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反“扫荡”之夜 ——深刻怀念老解放区的老百姓
发布时间:2018-12-17     作者:朱锦昌  樊宝林


1948年春,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南通地区也和全国一样,解放区不断扩大,敌人的“扫荡”间隔时间也越来越长。由于形势好转,海上金库便又合并到陆上金库里来了。但由于解放区的不断扩大,华中币的流通阵地也就随之扩大,因而华中币的流通量也相应增加,金库中经常有五六十个蒲包的钞票,如要移动,就需要二三十个民工来挑,而一时要找这么多的民工,有困难,而且长长的民工队伍管理也不容易,如遇情况更难应变。银行决定设立一个隐蔽的保管点,不对外办公,只供银行存放现金。银行和区乡干部联系研究,选定了一处群众基础好,交通方便的地方。地点确定后,决定由曾克石同志负责,我去协助。一天晚上,银行用一条小船将钞票和我俩送往保管点,那是一个临河的草屋园基,住有四五户人家。一位乡村干部作为照顾和联系人,他的家与我们住的地方也只相隔100米左右。进点后,与乡村干部和农民闲谈,了解到这里1940年便解放了,人民拥护新四军,早已结成血肉相连的关系,是军属多、干属多、烈属多的三多地区。保管点附近都是贫雇农,他们也非常关心我们,从田里拔点青菜或下小海回来,总分点给我们,钱都不肯收。50年过去了,这里叫什么地方已经遗忘了,只知道在刘家庄向西,蔡家桥向北偏西的地方,在当时的条件下,水陆交通还算便利。

 

在那里比较安稳地住了一个多月,大约在清明节左右,国民党军队妄想趁青纱帐尚未形成之时大“扫荡”,还乡团也下乡骚扰,一时山雨欲来风满楼。我方部队、专署、银行也大批转移,银行通知我们就近分散打埋伏。同时为了加强领导,派来出纳科长龚殿伦和警卫组范宝林具体帮助联系区乡干部,落实反“扫荡”措施。

 

这天,在我们住地东南方向三四十里路的掘港镇,据说增加了大批国民党军队,武器精良,在街上耀武扬威。下午又听说在我们西南方不足廿里地的丰利镇,也来了大批国民党军队,向镇外打枪打炮。情况十分紧急,我们决定当晚转移。

 

约二更左右,乡干部找来两条小船,派了4位民兵到保管点,我们立即将钞票装上船。龚、范两人在一条船上,曾和我在一条船上,小船似箭一般向前飞去。这时掘港、丰利两处国民党军队用探照灯不停地向四面照射,有时也照到我们船前船后,但我们照常航行。有时他们打信号弹,我们也不理睬。船行了一阵,停了下来,一位民兵上去和岸上民兵联系,得知前面蔡家桥无情况,船就继续向南航去。大约走了五六里路,龚科长坐的小船折向东边一条河中航去。我们继续向前,又过两道东西向小河,也转向东小河航行。这里河港多,草荡多,人口稀少,住的都是来垦地的佃农。航部多远,便在一家屋后停下,民兵上去联系,即带一农民上船来,我们便拎出两蒲包钞票托他收藏好。就这样,小船向东、向南、向北,在人家屋后或屋左屋右停下,将20多包钞票分散存放在农民家中,既没有办保管手续,也没有打保管条子,只是民兵说某村X X X 就行了。我们4人也没有再集中,便分散跟随民兵住宿打游击了。

 

第二天,掘港方面“国军”和还乡团从东边向北包抄过来,而丰利的“国军”和还乡团分两路向东南包抄过来,其南边一路走蔡家桥奔苴镇去长沙,沿途还乡团向两侧的乡村中搜索,杀人放火,拖牛羊,捉鸡鸭,弄得哭声遍野。我们4人分散由民兵带领,走小路,过暗坝,转移到比较偏僻的地方,安全避过了这次“扫荡”。

 

过了两三天,国民党反动派到启海“扫荡”去了,还乡团龟缩在据点里,一切恢复正常。我们与乡干部联系,仍由原来4位民兵用两条船分头取回所寄存的钞票。几十蒲包钞票无一受潮受损。农民们见到我们都非常高兴,互祝平安度过这次大“扫荡”。在谈话中,发现他们都把保护革命财富看成是至高无尚的光荣,把革命财富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因此千方百计动脑筋,想办法,有的在自家的灶后柴堆下挖了坑,有的在水缸底下挖坑,有的在羊窝或牛棚内挖了坑,也有在草堆下挖个坑,还有在菜田里挖个坑埋好钞票再种上菜。为了防潮防湿,将家中很宝贵的油布包好蒲包。他们说你们走后我们连夜搞到天亮,吃了早饭就跑情况,直到晚上才回家休息。他们冒着被抓、被打、被杀、被烧的危险,保护了革命财富,其精神是多么可贵可敬!这种崇高的革命品质永远值得学习。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