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韩国钧
发布时间:2018-09-20     


韩国钧(1857~1942),字紫石,亦作止石,晚年自号止叟,泰县海安镇(今属海安县)人。18岁参加童子试,23岁参加江南乡试中举。后随房师先后到如皋、甘泉、六合等县任教读。

    

光绪十五年(1889),依例应大挑,得一等,分发河南,先后任镇平、祥符、武陟、永城、浚县知事10余年。继于河北、奉天、广东先后任职行政、农、工、商、矿务、军事、外交。光绪三十一年奉派去日本考察三个月,著有《实业界之九十日》。清末为吉林省民政司,北洋政府时期任江苏民政长、安徽巡按使、江苏省省长并一度兼督军。民国14年(1925)68岁时退居故里。

    

回乡后,着手编著,潜心书法,先后审编《续泰州志》,收集考订汇编《吴王张士诚载记》、《张吴王记事汇编》,编纂《海陵丛刻》等著作。并关心实业,热心水利。民国15年山东黄河决口,他力促江苏省拨款20万元,于山东筑成“江苏堤”。民国20年为修复运堤,年过古稀仍奔走于大江南北,筹款350多万元,修复决口26处。民国24年黄河再次于山东决口,又以个人名义募捐5000元救济徐淮一带灾民,并带病计议开浚海安焦港工程。

    

七七事变后,积极主张“化除党见”,一致御外。民国27年3月20日,海安沦陷,“日兵据此四月余”,目睹祖国山河破碎,悲愤至极。新四军东进抗日,他与刘少奇、陈毅等领导人多次会晤,并为抗战效力。曾赠陈毅联语:“著述六家胸有甲,立功万里胆包身”。陈毅也回赠联语:“杖国抗敌,古之遗直;乡居问政,华夏有人。”民国29年9月中旬,在海安主持召开苏北各方联合抗战座谈会,并与黄逸峰、朱履先暨8县代表联合通电倡仪“停战息事,一致抗战”。尔后,苏北临时参政会在海安召开,被推选为名誉参议长。

    

民国30年2月,日军再次侵入海安镇,韩国钧至北徐家庄避难。其时,日伪威逼其出任伪职,当即遭到痛斥:“老朽是中国人,宁死不当一天亡国奴。”“吾八十老翁,死何足惧!”自此之后忧愤成疾。在病情危笃时,嘱咐家人:“抗日胜利之日,移家海安,始为予开吊,违者不孝。”是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与世长辞,终年85岁。抗战胜利,移柩海安,葬于凤山,建紫公墓。韩国钧逝世后,于民国32年1月,苏中区行政公署建紫石县于海安,以表彰他晚年的民族气节。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