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从胡逗洲到南通州
发布时间:2019-09-26     作者:沈玉成 陈炅


在民间,有“南北通州通南北,东西典当当东西”的趣联。北通州是指北京近郊的通县(现北京市通州区),而南通州就是指南通。


“海带江襟淮锁钥,吴头楚尾越咽喉”,南通如同江海门户。唐乾符二年(875),胡逗洲上就有了狼山镇遏使的设置。唐末,今南通市区及周围地区称静海,长江口新涨沙洲称东洲。从公元907年起,东洲静海都镇遏使姚存割据这一地区,其子孙世袭统治,先后隶属于吴、南唐。


后周显德五年(958),南通建城,称通州。


通州城建在胡逗洲上。选址与始建,颇见匠心。它利用了沙洲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众多水泊,加工成了环城的濠河,城内留池塘,开市河,形成为水城。州城面向五山之中峰狼山,形成自州衙直指狼山的中轴线。


通州城布局属“方型丁字街”类型。《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有这样的记载:“城一般多做南北稍长的近似方形的平面,东、西、南城垣正中各开一门,城内开‘丁’字街,东西门之间的横街将城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部为衙署(或王府)、庙学所在,衙署居中,向南有大街通南门,南大街两侧为居民市肆,如……江苏南通的元明通州城,都是这种布局。”这种城市格局一直保持到晚清期间,西、南、东三条大街向城外有所延伸。


胡逗洲在公元5世纪时已经形成,到6世纪南朝梁时,成为位于长江口北侧的一块较大的沙洲。这个沙洲的地名比较奇怪,据说当年的那块沙洲形似胡豆而得名。梁时的胡逗洲不再荒无人烟了,洲上居民大多数从事渔盐业生产,也应当有人务农。


胡逗洲又叫壶豆洲,南北朝梁时的“侯景之乱”相关史料曾言及这个洲名。南北朝时,东魏大将侯景投降了南方梁朝。后来梁与东魏通好,欲以侯景换回被俘的将领。侯景闻讯大怒,于是,他在太清二年(548)起兵叛梁。梁承圣元年(552),侯景被陈霸先、王僧辩军击败,向东逃窜。王僧辩派部将侯瑱率军追击侯景。军至晋陵(今常州)、吴郡(今苏州)、嘉兴一带,侯景部众多数向梁军投降。侯景无法阻挡,于是,与心腹侍卫数十人逃到江边,乘船从沪渎(今上海西)入海,准备逃往外海蒙山。船离岸后,侯景蒙头睡觉。这时,侯景的部将羊鹍已经萌发了背叛侯景的念头,他与王元礼等人商量,把船驶向京口(今镇江)。船到了胡逗洲,侯景发现行船方向不对,上岸询间。洲上的人告之,从胡逗洲向西可到广陵,即郭元建驻扎之地。侯景攻破建康后自立为汉王,郭元建任太尉,侯景有意往广陵投奔郭元建,羊鹍等当然不允,拔出刀来胁迫水手将船开往京口。羊鹍等人想杀侯景,向侯景索要头颅以换取“富贵”。侯景发觉情况不妙,想跳水逃跑,被羊鹍拦住,侯景便转身躲进船舱,最终还是被羊鹍用长矛刺死。


到了唐朝,当日本遣唐使团沿着运河在如东大地上西进的时候,南通市区一带还是沙洲。唐代的胡逗洲,位于泰州海陵县东南约119公里的海中,洲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17.5公里。唐时洲上的居民更多,历史文献中所谓胡逗洲“上多流人”从一个侧面描绘了胡逗洲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学者对“流人”做了如下的解释:被流放来的人,落难后流落到此地的人。在那个年代,这些流人中不乏有学问、持不同政见的士子。洲上居民的社会阶层、知识程度也不断变化、更新。传说“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也流落到胡逗洲。


光宅元年(684)九月,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为徐敬业的僚属,被任命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他起草了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言词慷慨激昂,气吞山河。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被杀。


沙洲阶段的胡逗洲境域,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南通市崇川、港闸两区及通州区西部一带。沙洲四边环水,洲上水泊、河道交织,封闭的环境与农渔盐生产的自给,使沙洲境内民风淳朴。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建立的通州(今南通市)就在这片土地上。胡逗洲的东北方有称为南布洲和东社、长沙的小沙洲。


唐天祐年间(904-907)胡逗洲与其西北方的如皋陆地连接,洲北的横江逐渐淤塞、封闭。这是自扶海洲和扬泰大陆连接以后南通成陆史中的第二次沙洲大连陆。现在如东县与通州区的界河遥望港,就是古横江东端入海口的遗存河道,而作为通州区石港镇风景名胜之一的“渔湾”,却是它西端的遗迹。横江的淤塞,致使掘港、马塘、石港、金沙、余西一线连成凹岸,黄海在这里形成一马蹄形海湾。南宋末,文天祥从石港出海南下途经的“卖鱼湾”就在这里。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