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构建邮政通讯体系
发布时间:2018-12-14     


    一、抗日根据地的邮政通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主要通过组建秘密交通线(点)从事机要通讯。1940年,新四军开辟了南通抗日民主根据地。南通地区党的交通邮政隨着根据地的创建而逐步建立,在残酷的对敌斗争环境中发展壮大。1940年12月,苏北交通总局在东台成立,开辟了东台至盐城、掘港、黄桥3条交通线,由通信员骑马传递文件和信件。1941年2月,南通中心县委成立交通组。苏中第三军分区在雅周设立通信总站,在如西、泰县、泰兴设通信分站。同月,南通中心县委交通组改称苏中四地委交通组。


    3月,为了坚持敌后斗争,建设抗日游击根据地的需要,苏中区党委决定建立苏中交通干线。4月,苏北交通总局改称苏中交通总局,迁移至李堡,并在李堡建立了中心交通站,重新开辟东南到掘港、西南到如西卢港等4条交通干线。到掘港的交通干线,是由当时仼苏中区党委收发的禹光同志与四地委交通组共同组建的。各干线沿途每隔四五十华里设一个交通站,来往文件和信件由各交通站每天派交通员相互交接。同月,如皋(东)县成立交通局,如西县成立交通站。5月,苏中交通总局成立三个中心局,即苏中中区中心局,设在李堡,领导台南(今东台)、台北(今大丰)地区的交通工作;西区中心局,设在雅周,辖泰兴县(兼靖江县)、泰县、如西县交通站(1941年5月正式成立,后改为如西县交通支站);东区中心局,设在掘港,领导如皋(东)县、南通县、海启(东南)行署的交通工作。同月,南通县、海启行署分别成立交通局。


    7月,苏中交通总局撤销三个中心局,改设第二、第三、第四交通分局。8月,各交通分局、各线组开始实行人员交通,即护送来往人员。1942年1月,苏中交通总局改为苏中交通总站,各交通分局改称交通分站,实行总站和地委对交通分站的双重领导。是年,苏中二、三、四分区各县县委为解决区乡之间的通信联络,先后建立交通站(科)和区交通站,一部分乡设立了交通员。1942年初,为加强“联抗”地区的党的交通工作,苏中交通总站派员筹建兴东泰特区委交通科(同年12月,中共兴东泰特区委改称中共兴东泰地委,兴东泰特区委交通科改称中共兴东泰地委交通科),对外属苏中交通总站和兴东泰特区委双重领导。


    1942年8月,为进一步加強党对交通工作的领导,苏中区党委决定成立各级交通工作委员会。是年11月16日,苏中四地委交通工作委员会成立,其执行机构是苏中交通总站第四交通分站。1943年2月,苏中交通总站将组织系统调整为:苏中交通总站——分区交通分站——县交通支站——区交通站,干线(县以上的交通线)支线①合并,网形交通体系更为完善。是年夏秋,“联抗”部队防区建立了海富中心站。年底,四分区增建通海交通支站。


    1943年4月至1944年10月,是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时期。反“清乡”斗争前,四分区全面动员、部署交通准备工作。四地委改组了交通工作委员会,组成了由地委、分站、支站及军队代表7人参加的交通工作领导核心。四分站对所属交通机构进行了调整,除了将各干线组织充实到各县支站中去,又将如中支站与如皋(东)支站合并组成新的如皋(东)支站;将海启支站与境内的部队交通站合并组成新的海启支站;将原属海启支站的三余区的3个交通工作组划归南通县支站。四地委和各县县委“不惜拆散几个支部,减弱一、二个区委”,抽调干部充实交通部门。各区中心站下设人交站和网交站。不少县委成立了武装交通队(简称武交队)。仅如皋(东)就有3支武交队。人交站的主要任务是护送干部;网交站的主要任务是传送情报、信件和内部刊物;武交队的主要任务是协助人交站、网交站,特别是在敌人封锁严密,人交、网交无法通行的情况下,常需武交队护送。反“清乡”斗争中,四地委根据苏中区党委陈丕显同志提出的“三化交通”(交通员党员化、干部地方化、线路网形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交通部门党的组织。1944年8月,四分区各县委都成立了交通工作委员会。交通队伍的党化程度大大提高,全分站人员(分、支站人员之和)的党员比例从1943年的67%上升到87%,居全苏中之首。其中,海启支站从56%上升到77%,如皋(东)支站从68%上升到83%,南通县支站从60%上升到78%。四分区广大交通工作人员英勇无畏、顽强机智,出色地完成了党的交通任务。仅南通县支站1943年4月至12月的统计数字表明,在这一期间,交通站传送机要信3151件、快信3397件、平信2546件、报纸印刷品6848件,护送人员1000余人。党的各项指示和各级干部,通过打不断的交通线输送到四面八方,使反“清乡”斗争一步步走向胜利。在残酷的斗争中,广大交通人员坚持革命气节,忘我献身蔚成风气。在反“清乡”斗争中,为党的交通事业英勇献身的就有12位。


