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忆一次解款的经历
发布时间:2018-12-17     作者:林泽


1946年春,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双十协定”,向我苏中解放区发动进攻。当时,我正在靖江华中银行工作。靖江南临长江,是对敌斗争的前沿。夏秋之间,靖江城及该县重镇季家市相继失陷,我们随党政机关转战季家市农村,在靖江、如皋、泰兴3县交界处坚持斗争。由于国民党疯狂进犯,在顽化地区推行保甲制度,还组织了还乡团和铁叉队,网罗了地主、恶霸、社会渣滓,收集我方情报,形势越来越紧张。我方为保存有生力量,除零星安排一些外省、外区人员北撤或南撤外,约在这年10月份,靖江县委、县府组织一批干部以部队武装护送北撤。打算先到紫石县境内(今海安县)莫家庄,然后再到东台东北的台北(今大丰县),这是人数较多的一次集体北撤。趁这个机会,靖江华中银行领导指派我和业务股调研员陆继文也一同北撤,并押解一批黄金、法币(到蒋管区购买物资用)解送华中银行一分行(驻台北)。黄金(主要是金条和金块)装在一只老式皮包里,由我自己带着;法币则用白布打包,由10多名挑夫挑着。我和陆继文负责押送。

 

动身后,过如黄(如皋至黄桥)公路向北偏西方向插去,经泰兴、如皋、泰县等地农村,抵达姜(埝)曲(塘)海(安)封锁线以南,大约在曲塘南部的泰县境内,会合了如皋、泰兴等县的北撤人员,组成北撤队伍,由指挥部统一领导,准备穿过封锁线后到达集中地点莫家庄。由于敌人封锁很严密,我们在姜曲海南部沿线辗转数日,寻找时机。白天根本不能行动,只能待在群众家里,由部队同志轮流警戒,大家抓紧时间休息,养精蓄锐,作好随时战斗或转移的准备。由于据点附近的村庄有的顽化了,有的组织了铁叉队,有的是敌我势力拉锯的地区,而我们这支队伍人数多、目标大,很容易走漏风声。有一天傍晚,出发时突然发现一座必经的小巧被破坏,领导分析是铁叉队所干,估计敌人已有所发觉,立即部署转移他处。这样,我们的行动计划一再被推迟。

 

在姜曲海封锁线以南几经周折,一直未能通过,领导上研究决定掉头向东,从如(皋)海(安)封锁线西部过如海线,经如皋、紫石、东台农村,直插台北。经快速行军后,队伍驻扎在公路西边休整。这一条路线,要通过如海、通扬两条运河和如海、海(安)李(堡)两条公路的封锁线。一天,大约在葛家桥附近,部队在如海河上搭好一座浮桥。行动时,先头部队在一位团长指挥下,已经过去了一小部分,突然被对岸敌人发觉,打起枪来,密如雨点的子弹不断扫射过来,使得未曾过河的大部分人根本无法通过,只好往回撤。这时,我身背装着黄金的皮包,随着大群散乱的队伍,往西南方向回撤。逢沟过沟,遇河涉水,自己不断提醒自己,千万不能掉队,务必要拢住挑夫,一定要跟上队伍。这样,紧跑了几个小时,直到天色微明,才到达了事先约定的比较安全的集中地点,进行休整。统计了已集中的人员和失散未归队的人员,我这时才发现夜里一起走的都是其它县的队伍,黑夜里只顾向前赶,根本无暇弄清是哪一部分的。于是我立即找到靖江队伍,总算回到集体的怀抱,一颗悬着的心才定了下来。

 

这时,与我同行的陆继文同志已走失,没有归队,我成为孤身一人。我坚定思想信念,只有完全依靠组织和领导,才能完成这次押送任务。这以后,经北撤指挥组织研究,北撤队伍要更精干、精简,能不带的东西尽量不带,以小股分散行动,并决定绕道如皋东部从九分区境内沿海边北上,直去台北(大中集)。在这总的原则前提下,北撤组织决定,为减少目标,(特别是10多名挑夫挑着白色包装钞票的布袋十分引人注目),仍由我将封闭押运回靖江,我随身携带的黄金皮包则交由分区来靖江工作的科长毛君宜同志(他和我一直同行,也要回分区)带去。我和挑夫们依靠秘密交通线一站接一站地往回赶,历经紫石、泰县、泰兴、如皋等县境,在到达靖江东部后,经当时华中银行靖江办事处靖东分理处主任田西畴同志安排,将这批钞票就地打埋伏。处理好后,我便返回驻在靖江西部的华中银行办事处。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