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烽火漫天忆当年 ——记在华中银行前前后后
发布时间:2018-12-17     作者:田西畴


1946年3月,我被分配到华中银行靖江办事处工作。从此踏上了银行工作的路,一走就是30年,华中银行是第一站。

 

当时,华中银行靖江办事处设在靖江季家市东街。主任曾萍,后增加魏太来、高杰副主任。业务股长严明,会计股长李慧,出纳股长张铭功。其主要任务:一是代理金库负责各项财政收支;二是排除法币,发行华中币;三是贷款给猪商,到江南购买黄金。我是工作队长,工作队的任务是:一是在市场上宣传排除法币,发行华中币;二是发放小本贷款。办事处人员办公和住宿,都在季家市镇上。

 

同年6月,我被派到靖东的新港设立兑换所。其任务,主要是与税所配合,对镇上和进口船只宣传兑换法币,建立华中币阵地。

 

从6月中旬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大举向解放区进攻,苏中七战七捷后,我方主力部队北撤,敌人占领了交通线,把靖江划分为东西两半。为了适应形势需要,建立了靖东、靖西两个办事分处。我任靖东办事分处副主任,主任杨宗琦,会计钱季朋,出纳陈步先,还有几个外勤人员。下设西来镇、新港两个兑换所。办事分处地点,在西来区的朱墩义港。其任务仍然是:发行华中币兑换法币;发放大量贷款给猪商,到江南购买黄金;发放小本贷款。11月份,靖江环境恶化,县办事处通知撤销靖东办事分处,把账结好交给税务分局。新参加工作的同志,动员回家。留下人员,撤到靖西办事处报到。

 

我们留下的人员,通过季家市与黄桥之间的公路封锁线,到靖西候河区华中银行县办事处报到。1946年11月底,上级又通知,华中银行办事处解散。对人员的处理提出3种办法:一是回家乡坚持斗争,待形势好转再北撤去一分行(当时一分行在台北);二是暂时到江南找关系打埋伏,待形势好转后再回来;三是化装成商人,乘里下河的小船北撤去一分行。大部分同志都选择第一种办法,我也是其中之一。选择第二种办法的有吕高杰、钱季明、丁燕松等人。第三种办法,无人选择。

 

12月份,我回到家乡靖江孤山区,组织上安排我参加区委领导,以区委委员的身份,负责东北战区,即面对季家市据点的战区。当时区委书记徐梓人,副书记蒋一诚,区长王鞠(后在坚持斗争中牺牲)。我们战区的任务,主要是锄奸、收集情报和对敌人骚扰。当时环境非常紧张,敌人经常进行梳头式的“扫荡”,我因人熟地熟,尚能坚持斗争。到了1947年2月份(农历正月半前后),环境更加恶化,还乡团纷纷回来,敌人沿界河(靖江与泰兴、如皋分界的河)通道筑起了据点。我区干部没有办法,只好撤到界河以北,城(泰兴城)黄(黄桥)公路以南地区。

 