    兴东泰地委交通科还在日伪控制的如(皋)、海(安)、曲(塘)封锁线上建立了两个秘密联络点,即界牌墩、十八步桥秘密联络点。界牌墩秘密联络点位于海安、立发、柴湾日伪三据点之间的通扬运河上的界牌墩渡口。1944年春的一天夜间,新四军一师副师长叶飞带一个连的部队由盐城去营溪三分区司令部驻地,在海富中心站蒋月平等人的护送下,从界牌墩渡口用小船夜渡通扬运河,安全通过了如(皋)海(安)公路封锁线。


    1944年10月,兴东泰地委交通科撤销,年底建立紫石县县委交通科(对外称紫石县交通支站)。11月,东台、台北交通支站合并为东台县交通支站,归苏中第四交通分站领导。1945年6月,苏中四地委决定,党报由交通部门发行,乡一级建立义务交通站。


    南通抗日根据地交通部门收寄信函自1942年11月1日起实行贴邮票制度,分别贴用苏中交通总站发行的苏中区“机”、“平”、“快”无面值邮票,以区分公文信件的机密程度、急速程度,确保重要文件、信件安全畅通(当年二三月间,苏中第四交通分站曾请四地委《江海报》刻钢板的毛哲民同志,用钢板刻制了类似邮票大小的无面值的“机”、“平”、“快”印纸,分发到四地委、行署各机关使用,可以看成是这一制度的预行)。1945年4月1日起实行邮件收费制度,贴用苏中交通总站发行的苏中区有面值邮票。每件邮政资费标准为(江淮帀):便私信件0.10元,印刷品0.10元,平递邮件0.20元,快递邮件0.40元,机密邮件0.40元。


    1945年下半年,如皋(东)县、如西县交通支站还分别发行了加盖邮票各1套,占抗战时期苏中地区发行邮票总套数8套的25%。


    (1)1945年下半年,苏中交通总站第四交通分站所属如皋(东)县交通支站,因“便邮”邮票紧缺,而库存一角面值“印邮”邮票(1945年4月1日苏中交通总站第一次发行的有面值邮票中的第一枚)较多,因而县交通支站将“印邮”邮票加盖“改作便邮DⅡ”邮票,如图:


图片12.png


    (2)苏中第三交通分站如西县(今如皋县)交通支站,用苏中交通总站1945年4月1日发行的面值一角的“印邮”邮票加盖“暂作便邮”邮票。


    二、解放区的邮政通讯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短暂和平阶段的邮政通讯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苏中四分区在掘港成立交通管理处,管辖汽车、轮船、邮政。11月,苏皖边区交通总局成立,下辖8个分局。苏中交通总站撤销,原苏中第三、第四交通分站合并,成立苏皖边区第一交通分局。交通局除继续完成党政军机关的文件、信件传递和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外,还负责交通运输的管理。为此,一分局设立了交通管理科,统一对民营汽车业、内河航运业的管理,除运送邮件外,兼营客货运输,并兼办交通旅社,解决过往军政人员的食宿。12月,南通县、如东县、东南行署和紫石县、如皋县都成立了县交通局。是年下半年,南通地区各县、区交通局、站先后进入城镇办公,并公开设点、设线交換信件。


