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党史工作回忆
发布时间:2018-12-18     作者:王兴相


1980年5月,南通县委成立编史修志办公室。1981年4月,又成立南通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及办公室。我是1980年8月到编史修志办公室工作的,经历和参与了筹建史志办公室和党史办公室的工作。1981年开始,直接负责和承担了党史资料的征集整理、研究编纂工作,直至1997年退休。

 

退休以后,我虽离开了党史工作岗位,但始终没有离开过党史工作。十几年来,继续为老同志整理编撰回忆录,或受党史办的委托,为人武部、人大、公安局、法院等单位编写整理部门发展史,或借在党史办参与年鉴、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同时,个人还编印出版了20万字以党史资料为题材的《史海浪花》,撰写了数十篇有关史志题材的文章,宣传革命斗争史,发挥史志的教育功能。有人戏称我是个不占编制的党史工作者,这虽然对我是一种鼓励,但我确实也感到对党史事业有着很深的感情,党史工作已成了我终身的职业,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党史工作历史价值和人生价值的认识。

 

党史工作是不朽的事业,从初创时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历程,积累了许多丰富经验,值得回顾、总结、借鉴。

 

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是党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条件。党史工作是一项新的事业,在创建初期筹建工作班子的时候,人员都是先借后调,刚来的同志对党史工作缺乏认识和了解,甚至也有的认为清静淡泊、坐冷板凳、寂寞枯橾,更没有什么“实惠”可得。所以,首先必须要提高党史工作者的认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立下了千秋功业。党史工作就是有责任要把潜在的革命历史资源挖掘整理,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这是一项利在社会、功在千秋的事业。从事业的根本性上来提高对党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大家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断得到加强。认识提高以后,不少同志说,为了党史事业,做好党史这门学问,就要经得起“寂寞”,甘愿坐“冷板凳”,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和才智献给党史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光添彩。作为地方党史部门,创建初期一点资料都没有,完全是白手起家。党史办的同志以室为家,起早带晚,不管春夏秋冬,冒着严寒酷暑,到南通、南京、上海等地访问老同志,查阅档案资料,完全靠笔记、手抄。一次党史办的几个同志,到南京找一位老同志采访整理关于南通政保队(短枪队)的专题资料,没想到这位老同志没有时间接待。大家感到不能空手而归,白来一趟,就在南京住地接连开了几个夜车,将带去的资料认真进行整理,然后再交给这位老同志补充修改,并得到他的认可和赞赏,他说:“你们党史办同志的责任心太可贵了。”这份反映反“清乡”斗争近万字的重要回忆文章,后来在《群众》杂志上发表。这就是责任心结出的硕果。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驱使下,接着许多重要的专题资料,如《基层政权的改造》、《以军事胜利为先导的反据点斗争》等重要史料得以整理成文。南通市党史部门的领导给予了很高评价,说这些专题资料都是“平地插锹”所取得的成果,南通县党史办的同志有很强的事业心、责任心,这是党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以抢救“活”资料为主线,是开展党史工作的明智决策。党史办的同志,在档案馆(室)、博物苑、纪念馆,查阅和搜集了许多重要的档案文献和很有价值的资料。有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如中共江北特委创办的《大众周刊》、苏中四分区群英会的《英雄榜》等是在某个单位的废弃材料中找出来的。与此同时,上级党史部门提出了只争朝夕、抢救“活”资料的要求,这是一个明智决策。当时,在南通县担任过重要职务的老同志,都已70岁以上高龄,他们德高望重,既是革命斗争的参与者和历史见证人,又是“活”档案,如果不只争朝夕抓紧抢救,这些老同志不知哪一天就会将头脑里的许多珍贵的“活”资料带到马克思那里去了。当时党史办只有七八个人,立足“抢”字,制订计划,经过三四年的努力,征集、整理了180多万字的回忆文章,分别刊于南通县党史办编印的内刊《史料》(300期)和《南通县革命史料选辑》(5辑)。其中南通县委创建人陆植三,抗战期间的首任县委书记周一峰、首任县长梁灵光、南通警卫团团长康林,解放战争期间的南通县委书记施平、县长瞿树滋等,他们的回忆文章先后在报刊发表的有50多篇。这些“活”资料是极其珍贵的宝贵财富,同时也为党史研究、编纂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参加革命的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在20世纪末,大多先后去见了马克思。说明当时提出只争朝夕、抢救老同志头脑里的“活”资料,确实是个明智决策,要不将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三、制定“五个一工程”,为党史工作确立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党史办按照上级党史部门“五个一工程”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大量征集革命史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制定规划,切实做好革命史资料的整理、编纂、出版、发行工作。全体党史工作者,又经过四五年的艰苦工作,至1991年底,全部完成了民主革命时期的“五个一工程”。这“五个一工程”,包括一部革命斗争大事记、一部革命斗争史、一部组织史资料、一部烈士传和一套革命回忆录等,累计出版10万多册,计700多万字。所有这些,都应该说是党史工作所取得的一大批成果。也正因为这个“五个一工程”,把党史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形成了新的热潮。特别是《中共江苏省南通县组织史资料》、《江海烽火——南通县人民革命斗争史》都赶在中国共产党建立70周年前夕,分别由中共党史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当时县委领导还特地主持召开了首发仪式,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党的革命传统教育的开展。一整套党史书籍的出版发行,在党员和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形成了学习和普及党史教育的热烈氛围。不仅受到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好评,还受到省和南通市党史部门领导的肯定和表彰。

