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土地改革
发布时间:2018-12-14     


    一、五四土改


    减租减息斗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有所变化,但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地主阶级仍然占有大量的土地,继续剥削农民。如1945年底,如东双甸北部11个乡共有18777户、85853人,耕地面积235685亩,平均每户占地12.5亩,人均占地2.7亩。其中地主596户、3002人,占有土地46884亩,平均每户占地78.6亩,人均占地15.6亩;富农1242户、6345人,占有土地36311亩,平均每户占地29.3亩,人均占地5.7亩;中农6575户、26230人,占有土地80650亩,平均每户占地12.3亩,人均占地3亩;贫农9489户、42889人,占有土地69388亩,平均每户占地8.2亩,人均占地1.6亩;小商及手工业者875户、3387人,占有土地2424亩,平均每户占地2.7亩,人均占地0.7亩。又如据1946年2月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行政概况统计表所载,如皋15个区198个乡,人口为992800人,田亩为150万亩,其中占总人数不足2%的地主却霸占了30%以上的土地。


    1946年初在解放区开展的查租退押、减租减息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这实际上是在“谁算谁得,积极多得”的办法下进行的,不可避免地带来分配的不合理,有些没有租田或租田很少的贫雇农因为“无账”可算,得益很少或基本未得益。因而,他们已不满足于减租减息、查租退押,强烈要求得到土地。而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愈演愈烈,也阻碍了减租减息的开展。审时度势,中共中央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逐渐转为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在解放区首先实行耕者有其田。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明确提出:“不要害怕农民获得大量土地和地主丧失土地,不要害怕消灭农村中的封建剥削”,“要坚决拥护农民一切正当的主张和正义的行动,批准农民获得和正在获得土地。”“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的环节。”要求各地党委以最大的决心,发动和领导群众在反奸、清算、退押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


    5月上旬,华中一地委在如皋城召开各县县区长、县区委书记以上干部参加的地委扩大会议,讨论深入开展根据地的建设问题。会议进行一天后,接到“五四指示”,地委立即将会议转到学习、讨论“五四指示”上。5月11日,华中分局发出《关于研究和执行中央土地政策新决定的通知》,要求党政军各级组织充分认识“五四指示”的伟大意义,准备认真贯彻执行。根据中央和华中分局的指示精神,华中一地委于5月23日至24日召开地委会议,作出了《关于具体实行土地政策的决定》,计划在半年内完成土地改革。随后,一地委决定由民运部长王野翔总负责,抽调300多名干部,组成三个土改工作大队,先在紫石县西场区、噇口区,如皋县柴湾区开展试点。


    一地委的试点从5月底开始,其工作过程大体上分四个阶段:一是宣传发动阶段。广泛宣传“五四指示”,调查了解基本情况,培养积极分子,组织以贫雇农为骨干的翻身委员会;二是清算斗争阶段。组织贫雇农吐苦水,挖穷根,同封建地主开展清算斗争,摧毁农村中的封建势力,树立贫雇农的政治优势;三是平分阶段。以贫雇农为主体,吸收小部分中农骨干参加,建立算账平分小组,将地主的土地和富农多余的土地张榜公布,然后由群众评议,按人口平均分配;四是总结阶段。总结,庆翻身,提出保田保家乡,武装翻身农民,支援前线,发展农业生产。整个试点为时约一个月。6月底7月初,地委试点工作基本结束。


    这期间,各县委均分别召开各种会议,传达贯彻“五四指示”,并组织工作队下乡,进行土改试点。通、如、海、启各县的试点分别为:南通县唐洪乡、碧华乡,如东县马北乡、陈家乡,海门县聚南乡、聚北乡,启东县永阳乡。


    7月10日,苏中自卫战争爆发前夕,华中分局指示,“在秋收之前解决土地问题”,“要人人有地耕,人人得其平”。7月13日,苏中战役在华中一分区打响,按部就班开展土改的方式已不能适应战争的形势。17日,一地委召开地委紧急扩大会议,一方面动员投入自卫战争,一方面研究加快土改运动,“力求其平、力求其快”。苏皖边区政府副主席刘端龙在会上传达了华中分局的指示,要求各地根据形势的演变加快土改进程。在华中一地委的新部署下,各县加快土改进程,组织大批工作队深入到农村,宣传党的土改政策,组织分配土地。解放区很快出现了“一手拿枪,一手拿算盘”、“前方打仗,后方分田”、“白天打仗,晚上分田”的壮观局面。