    1946年1月,苏皖边区政府发布接管苏皖边区境内中华邮政机构的训令。南通地区各县政府对境内中华邮政机构进行了接管。2月,苏皖边区政府决定建立苏皖邮区,在苏皖边区交通总局下设立邮政管理局,在各分区设立与交通分局平行的邮政管理分局。交通部门的民间邮务工作概由邮政系统接办。一分区邮政管理分局成立。为统一解放区内的交通邮政组织,1946年3月,经苏皖边区政府批准,实行交通、邮政两套系统的合并,撤销边区交通总局,代之以先期成立的邮政管理总局。一分区交通分局同邮政管理分局合并,名为苏皖边区第一邮政管理分局;各县交通局和当地邮局统一成立二等邮局;各中心区交通局与邮局统一成立三等邮局。4月,苏皖边区第一邮政管理分局对原有的局所、网路进行了调整,下设12个二等邮局、34个三等邮局。6月底,该局从各县选派交工人员到一分区支前司令部,组成支前流动邮局(开始称军邮小组)。


    苏皖边区第一邮政管理分局所辖邮局收寄寄往解放区内外的各类信函,办理解放区范围内的普通汇兑业务,于6月17日开始收寄小包邮件。停用中华邮政邮票,改用苏皖边区邮政邮票。1946年,南通解放区执行苏皖边区邮政管理局制定的邮政资费标准,各类邮件资费情况见下表:


图片11.png

说明:资料来源:《南通市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518页。


    紫石县政府接收了中华邮政海安二等邮局20门磁石交换机一台,整理后恢复通话。对外可通如皋、东台、曲塘等地。随着华中一分区电话线的架设,紫石县的长途电话可通泰州、泰兴、盐城、靖江等地。如皋县政府接管电话局后,恢复市话业务。紫石、如皋当时电话专供党政军机关使用。


    1946年2月至10月,南通解放区与国民政府统治区通邮,此为历史上第一次国共通邮。当时,南通解放区的邮政业务由苏皖边区第一邮政管理分局办理,国民政府占领的南通城、唐闸镇、海门茅镇、三厂镇等城镇的邮政业务由中华邮局办理。为适应解放区和国统区人民相互通信的需要,3月2日,苏皖边区交通总局致函中华邮政总局,说明该局已接管边区内的邮局,并着手单独成立苏皖邮区,建立邮管机关,使边区境内的邮政成为全国邮政的一部分,并愿在中华邮政总局领导下进行工作,继续与各邮区互寄邮件。3月15日,苏皖边区政府主席团批准《苏皖边区交通总局扩大会议决定》,边区内各级交通机关一律转变为邮政局、所,实行邮交统一,并确定如皋、高邮为进出口解放区之邮件的中心转口局,金沙、三阳镇为小转口局(全边区共有8个小转口局)。如皋、金沙邮局(解放区)与南通邮局(国统区)建立邮件直封关系。如皋、南通之间的邮件,双方利用内河小轮船带运到白蒲邮局进行交换;金沙、南通之间的邮件,双方交内河小轮带运到对方局。三阳镇这个小转口局,实际上未执行转口任务,起初由麒麟邮局(解放区)代替,每天派交通工作人员去三厂镇邮局(国统区)交换邮件。后因三厂镇邮局无理扣留去交换邮件的交通工作人员,一度中断邮件的交换工作,造成三厂镇邮局邮件大量积压。最后三厂镇邮局同意改在长兴镇邮政代办所相互交换邮件。