敌人频繁“扫荡”,形势非常紧张。起初我们区乡干部还在一起,后来经过敌人几次“扫荡”,都被打散了。最后,我们一伙10多人,在“扫荡”中偶然走到了一起。其中有区乡干部和中小学教师。我记得有候河区的区委副书记,有孤山区的一位姓沈的干部,有中学教师何健民,他是我中学时代的生物老师。有一天,敌人分10多路向城黄路南的中心区大“扫荡”,我们伏在田野里一个干沟内,直到太阳将落,敌人从干沟西边小路上撤退。第二天才知道,泰兴独立团的路南大队,区乡干部和交通站,都已撤到路北。大家商量,认为路南不能再蹲下去了,今晚无论如何要撤往路北。但人地生疏,情况不明,怎么撤呢?经过讨论,最后决定分三步走:第一步,下午慢慢向边区靠拢,在离公路10里左右停下来;第二步,待太阳落山后,再向公路边靠拢;第三步,到公路边庄子捉铁叉队带路(当时敌人在公路两边庄子上强迫老百姓手持铁叉,为他们站岗放哨)。就这样,我们按计划行动。约在晚上9时许,到达公路边的庄子,碰巧捉到一个站岗的铁叉队员。这人是矮个子,他说:“我是好人,是贫下中农,是织布匠。”我们说:“不管你是好人坏人,只要你把我们带过公路就放你,你调皮就敲掉你。”为了防止他逃跑,用绳扣住他的腰部,后边牵着。这人路很熟,带我们绕过庄子到达公路边。敌人对公路封锁很严,约一华里左右就设一个哨所,两个哨所之间,大电筒不断地探照。前进到公路二三百米处,我们只能爬着前进,敌人手电一亮,大家伏下来,手电一熄,再向前爬一步。当时地上土是冻的,不少同志手上多处划破出血。过了公路,把铁叉队员放了,我们就直向北奔跑。有位中学教师面对这种场面,吓得两腿发抖不能自主,硬是靠人架着他跑。向北跑了一里多路,面前一条河挡住去路,河里还结着薄冰。我们毫不犹豫,脱下棉裤棉衣涉水过河。待到河中心,河北岸有人拉机枪问我们是什么人?我想碰到敌人反正是死,回答他们是北撤干部。他们听到我们是北撤干部,立即迎上来,把我们带到一户人家,给我们烤火取暖,烘干衣裤,原来他们是守河的民兵。他们说这里还很危险,向北再跑5公里才安全,当即便带着我们向北跑。

 

过了城黄公路后,我们就在如皋城至泰兴城的公路以北,姜堰至海安的公路以南的中心地带,由西向东流浪。当时敌人有个主力团,叫306团(群众称它奔丧部队),正从如皋到海安之间的中心地带拉开一个大网,从东向西“扫荡”,到泰兴宣家堡镇,再回过头来从西向东“扫荡”,来回反复,十分猖狂;地方上还有还乡团骚扰。我们根据敌人“扫荡”的规律,从敌人的枪声和群众跑反情况来判断敌人的动态,有时从敌人的网眼里穿过,有时从敌人的网边上擦过。有一次,我们住在姜(堰)黄(桥)公路的中心,顾高庄以东的一户独户人家家里,那天大家凑钱买了几斤猪肉开荤,正当开始吃饭的时候,敌人来了。大家舍不得到口的猪肉,耽误了一点时间,敌人已到了住处的东边200多米处,好在有条小沟挡着,不能直接过来。我立即通知大家快跑,一刻儿,大家以最快的速度扑入大门西边约两米远的干沟。在我们出门时,敌人的冲锋枪子弹像下冰雹似的落在我的身边,幸好没有伤亡。到干沟后,同志们以最快的速度逃出敌人的射程,一口气跑了10多里路,又从敌人的网边擦过。待敌人走了,晚上又回到那户人家,把剩饭剩菜吃光。这种度日如年的流浪生活,就这样一天天地坚持着。大家认为一定要找到组织,如果找不到组织,不但姜曲海封锁线过不去,我们恐怕还要埋骨此地。约在4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海安雅周庄一带遇上了地委、专署机关。秘书长倪浩堂叫我们跟他们移动。回想一个多月来流浪生活的辛酸苦辣,见到亲人,大家激动得热泪盈眶,有说不出的高兴。

 

几天后,倪浩堂通知我们,今晚要过姜曲海封锁线,叫大家做好准备。将近傍晚,北撤人员要集中到离公路10多里的地方待命。这批人员中,大部分都是区乡干部,还有一部分伤员用担架抬着。两只渡河的小木船,也是从10多里外抬去的。10多里路平时跑起来很简单,但这200多人的队伍,走起来就不那么容易。天漆黑,路不熟,碰到过桥,后面的人就停下来,等待前面队伍慢慢过桥。后年的过了桥,要追上前面的队伍,得跑步猛追。这样停停奔奔,经过了好长时间才到河边。过封锁线的地点,是在曲塘以东,胡集以西。公路在河北,先渡河才能过公路。一条小船只能装几个人,过河的速度很慢很慢。待过了河,再过了公路,就顺着一条小路向北直奔。小路的每个拐弯处,都站着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支点着的香,黑夜里大家就沿着香的一点亮光向北奔跑。直到上午8时许,终于到达南莫庄,吃了一顿香美的午餐。