    各县在“摧毁封建土地制度,不侵犯中农利益和不过重打击富农”的原则下,采取“中间不动,两头打平”的分配办法,达到“人人有地耕,人人得其平”的目的。其做法是在一个行政村的范围里,按总田亩数和农业人口总数计算每人应有的土地亩数,然后根据各户原有土地的数量,在居住地近旁抽多补少,把地主多于平均数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贫雇农和土地面积低于平均数的中农。这种办法简单易行,采用此法分田,“当时一个村三到五天就分好,各县的步骤也比较一致”。如东还通过三榜公布,分配土地,一是组织算账小组,由各户自报田亩、人数,张榜公布,名为“调查榜”,数字不符者由群众互相纠正。二是以组为单位评等级,讨论具体分配办法,再召开村民大会平衡,并张榜公布,名为“分配榜”;三是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公布“胜利榜”,并按榜分配土地。如皋县的三榜公布与如东县有所不同,第一榜是公布全村总户数、总人口以及各户人口及田苗数;第二榜是公布出田户、不进不出户和得田户;第三榜是公布各户分得田亩数、田号(根据田的位置所编的号码)和当时田里庄稼的归属。三榜公布后,分田委员会带领群众踏田插牌,明确四面界址。7月下旬,如东栟茶地区部分地主、富农分子坚持封建剥削制度,策动暴乱,破坏土改与支前。县政府依靠军民联合力量迅速平息暴乱,惩处少数首恶分子,使土改顺利进行。8月底,九分区土改基本结束。通、如、海、启四县共477个乡,除国民党占领40个乡外,人民政权控制的437个乡,有378个乡进行土改,占86.5%。人民政权控制的3625个村中,有3024个村进行土改,占83.3%。分配土地512.47万亩,其中179万亩土地从地主富农手中分给150万贫雇农,得益户占总人口的50%以上。一般乡村人均占地2~2.5亩,多的地方(如三余垦区等垦牧区)人均占地4亩,少的地方(如通东、通海)人均占地1.5亩。另据如皋县统计,全县221个乡,完成土改的有137个乡,部分完成的有84个乡;平分土地的地区约占全县面积的70~80%;得益农民26000多户,占土改地区人口的50%以上。


    通过五四土改,广大贫苦农民普遍得到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第一次成了土地的主人,取得了几千年来农民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伟大成果,基本摧垮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广大贫苦农民从得到的切身利益中深切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为穷人谋利益的;穷人要翻身,要保住胜利果实,只有跟着共产党走。这样,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从人民解放战争一开始,就获得了解放区农民真心的全力的支援,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后勤有后勤,奠定了胜利之本。经过五四土改的农民积极参加保田保家乡大参军运动。南通解放区六县共动员10900人入伍(其中如东4200余人),除留下小部分组建地方武装外,大部分送到华野。


    由于自卫战争爆发,加之时间短促等原因,土改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各地土地分配阶段的工作完成得十分仓促,很多地区农本、肥料、农具、耕牛、房屋、种子等问题没有来得及解决。尤其是边缘区,敌情比较紧张,形成拉锯形势,地主分子借助国民党军队的侵扰,扒田倒租现象十分严重。二是有的地区图快不图好,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干部包办代替,突击分田,工作粗糙。三是有的地方分配土地时搞平均主义,把农村各个阶级与阶层所占有的土地,一律按本村人口统一分配,侵犯了中农利益。四是有的地方斗争地主不彻底,有的地主留黑田,贫雇农分田不足;有的地主威胁农民,致使胆小农民不敢接受分得的田;有的地主拒不交契,或交假契,留真契、留底契,妄想复辟。五是有的地方利益分配不公,佃入土地多的佃富农、佃中农得益多,佃贫农得益少,雇工、自耕农收益甚微,有的富农还用各种办法对抗献田,或献尾节田,赤贫现象未能消灭。也有的地方少数农村干部互相包庇请托,或利用职权多得田,得好田、近田,而一些贫雇农得差田、远田。


    二、土改复查


    五四土改结束后,针对土改中的存在问题,各个解放区都提出了土改复查的要求。1947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部署土改复查工作,指示各解放区,在土改不彻底的地方“必须认真检查,实行填平补齐,务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都能获得土地,而豪绅恶霸分子则必须受到惩罚”。


    南通地区在五四土改告一段落后,即在华中一、九地委的领导下进行土改复查。从1946年9月至1947年10月,南通地区进行了一年多的时断时续的土地改革复查运动,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6年9月至1947年2月。由于敌人疯狂进攻,复查只在这一阶段开始时在解放区中心区部分乡村进行,后因自卫战争日趋紧张而被迫停顿。是年9月1日至13日,如东县进行了土改复查,提出“四查”(查平、查实、查组织、查贫雇农优势)口号。复查中,有些土地分得不平均的地方,进行了拉平;田址不明、界址未定的地方,着重检查是否分好插牌;同时进行了一定范围的分粮食、分家具、分农具运动,解决了一部分贫雇农缺少口粮、种子、耕牛、住房等困难;对一些干部的作风也进行了初步整顿。1946年冬至1947年春,在国民党军队的全面清剿下,南通人民的对敌斗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复查自然难以进行。第二阶段从1947年3月至7月。在反国民党军队清剿斗争形势好转时,一些地区重新进行土改复查,但因当时反“清剿”斗争仍在继续进行,运动未能全面推开。第三阶段从1947年8月至10月。由于我方军事上的胜利,阵地日渐恢复,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不断高涨,特别是广大贫雇农迫切要求彻底反封建,解决土改中的遗留问题。九地委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以及群众的要求,在九分区普遍开展了土改复查运动。南通、如东、东南、通如四县(行署)271个乡中,有249个乡进行土改复查。