    10月以后,苏皖边区第九行政区大部分城镇先后被国民政府军队占领,第一次国共通邮被迫中止。


   (二)敌后坚持和转折决战阶段的邮政通讯


    1946年8月8日,华中一地委分为一、九地委。随之,苏皖边区第一邮政管理分局划分为第一、第九邮政管理分局。根据10月6日苏中区党委《关于健全交通机构加强党的交通工作的决定》,苏皖边区第一、九行政区专署和所属各县原有邮政机构仍保留,另行建立地、县、区党内交通机构。启东、如皋县委率先于7月中旬恢复战时交通组织。启东县在1个月内组建了5个区、58个乡镇的交通站网络。启东的做法,为各地恢复战时交通组织提供了经验。如皋县、紫石县交通局分别于7月、10月建立。12月,华中九地委组织部召开交通工作会议,对九分局和县交通局负责人进行了调整。本月和次月,东南行署及南通、如东两县交通局相继建立。一、九分区和各县(行署)还建立了武装交通队(简称武交队)。1947年5月,原苏中邮管处改称苏中交通总局,各分区邮管分局改称第×分区交通分局,各县称××县交通局,县以下的交通组织称中心区站与区站。各级交通组织在党内仍为各级党委的交通科。9月,华中九地委发出《关于加紧游击坚持部署的几项具体工作的决定》,要求各县成立交通工作委员会,确保县、区干线。斗争紧张地区建立隐蔽区站,建立网交工作。


    交通站除负责传递党政军文件、信札,护送干部外,还负担发行《新华日报(华中版)》、《江海报》等报纸任务。由于国民党军队的严密封锁,加上报纸数量较大,交工的负担与困难是很大的。为完成任务,交工们想方设法,如采用“对接”,像接力赛跑似的,做到“人停,信、报不停”。从东台三仓发往通如汤园的报纸,单程近200里,要通过古坝至丰利、岔河到潮桥两条封锁线,发往东南的报纸,经过海边敌军严密封锁的地区,也要过好几道封锁线,加上沿途沙土、淤泥堆积,险路荒滩,步履艰难。这两条路线,交工只用一昼夜即可送达。交工除了完成运送邮件和护送干部的任务外,还主动监视敌情,掌握蒋顽的活动动态,区站每天向县交通局写《情况汇报》,县局再将各区站的情况汇集报告县委,供领导决策参考。由于交通站是网形组织,分布面广,交工又与群众有广泛联系,信息灵通,所以收集的情报是很丰富的,对坚持原地斗争、扩大阵地,起了很大作用。


    各地的交工为保证党内交通线的畅通,英勇奋斗,不惜牺牲生命。仅《华东战时交通通信史料汇编(苏中卷)》“烈士名录”中,南通地区各县的烈士就有73人。南通县三余区交通站,是华中九地委与东南县委联络的咽喉。l947年11月,敌军集中2000多人对三余区进行“重点驻剿”,抢掠棉花。三余交通站的10多名交通员面对党旗,写下了血书,表示“人在信在,人在信通”,“头可断,血可流,党的机密不可丢”。数九寒冬,冰天雪地,他们穿插在封锁线上,经常趁夜幕,机智地避开敌人,长途跋涉数小时,利用退潮时机,将邮件送出去。每次来回,都要蹚过一条三四丈宽的港汊,浸泡在齐腰深的海水里,冻得牙齿直打磕。就这样,在敌军“重点驻剿”三余的84天中,交通没有中断一次,平均每天传递书报信60斤,另外还护送了514名来往干部。三余交通站因此得到了九专署的通令嘉奖,荣立集体一等功。紫石县和一分区交通人员在敌军封锁线上重新开辟了南北交通线。1947年3月9日至6月18日,华中一分区南四县(如皋、泰县、泰兴、靖江)经姜、曲、海封锁线北上紫石县的干部、战士达8000余人,其中3月23日一夜就有2000余人通过封锁线。同年5月,苏中交通总局发出给紫石县全体交工的嘉奖信,并奖励华中币8万元。


