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抗日战争时期的保障工作
发布时间:2018-12-17     


    抗日战争期间,南通抗日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在各级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积极支援新四军对日、伪、顽作战,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服从战争需要。


    一、抗日根据地建立初期反摩擦战斗支前


   (一)黄桥战役支前


    南通抗日根据地的支前工作,始于黄桥战役。1940年10月3日,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纠集了26个团3万余兵力进攻黄桥,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决战。其时,新四军在黄桥地区仅有7000余人,其中战斗人员不足5000人,双方兵力对比悬殊。陈毅、粟裕指挥苏北指挥部一、二、三纵队沉着应战。经对4天的浴血奋战,新四军歼灭进攻黄桥的韩德勤主力部队12个团11000余人,俘其师以下军官600余人,顽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溺毙,独立六旅旅长翁达自杀。黄桥决战的胜利,为开辟苏中、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奠定了基础。黄桥决战中,中共如皋中心县委和如皋县政府发动群众筹集粮草,赶制干粮,支援新四军前线作战。同时组织各区自卫队对韩部袭扰。泰兴县各级党政组织和群众团体发动群众积极支援前线。支前的群众为部队做向导、送情报、做军鞋、送粮草,帮助构筑工事。泰县、靖江等县也派出民工担架队赶来支援。黄桥镇上3家磨坊和60多家烧饼店夜以继日地磨面做烧饼供应前线。战后,泰兴县和邻近的如皋、泰县、靖江、江都等县人民,送来了大批猪肉、鸡鸭、鸡蛋、军鞋等慰劳新四军。


   (二)掘港保卫战支前


    1940年10月底,新四军东进通如海启,开辟抗日民主根据地,掘港成为苏四区的抗日指挥中心。是年12月,为策应曹甸战役,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三纵队主力从掘港西进海安、兴化。国民党顽固派游击第六纵队司令徐承德认为有机可乘,在12月26日倾巢出动,在实业保安团的配合下,于27日拂晓向掘港发起进攻。新四军留守掘港部队坚守阵地,连续三天,打退顽敌一次次猛烈进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三纵队七团自海安取道李堡,以一昼夜200华里的速度驰援掘港。七团一部分部队进攻石港、骑岸、曹埠一线,拿下徐承德老巢,切断其退路。徐承德凶焰顿挫,迅即溃逃。三纵队五、七团一直追到启东的公司镇,歼敌大部。徐承德只带了几个亲信渡江逃命,投入日伪怀抱。掘港保卫战的胜利,为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掘港保卫战中,人民群众积极支前参战。在中共南通中心县委委员洪泽、周一峰及中共掘港区委负责人亲自发动下,掘港店员抗日协会、青年抗日协会的成员纷纷出动,踊跃参战。慰劳队、担架队、医疗队在各个阵地上来回奔忙,一箩箩热气腾腾的馒头,一桶桶滚热的茶水,源源不断地送到战壕里。夜晚,全镇所有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门前红灯高挂,照耀如同白日,以方便部队行动。


    二、反“扫荡”、反“清乡”时期支前


    1941年1月至1944年10月,是南通抗日根据地敌后斗争的相持时期。1941年至1944年,日伪对南通抗日根据地多次进行“扫荡”,主要有:1941年初的“扫荡”、8月13日开始的秋季“扫荡”、11月至12月的冬季“扫荡”;1942年的频繁“扫荡”,即在苏中地区平均每星期进行一次四五百人的小“扫荡”,每半月进行一次千人以上的大“扫荡”;1943年4月至1944年10月,日伪对南通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清乡”,包括“军事清乡”、“政治清乡”、“延期清乡”、“高度清乡”等。新四军对日伪的“扫荡”、“清乡”,进行了英勇的还击。南通抗日根据地各阶层同胞全力支持新四军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的斗争。


   (一)战勤服务


    在南通抗日根据地,18岁至50岁的男子和青壮年妇女都动员参加战勤服务。他们为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担当运送弹药粮草、救护伤员、侦察敌情以及维护后方治安、巡逻放哨、监视敌人等各种战勤服务任务。战斗结束后参加打扫战场、清理战利品、掩埋烈士、押送战俘。部队驻扎时,妇女帮助洗涤、缝补衣服。青壮年民兵承担了在县内短期出征支前的任务。


    沿海县还组织海船长途运送公粮。1943年秋,如皋(东)县沿海一带组织了20条海船,向山东运送公粮(小麦)近20万斤。由于日伪严密封锁,粮船曾在王港闸停泊3个月。后由海防团派兵护送至黑水洋,经四天三夜航行,将粮送到目的地,又从那边运回部分地雷、榴弹,回到根据地。1944年农历正月三十,如皋(东)县海船1只运送公粮去山东,在海上航行l0余天,结果在山东海面与日军巡逻艇相遇。全船军民奋力抗击,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粮船被日军拖到青岛。


   (二)改造地形


    广大民兵和群众积极支持新四军和地方武装对日伪战斗,按统一规划改造地形,把大路改小路,直路改弯路,甚至挖断公路,以阻止日伪军汽车行驶;在河道里筑暗坝、打暗桩,以阻止日伪军船只航行;拆大桥架小桥,拆板桥換独木桥,拆水上明桥架水上暗桥,以延缓日伪军行进速度等。1944年,如皋(东)丰掘区为了支持东屏乡民兵围困王家潭据点,在5天中组织了15000名民兵,把王家潭至丰利的范公堤路面挖了千百个泥坑。日伪军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不得不从王家潭据点撤走。杨曹乡民兵为了打击敌人,阻止日、伪军下乡抢掠,还筑了许多“生死门”。这种用土筑成的“生死门”,有一丈多高,一丈四五尺厚,中间一条狭长的通道,两壁插有玻璃、柞榛树条等。人只好侧着身子通过此门。这种门大多设在两边有河的交通要道,敌人通过“生死门”时,常遭我游击队、民兵袭击,有时还会踏上地雷。


