欢快。


归港篇则由称鲜号子、补网号子等组成。鱼鲜进入市场,小贩们把鱼虾放在达子(用高凳支起一张长木板,称为达子)上,管鱼市的人统一称卖,嘴里唱着称鲜号子:“小鱼头来哉呶……”一边唱一边将鱼倒进顾客篮里。


吕四渔民号子种类繁多,因受当地方言“四甲话”(也称“通东话”)影响,其音乐词汇较多体现吴方言与江淮方言交错过渡的特性,明显区别于启东南部沙地的劳动号子。从号子调性看,羽调式居多,即结束主音大多落于羽音。羽调式号子变化多样,有的以商为骨干音,有的以徵为骨干音。从号子旋律发展看,纯四度加小三度模进(指相同音型重复,并呈阶梯状变化)运用居多,较多体现厚实、稳健的风格。在演唱方式上,以男女高音为主,有领唱、齐唱、对唱、独唱等多种形式。以“点水号子”为例,船在出港之前,海捞长站在船的右舷,用竹篙测量水深,并唱响“点水号子”:“四十五节哟嗬——四十七节哟嗬——嗬嗬嗬——四十九节哟嗬……”节奏较慢,较为自由,声音响亮,把测量值上报给船老大。“点水号子”音高声远,余音悠长,是吕四渔民号子中的经典代表。



发掘创新 铸就辉煌


吕四渔民号子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的文化工作者。1962年始,江苏、上海等地音乐协会不断派出专家学者到吕四采风,搜集整理渔歌、号子。1980年,南通市文化局汇编出版《南通地区民歌集》,收录吕四地区渔歌、号子53首。1983年,上海音乐学院民间音乐抢救小组黄允珍一行到吕四,收集渔歌、号子76首。1987年,启东整理出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资料本,其中有大量篇幅录入吕四渔歌、号子。


20世纪80年代末,在吕四港镇文化站工作的夏阿林开始收集渔民号子,宣传吕四渔民文化。他走村串巷,先后收集了200多首渔民号子,并把包括他父亲在内的6名父辈召集起来,组成夏家班,教他们演唱。经过整理、加工,多首吕四渔民号子被搬上舞台,以原生态的表演方式展示给大众。从此,高亢亮丽、韵味十足的吕四渔民号子开始为人瞩目。


为充分挖掘海文化的深厚内涵,吕四渔民号子在表演过程中坚持“旧中有新,新中有根,根中有情”的原则,通过道具、服装等元素再现原始的渔民号子行腔及动作特色。吕四渔民号子作为江苏民俗文化精品,在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种演出中精彩亮相,屡获赞誉:2007年,参加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决赛,获文化部颁发的表演奖,同年被评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9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绝活”之一。夏阿林被认定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在搜集整理原生态渔歌、号子的基础上,许多文艺工作者以吕四渔民号子为基调,进行了吕四新民歌的创作,如《接潮情歌》《海上号子联唱》《我们是海上的姑娘》《请到我们吕四来》《南黄海的风》等,此外还有舞蹈音乐《黄海渔号》《战台风》等。吕四渔民号子逐渐唱出启东、唱响全国,登上国际舞台:2010年10月,女声组合《吕四渔民号子》参加第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浦东塘桥杯”长三角地区原生原歌邀请赛,获银奖;2012年7月,吕四渔歌《海妹子》和男女声对唱《接潮情歌》参加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馆江苏活动周表演;2013年8月,女生小组唱《滩涂剪影》获2013舟山群岛·中国海洋文化节中国海洋歌会银奖。



保护传承 任重道远


随着时代发展,渔业生产方式发生变化,人们在生产劳动中越来越少唱号子,流传了上千年的吕四渔民号子面临消失的危险。从20世纪60年代起,启东市开始抢救、挖掘和保护这一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启东市委、市政府积极支持和鼓励吕四渔民号子参加国内各类渔歌、民歌比赛以及国家级、省级的非遗项目展演,弘扬启东民俗文化。启东市文化部门一方面专门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集具有特色的本土文化;一方面运用现代化手段,录制吕四渔民号子相关音频视频,加强对新渔民号子的创作及对外交流力度。启东市非遗中心每年以“非遗日”为契机,在相关学校开设音乐课堂,现场教唱渔歌号子,让学生现学现唱,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先劳动的场景,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吕四港镇桂林小学还成立了“非遗”社团,专门聘请启东市文化馆的老师教学生们学唱吕四渔民号子,洗涤、优化孩子们的心灵。


吕四渔民号子,这一蕴含着南黄海地域特色的民歌瑰宝,在全体启东人民的呵护下,将会永远传唱下去,并发出更加闪亮的光芒。


(作者单位:中共启东市委党史办公室)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