    战时九地委党内还有两条鲜为人知的交通线。一条由九地委城工部政治交通科负责,承担城工部与(南)通海(门)沪(上海)地下党组织的联系。大约一个月一次,因为交通线长,沿线环境复杂,情况多变,所以,在交通沿线设立了几处秘密联络点。这条交通线不仅及时传递了城工部与通海沪地下党的的文件、书信,还采购、带回了解放区所需的药品以及国统区出版的报纸杂志。1948年,九地委城工部还通过这条交通线,协助上海地下党,撤退了156名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已经暴露面目和身份的党员干部和遭到迫害的非党工人、学生。另一条由东南县委和江南工委①掌握,承担启海地区与苏常太地区和华中工委的联系。1947年8月,苏常太地区遭受蒋军严重摧残,交通线被破坏,与上级党委完全失去联系。年底,东南县委应江南同志之请,调拨一条改装的帆船,恢复了苏常太地区与华中工委的联系。通过这条交通线,党的文件、款项、书报及武器弹药等及时送到江南。次年下半年,江南大批干部、知识青年集中到海启地区轮训,来去均是由这条交通船运送。


    敌后坚持斗争时期,因第九行政区处于对敌斗争紧张地区,各级交通部门停止了贴邮票的制度,各类信件全部实行免费寄递。隨着斗争形势的好转,逐步恢复贴邮票的制度。1947年5月起,各级党政军机关的公信以及县团以上武装部队指战员的私信一律不贴邮票;机关干部的私人信件,就地投递的每件收邮资50元(华中币),苏皖边区内互寄的每件收邮资100元。苏中第九交通分局于1947年10月20日起,对机关干部交寄的私人信件实行收费。


    1947年11月,苏中交通总局撤销,成立华中邮政管理局。各交通分局隨之撤销,成立邮政管理分局。在华野大兵团机动作战中,华中邮政管理局决定建立华野随军邮局,由华中政治部军邮局长兼华中邮管局的军邮科长,分区政治部军邮局长兼邮管分局的军邮股长。一、九邮管分局分别派出得力干部兼任军邮局长,相关县局也在县的警卫团政治处设军邮站,有效保证了野战兵团在频繁战斗中的通信需要。为解决地方后勤机关在支援前线中的通信联络,还建立了后勤邮局,其工作人员由同级邮局选调配备,随后勤机关活动,在组织上分別为后勤办事处的通联科(股)。随着华中及各分区支前司令部的成立,华中邮政管理局设立了支前邮局,负责支前机关的通信联络及前线军邮局与后方邮局的联系。1948年4月5日,华中九地委发出《关于建设乡村邮交网的通知》,九分区乡村一级建立乡邮站,组成乡村邮交网。乡邮站由乡村政权和区邮局双重领导,乡邮员由贫雇农轮流义务担任,负责区——乡——村的邮件传递、收寄,书报发行、派送。九分区共建有56个中心乡站、289个乡站、155个联合村站、2085个村站。8月,华中第九邮政管理分局召开第二次县局总联席会议,提出整理乡村邮政组织和加强报纸发行工作的任务。9月18日,华中一分区武交队与海安县仇湖武交队,护送100多条运粮船去华中前线。粮船行至东台十八里河口附近的郭家堡时,遭国民党军队伏击。激战数小时,大部分人员突围,粮食未受损失,但我方数十人伤亡。


    1948年11月,华中行政办事处通令,华中邮政管理局兼管理电报电话业务,改称华中邮电管理局。隨后,一、九邮政管理分局更名为一、九邮电管理分局,各县邮政局名称不改。一、九邮电管理分局在继续为党政军服务的同时,积极发展民邮,建立部分电信机构。是月,华中第一邮电管理分局在海安县南莫庄印刷使用“誊写版”油印邮票一套,分50元、100元、200元、300元、500元(华中币)面值,共l0枚。


    1949年1月15日,为提高华中至一、九分区快递邮件的速度,华中邮电管理局决定自即日起,增设专程直达的脚踏车快班,隔日一班,分别从淮阴和一、九分区机关所在地出发,在东台城会合互交邮件。快班传递邮件范围,以党政军含有时间性的工作报告、绝密快信以及经济部门的商情通报为限。


   (三)南通解放初期邮政(邮电)的恢复


    1949年1~2月,华中第九邮电管理分局对所辖范围内的中华邮政及电信机构全面接管,实行企业化的经营管理。同期,海安县、如皋县也接管了所辖范围内的中华邮政及电信机构。接管后,华中第九邮电管理分局和各县邮政局立即开展了恢复和支前等各项工作。