 

四、加强党史宣传,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党史资料的征集、整理、研究、编纂,固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其成果也是极其宝贵的,必将载入史册。但党史工作仅仅停留在这个基础上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利用党史资料的教育作用,加强党史宣传,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效益。30年来,党史办公室在党史宣传方面也做了许多实际工作。党史办主动与民政局配合,以革命斗争史为主线,宣传各个历史时期的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事迹。由党史办负责编写文字资料和提供历史照片,民政局提供阵地和承担经费,建成了永久性的革命传统教育阵地。利用舆论阵地,党史办与报社联办党史园地,由党史办提供稿件,仅以《通州好生活》为例,近几年来,共编通州史话专栏60多期。抓住重要纪念日,党史办主动向县(市)委提建议,组织开展各种纪念活动。为纪念抗日反“清乡”斗争胜利40周年,县委邀请当年参加过反“清乡”斗争的老领导、民兵英雄和烈士家属代表,召开了隆重的纪念大会。为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市委召开了规模较大的老干部座谈会。还组织故事演讲小分队,深入各乡镇巡回演讲抗战期间的“通州英雄”。为纪念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50周年,县委、县政府还特地建了纪念碑,并邀请民主革命时期的5位老县长参加揭碑仪式,召开纪念大会。为纪念南通县解放50周年暨改革开放20周年,市委也组织了隆重的纪念活动,编印出版了纪念专辑《江海明珠》。党史办成立30年来,及时编印重要的宣传资料有10多种,有的已正式出版,累计1万余册,计300多万字,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在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地方,建立永久的纪念标志,由党史办提供史实依据,整理碑文,由县(市)委、县(市)政府或乡镇筹建。1980年以来,共建碑勒石44处,成为永久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五、党史征编工作的重点转移,是确保地方党史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党史办对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史征编工作,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基本完成了征编任务。在继续做好对一些专题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做好拾遗补缺的同时,又于1992年及时提出党史征编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时期转移的要求,党史办首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组织史、大事记、烈士传的续编工作做起,在1996年前后续编工作相继完成。与此同时,党史办又对社会主义时期全面的党史资料征编工作作出了部署,到目前为止,先后征集整理了26个专题资料及大量的回忆录,在此基础上,又编纂了30余万字的《中共通州市地方史》。党史征编工作重点的及时转移,推动了地方党史的稳步发展。党史办又经过近20年的实践和探索,征编工作重点转移,既要立足长远,又要着眼当前;既要立足“抢”字,又要从头抓起;既要突出专题,又要注重研究;既要突出指导性,又要为现实服务。

 

回顾开展党史工作以来30年的历程,有的是自己亲历的,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所作的这些回忆,仅仅是个人的一些感受和体会。但我深信,党史工作长期形成的好传统、好作风,将会得到继承和发扬;党史事业一定会得到不断延续和进一步发展,必将成为一项不朽的事业。

 

(本文作者系通州区委党史办原主任)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