    南通地区土改复查的方针是:消灭地主阶级、平分土地、整顿干部、整顿组织。8月初,华中九地委以如东县苴丰区为土改复查试点。试点中提出了“三查八比”的口号。“三查”是查田、查气(受地主恶霸的气)、查决心;“八比”是比土地、比生活、比秋稼、比房屋、比农具、比生产、比齐心、比工作(前五比是与地主、富农比,后三比是贫雇农之间比)。尤其是“查气”的口号,代表了当时广大群众复查翻身、反封建的要求。苴丰区当时共有3万群众参加了这场运动,分别斗争了全区450名封建地主分子。20天内,有58个村依靠贫雇农调整土地,填平补齐,将地主的牲口、农具、房屋、粮食、衣布、金银等分给贫雇农,解决其缺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困难。各县学习如东的经验,均从试点入手,开展复查工作。复查运动逐步从中心区向恢复区、边缘区推进。恢复区地主、富农曾扒田倒租,直接间接参与或支持国民党区乡政权,抓捕、残害过贫雇农。恢复之初,群众未曾发动,复辟势力未经斗争清算,群众是仇恨深、顾虑大。为了搞好恢复区的土改复查,九地委在南通县十总区召开恢复区15个乡700余名贫雇农代表大会,开了11天的大会,通过“诉苦查气”来提高群众阶级觉悟,解除思想顾虑,并讨论制定了《翻身章程》。会后,依靠这一批代表带头行动,很快打开了恢复区土改复查的局面。


    三、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彻底平分土地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了消灭地主阶级和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明确宣布,没收地主的土地及一切财产,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和财产。南通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复查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土地法大纲》,更加普遍深入地发展。各地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普遍建立了翻身委员会(不久改称贫农团,后统称农会),成为乡村中代表权力机关的一种组织形式。翻身委员会带领群众评成分,斗地主,分浮财。1948年春节前后,中心区的大地主被扫地出门,中小地主被没收财产。各地农会还根据贫雇农的检举揭发,通过挖“地财”(地主、富农埋藏于地下的财物)、找“黑财”(地主、富农隐匿的财物)、查“防空洞”(指暗中给地主、富农存放财物的成分较好的农民)等形式,投入复查平分的斗争。土改中分剩的土地和新查出的地主瞒报的田亩,重新丈量平分,并抽调整田块,填平补齐,使贫雇农得足田、得好田,同时尽量照顾一般中农利益。边区、收复区的复查平分与武装斗争相结合,使运动向纵深发展。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也被充分发动起来,她们挺起胸,昂起头,勇敢地投身到翻身运动的滚滚洪流之中。东南行署聚南乡施政村一个哑巴妇女,参加村翻身大会时,打着手势斗地主、发表意见。土改复查平分的广度、深度和农民的组织程度,都大大超过南通地区以往任何一次革命群众运动。在九分区所控制的338个乡中(时敌占132个乡),进行平分的有334个乡,占98.8%。“在中心地区运动深入的程度,已发展到土改工作的顶点,地主经济已彻底摧毁,基本上达到消灭了历史上的封建地主阶级。封建的政治威风已普遍斗垮,并通过追浮财挖地财,封建的土地财产已全部交还给农民,群众的觉悟空前提高,各方面得到彻底的翻身”。


    在复查平分中较普遍地发生了“左”的偏向。诸如划分阶级成分时,不按剥削情况来区分,而以生活水平高低来衡量,甚至发展成“查三代”(确定一个人的阶级成分,要查他上面三代人,如有一代有过剥削,就算富农或地主成分),错评了部分农户的阶级成分,混淆了阶级阵线;侵犯中农利益,在“铲墩填塘”中,把有的中农也当作墩子铲了;侵犯工商业,把地主、富农经营的作坊、商店也没收了;此外,还有少数地方挖地主“黑财”时出现吊打、挖坟等错误做法,不给地主、富农留生活资料,乱抓乱杀,造成打击面过宽等问题。


    1948年夏季,九地委召开了长达50天的土地会议,根据华中土地会议精神,全面检查总结了两年多的土改复查工作。为了彻底地健康地完成土改历史任务,会议对今后的工作作了部署,提出了土改整党的总方针:继续放手发动群众,进一步整顿党群队伍,依靠贫雇农,坚固地团结中农,贯彻土地平分,彻底消灭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半封建的剥削制度,恢复和发展生产,加强支前备战,为全部完成土改、整党的任务而斗争。在这以后,各地大力贯彻了土地会议提出的彻底平分土地等各项要求,纠正了复查平分中某些“左”的偏向,陆续结束了土改运动。


    南通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是在解放战争的全过程中完成的。这是一场伟大的群众运动,具有深远的政治、经济、历史意义。这一运动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地主阶级和剥削制度,摧毁了国民党反动派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基础,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多少年梦寐以求的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大部分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一运动,使贫雇农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保卫解放区、发展生产、支援战争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这一运动,锻炼提高了党员、干部、青年知识分子,为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坚强的队伍。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