    一是恢复邮件运输。2月2日南通城解放,南通至各地的邮路全部中断。第九行政区与各解放区之间进出口邮件由栟茶邮局经转,南通至栟茶之间由战时交通线运送邮件。2月20日,华中第九行政区进出口邮件改由丁堰邮局经转。为解决南通至苏北各地邮件的运输问题,根据南通军管会的指示,南通市邮电局接收南通汽车公司几部旧汽车,建立邮政汽车公司,自2月22日起,开辟南通至海安之间的自办汽车邮路。同月,南通至海门、启东方向建立自行车邮路(每班两部自行车,2人同行);南通至周围各乡镇之间,设立3条农村自行车邮路,兼投沿途党政机关的信报。6月,汽车公司的汽车归还汽运部。7月份起,陆续恢复南通至各地的委办车、船邮路。


   二是开展支前服务。由于战争的影响,至南通解放前夕,南通至靖江、如皋、海安的长途电话、电报受阻。为配合解放军渡江,1949年三四月,南通邮电局修复了南通至如皋40公里双铁线。同时,根据华中行政办事处的指示,由南通、泰州两专署共同负责,赶架支前线路,即南通至海门(40公里,单铁线35公里)及泰州至海安(50公里)、海安至如皋(22.5公里)、如皋至黄桥(30公里)、如皋至张黄港(35公里)、如皋至靖江(经单王港,45公里)、海安至东台(40.5公里)双铁线各一对。5月,南通邮电局架设南通至金沙2.5毫米单铁线23公里。3~5月,南通邮电局抽调人员成立“支前邮局”,为解放军和渡江支前民工服务,解放军和支前民工的信函实行免费寄递。苏南全境解放以后,支前民工返回,支前邮局随之撤销。


    三是开展邮政业务。1949年2月,南通邮局恢复收寄寄往解放区的信函。3~5月,成立支前邮局,为解放军和支前民工服务。4月20日,南通地区各地区以上邮局开办双挂号邮件业务。从5月1日起,南通邮电局按照华东财政经济办事处第三号《华东解放区各类邮件资费表》之规定,开办平常信函、挂号信函、平常快递信函、快递挂号信函、报值挂号信函、各类报刊(新闻纸)邮件、印刷物、商务传单、货样、小包邮件等寄递业务。6月起,恢复“明信片”业务。8月,取消“小包邮件”业务。


    2~7月,南通与各地的邮件直封关系未变。8月,南通与马塘、丰利、栟茶、岔河、汤园、掘东、掘长、苴镇、沿海、久隆、二窎、启西、启中、启东(区)、包场、吕四、海复、海东18个邮局建立信报直封关系。


    报刊发行方面,2月南通解放后,南通邮电局即承担了《江海报》、《新华日报》等党报发行任务。5月,为便于读者零购《新江海报》,南通邮电局设立零售服务台。同时各乡邮站、邮政代办所开始办理代订报纸业务。


    由于运输等条件的限制,南通邮电局不办理包裹收寄和汇兑业务。从6月15日起,开办华东解放区各局间的普通汇票的汇兑业务。从8月15日起,恢复收寄零星普通包裹、小包邮件、图书小包以及大宗商品包裹。同月,华东邮政管理局通令停止办理“报值包裹”业务。


     1949年1月至年底,华中第九邮电管理分局所属各邮政局,执行华中邮电管理局及华东邮电管理局制订的邮政资费标准。1949年邮政资费变更情况见下表(人民币/旧币):


图片9.png


图片10.png 

 

     说明:1.资料来源:《南通市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519页。


           2.“本”为就地投送,“外”为国内各局互寄。


    四是开展第二次国共通邮。1949年2月,苏北全面解放。华中行政办事处于2月18日发布通令,附发华中邮电管理局制订的《与国统区通邮暂行办法》,决定南通、江都、泰县为华中范围内与国统区通邮之总进出口邮局。3月19日,苏皖边区第九行政专员公署印发《通邮通知书》,将与国统区通邮的具体办法通知国统区的各相关邮局。3月30日,华中第九邮电管理分局发布公告,4月起收寄发往国统区的平常、挂号信函邮件。但因国民政府军队封锁长江,南北航线不通,国共通邮未获成功。