 

我心目中还是想念华中银行,一心要找到一分行,所以,几天后我就继续过海安至安丰的封锁线直区台北。当时一分行的活动地在台北以东的大桥口、潘家撇一带,几经辗转,待到一分行时,已经是4月份杨柳绿、菜花黄的季节了。从靖江到一分行这一短短的历程,虽然吃尽人间之苦,闯过了多次死亡关,但终于回到了娘家,真是欣喜若狂、兴奋无比。当时一分行行长余清波,还有黄如之、江鸥(季云峰)、易平、杨柳青、明朗等人,都热情地祝贺我安全到来。

 

约在1947年6月至7月间,江海公学要干部,我和黄如之同志一起调去。江海公学驻地在盐城东海边的龙王庙,校长是吴天石。我和黄如之,都分配到会计队工作,会计队队长蒋诚,指导员黄希(如),我担任组织教育干事,协助队长、指导员工作。黄如之教银行会计,虞磊教商业簿记,区强教经费会计。学员中有不少以后成为银行的骨干,如一分行的龚婉露、周介瑾,扬州中心支行的张瑞,南通的马伯功等人。当时由于敌人的封锁“扫荡”,财政收入减少,大米运不过来,生活很艰苦。吃的是大麦和玉米糁儿,有时一天三顿稀饭;只发油盐费,不发菜金,吃菜靠自己种;不发日用品,洗衣服用草木灰泡水当肥皂;学员听课在打谷场,坐在自己的背包上。当年10月,我调往泰兴县华中银行。

 

华中银行泰兴县办事处主任由财经局副局长申锡相兼任,我是金库副主任。华中银行除金库外没有其他机构。金库会计蒋国喜,还有两个出纳员,一个调研员,一个挑勤员。当时全国形势已开始由防御转入反攻,但泰兴的形势仍很紧张,敌人经常大“扫荡”,我们每晚都要移动宿营地,有时一夜要移动两次。金库的任务是负责财政收支,每天要把各税务分局交来的款项点收整理好,对国民党的法币及时整理好,再交税务部门通过商人带到江南去购回黄金或军需物资。因敌占区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对法币多留一天,就要多一份损失。黄金要验好成色,秤好份量,封好包,再用土布条子包好缝好,系在腰间,每条100两左右。对华中币要点好、整理好贴好封签,用土布袋装好缝好,夜里打埋伏在贫下中农家里。情况紧急时,有时埋在野外新的坟堆里。遇到晴天,还要把埋在野外的受潮华中币拿出来晒干。金库本身只留少量华中币,以一个挑夫挑得动为限。部队和党政机关,要用大笔款项 ,需事先通知,待夜里把款子提出后再支付。黄金数量多了,就上缴一分行。当时我们的活动地点,是在城(泰兴城)黄(桥)路北,姜(堰)泰(泰州)路南,宣家堡以东地区。我记得当时住过的庄子有北新街、顾庄寺、尼姑庄(音)等地。最后在宣家堡东边的庄子上过的春节。

 

1948年2月,我被调到如皋银行办事处任金库副主任。这时如皋形势比泰兴好一点,银行机构也比较完整。办事处主任赵醒吾,会计股长鞠正林,调研股长徐冲,江海公司经理陈哲民,鄂家岱支店主任朱志强。如皋银行和江海公司是一家,我们活动的地点,以鄂家岱为中学,常驻地有横家岱、小朱家庄、賁家巷、张庄、石桥头等地。

 