   (三)毁家拒敌


    1941年秋至1944年秋,苴镇是四分区党政军机关的驻地,工商业比较活跃。1944年9月,日伪军为了进行垂死挣扎,纠集2000多兵力,奔袭苴镇,并企图在苴镇建立据点,摧毁我四分区根据地。在日伪奔袭前,我方预料到日伪将要侵入苴镇,作出了“把苴镇街上房全部拆光,不留给敌人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决策,仅l天时间,全镇295户l325间民房和庙宇全部拆光。各乡民工将居民的家具、粮食和日用品及拆下的房料用船运往各家投靠的亲友。


    约一星期后,日伪军就到了苴镇。他们面对一片废墟瓦砾,无立足之地,便无可奈何地侵占了苴镇北边约3公里路的王家潭。


    市镇农村抗战一条心,村镇群众休戚与共。丰掘区与各乡联系安排苴镇居民的生活,发给少数困难户粮证、草证。当时群众并不完全依赖政府,有的主动挑起货郎担走村串户,有的就地开店,胆大一点的短途贩运。乡党支部于蔡家桥、冯店开辟市场,组织贸易活动,开展互帮互济。不管生活多么艰苦,斗争多么残酷,苴镇街居民没有一个跑到敌占区,一直坚持到抗战的最后胜利。


   (四)财粮支前


    抗日根据地的财政收入是保障人民军队给养、维持抗日民主政府正常运转的经济来源。南通抗日根据地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税收,包括农业税(只征收田赋公粮)、进出口货物税、本地工商税等。根据地人民积极从事经济活动,依法缴纳税收,是以财粮支前的爱国举动。实施减租减息政策后,农民的抗日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每到夏秋征时,都踊跃缴纳爱国公粮。地主阶级、工商业者大多能依法缴粮纳税。1941年,四专署夏征救国公粮完成杂粮10.6万市担,占苏中夏征总数44.76%。1942年,四专署征收的货物税、油饼税、土酒税、猪羊税、海产税、盐税、牙税、契税、棉花税、执照费(税)、罚金、其他收入等共1333万元法币,约占苏中税收总数的2/3左右。夏秋两季粮赋实征总数约占苏中征收总数100万担的45%。1943年1~6月,共完成税收1123万元法币。


    三、反攻战斗支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苏中新四军部队执行延安总部命令,向境内拒降顽抗的日伪军发起了全面反攻,接连收复了掘港、汇龙、茅镇、海安、如皋城等县城和金沙、马塘、丰利、栟茶、三厂、曲塘、丁堰、白蒲等城镇。至此,南通地区军民收复了除南通城、唐闸等以外的绝大多数城镇和广大乡村。


    1945年9月,中共如西县委联合泰县、如皋(东)县委,组织攻城大队,围攻盘踞在如皋城拒绝投降的伪独立十九旅和伪如皋县保安大队。9月15日,如西县各区攻城大队和泰县城西、雅周区攻城大队及如皋(东)县丁东区攻城大队共万余地方武装和民兵,于午夜起包围如皋城,将四周12里范围内所有道路、田埂全部封锁。16日,东、南门外伪军撤逃进城。17日,西路纵队攻占关帝庙、常安寺、大圣庙工事,北门外伪军被迫逃进城里。18日,苏中军区政委吉洛(姬鹏飞)、司令员管文蔚率领特务旅和人民抗日自卫军通如纵队于下午4时投入战斗。21日下午1时,攻克如皋城,顽固守城的伪独立十九旅和伪如皋县保安大队3000余人全部被歼。是役,如西县组织民工3万余人、担架4500余副、小车6000余辆,支援前线。围城前,如西县政府成立了攻城指挥部,号召全县武装和人民紧急动员,先行围困如皋城。如皋(东)县丁东区和泰县如城区、海南区、雅周区也相应组织武装民兵和群众,参加围困如皋城。如西县当时有11个区,每区都竖起了“反攻连”、“攻城大队”、“后勤大队”的旗帜。攻城指挥部下达给江安区捆扎100个“泥牛”(用高粱秆、稻草和泥土扎成,作土坦克、土碉堡和填架浮桥用)的任务,不到半天就全部扎成。泰县如城区自动报名参战的民兵有500多人,全区群众还组织了500副担架。战斗中,万余民兵协助主力部队,挖掘战壕,用泥牛堆工事、填城河、架浮桥。民兵们提出的口号是:“我们多流一滴汗,保证主力少流一滴血。”


    9月20日,正逢中秋佳节。这一天,新四军阵地上一片欢腾。如西人民将中秋过节物品和支前工具源源送来。仅南马塘区就送到1200条棉花絮。度军井区湾子头有婆媳两个寡妇(其爷儿俩都是被伪军打死的),听说攻城部队需要牛车,她俩便从大老远将牛车推到城边,支援部队攻城。9月24日,全城举行盛大的游行庆祝活动。苏中军区管文蔚司令员在主席台上向全体民兵致敬,并指出:“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老百姓,就是有组织的老百姓。”苏中新四军一旅政委符确坚把这次围攻如皋万余民兵参战誉为“苏中战场所罕见!”刘飞旅长在回忆自己的战斗经历时说:“这样规模的人民参战我只在苏维埃时代经历过。”延安《解放日报》在报道如皋城解放的新闻导语中写道:“如皋战役最大的特点,为万余民兵协助正规军进行了密不通风的围攻。”


图片1.png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