    五是开展电信业务。1949年2月初,华中第九邮电管理分局派员进城,接管南通电信局和南通县政府专用电信所,2月20日成立南通市邮电局。是月设电话交换机40门,沟通地、市党政军机关的电话通信联系,国营市内电话由此而诞生。此后,陆续在唐闸、天生港、狼山等镇建立市内电话交换点。9月1日起开办市内电话业务,业务种类沿用解放前原国民政府交通部的规定。市内电话业务种类分为:普通电话、合同电话、同线电话、公用电话、临时电话、码头电话、电话副机及其他附件、自用小交换机、互通电话、专线电话、界外电话、警铃等12种。按用户性质,分为甲、乙、丙、丁4种:甲种电话为住宅电话,乙种电话为有营业性质的电话用户,丙种电话为有营业性质的繁忙用户,丁种电话为无营业性质的机关团体用户。


    长途电话、电报方面,南通解放前夕,南通至各地的无线电报、电话电路全都关闭,设备被国民政府军队强行拆走。1949年三四月间,南通架设支前线路。渡江战役结束后,继续发挥作用。9月,南通电信局设立无线电台和特高频站,开通南通至崇明、盐城、泰州、镇江、上海、无锡之间的无线电报电路和南通至上海、南通至无锡无线电话电路。


    从这一年9月1日起,南通电信局对公众同时开办长途电话和电报业务。长途电话业务种类有防空情报电话、特快电话、军政电话、寻常电话4种;通话种类仍为叫号、叫人、传呼3种和普通、加急两类;特别业务有特约电话、定时电话、新闻电话、租用长途电话专线4种。电报业务有军政电、私务电、新闻电、交际电、旅行电、夜信电8种,军政、私务、新闻电报又分寻常、加急两种。


    六是协助华中邮电管理局设计、雕刻、印刷邮票。1949年2月,苏北全境解放,各地交通部门先后进入城镇,接管当地邮政局。为满足城乡人民的通信需要,同年4月,华中邮电管理局在南通市韬奋印刷厂和翰墨林印书局印制“毛泽东像邮票”一套,又称“南通版邮票”。华中解放区毛泽东像邮票全套共6枚,图案相同,主图全部为毛泽东侧面头像,母模为木刻板,翻版时嵌入活字,图幅为20×22毫米。该套邮票由南通《江海报》社李振平设计和雕刻,其面值、印色及印量如下(面值为华中币):


    第l枚 100元酱紫色 全张330(22×15)


          印量198万枚


    第2枚 200元青莲色 全张A型330(22×15)


          全张B型308(22×14)


          印量 225.2万枚


    第3枚 500元橘红色 全张150(10×15)


          印量240万枚


    第4枚 1000元姜黄色 全张150(10×15)


          印量l80万枚


    第5枚 2000元绿色 全张330(22×15)


          印量132万枚


    第6枚 5000元蓝色 全张330(22×15)


          印量79.2万枚


    100元、200元邮票由韬奋印刷厂印制,500元、l000元、2000元、5000元邮票由翰墨林印书局印制。6种面值的邮票分别于l949年4月19日和25日印完。


    500元、l000元、2000元、5000元4种面值的邮票由华中邮电管理局于l949年4月29日发行;100元、200元两种面值的邮票由苏北邮电管理局于6月1日起发行。6种面值的邮票在苏北境内使用。


    这一期间,邮政(邮电)机构不断调整。5月,华中邮电管理局正式改名为苏北邮电管理局,华中第九邮电管理局改名为南通邮电管理分局。8月1日,撤销苏北、苏南邮电管理局,成立江苏省邮政管理局。撤销南通邮电管理分局,成立南通地区邮政中心指挥局,直属江苏省邮政管理局领导。同日,苏北电信管理局成立,下设南通等5个电信管理分局。9月1日,苏北电信管理局改为苏北电信指挥局,南通电信管理分局改称南通电信局。


图片8.png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