约在当年4月,县里决定要我带一个工作组开辟如皋河东三角地区金融贸易阵地。所谓河东三角区,是指如城到石庄公路以东;石庄到平潮的公路以北;平潮到如城的公路以西的三角形地带。这地区是我方金融贸易从未开发的处女地。当时敌我形势:南面有石庄、姚家桥、新坝、平潮敌人据点;东面平潮向北有白蒲、林梓、如城据点;西边靠我方中心区,吴窑、磨头平时没有敌人,只有大“扫荡”是才设临时据点。我方区乡都建立了政权机构。工作组成员中有王瘦石、陈光华等人,我们先到如皋的下原镇、李家桥,后到郭园镇,并把郭园镇作为基地。郭园镇西距石庄据点12华里,东南距姚家桥据点6华里左右,离敌人据点都很近。选择这里作基地,主要是靠河西中心区,既便于物资运输,同时遇到敌人大“扫荡”,能迅速撤往河西。我们的任务:一是排除法币,建立华中币阵地;二是通过小商小贩用蚂蚁搬泰山的办法,把猪、油、酒贩往新坝,换回军民所需物资。新坝是一个农村小集镇,但当时却是敌我双方控制区域的物资交换市场。南通商人把工业品运到新坝,我方的商人把土特产也运到新坝,进行交换,曾繁荣一时。我们在郭园镇上设立兑换所和收购点,兑换法币和收购工业品。收购的物资,组织民兵运往河西。局面打开后,建立了江海公司河东支店和银行兑换所,由王瘦石、陈光华负责。敌人虽经常“扫荡”,我们对这种生活已习以为常,对敌人的活动规律也比较熟悉,故每次都有惊无险,也没有任何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

 

1948年9月我调任如皋江海公司经理,回到河西。银行主任赵醒吾8月份调离如皋,黄希穆同志调任如皋银行办事处副主任。当时形势大大转好,银行和公司都迁到西来镇附近农村。在西来镇上设立了银行兑换所和江海公司门市部,以兑换法币和收购军需民用物资。在农村,我们用高粱折价贷放给猪商,贩猪到江南购回黄金和军需物资。在西来镇附近,还发放了一批小本贷款。

 

1949年元月27日下午4时左右,得到消息,如城敌人已全部撤走。我们和县直机关一起进城,进城后,已经夜晚,银行人员就住在国民党如皋县银行旧址。第二天是农历大年初一,我们和县直机关人员一起,在县政府钟楼内院开了庆祝会,庆祝如城解放,并进行了团拜。进城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接收国民党的银行。当时有如皋县银行,江苏省银行,还有农民银行,这几个银行的财产,仅剩办公桌椅和一些办公用品。第二件大事,就是建立市场秩序,稳定物价。年初二在如皋县银行楼上召开了如城工商界人士座谈会,我记得参加会议的人士中,有潘一尘、邵竹琴等人。会议由黄希穆主持,主要是进行形势和政策教育,并要求他们尽快开门营业。经过反复教育协商,工商界人士答应在年初五开门营业。江海公司也迅速将农村和季家市的物资运来如城,供应市场。

 

当年2月份,黄希穆随军南下,我担任银行办事处副主任兼江海公司经理。办事处业务股长朱志强,会计股长戴文忠。当时银行除金库工作外,尚未开办业务。为充实银行和公司的干部力量,2月份招收了20多人,办了两个月的短训班,结束后,都分配到银行和公司工作。江海公司本部在东街原国民党的法院里楼上办公,楼下设立营业部,经营五洋纱布。在北门毛猪厂旧址(即后来的肉联厂所在地)设立粮饼部,经营粮食油饼。江海公司的任务,主要是组织货源,调剂市场,平衡物价。5月份,杨宗俊同志调任如皋办事处主任。6月1日,华中银行如皋办事处改称中国人民银行如皋支行,华中银行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战火中诞生的华中银行,虽历经沧桑,但它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为党的事业,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忆往事,虽然已经模糊,但我伴随着华中银行成长、战斗的历程,永远铭记在心,我走的这段路程,永远值得怀念。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