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韩铁心:播火者
发布时间:2018-09-08     


1929年6月15日,韩铁心出席南通特委在如皋镇涛陈家市召开的如、泰(兴)、泰(县)三县县委联席会议。


韩铁心是南通特委委员、军委会书记。会上宣布:根据省委13日决定,韩铁心任如皋县委书记。


在会上,韩铁心见到了南通特委委员、农委会书记吴亚苏和如皋县委书记汤仕伦。


在这个时候,省委安排自己到如皋来,韩铁心估计吴亚苏可能还会回南通特委工作,而汤士伦将要调到省委去工作。


不管如何,韩铁心希望吴亚苏、汤士伦能指导、帮助他工作一段时间,等自己熟悉了,上了路,两人再走。


未料,当天夜里吴亚苏就被捕了。


天有不测风云啊!



韩铁心1905年9月12日出生于如皋北乡韩洋大桥村(现属海安县),原名韩德渊,字跃龙,号子云。1923年秋考取通师,改名韩灉,字岳南,号南湖,别字少彬。


据说韩铁心先后用了16个名字,此事不谬。上面已经有了8个名字。


通师是五四运动后南通地区的革命摇篮。韩铁心在新思想的哺育下成长很快。


1924年,韩铁心在校参加了“泰东同乡会”“中国维济会”等进步组织,并成为学生会的积极分子。他还与丛允中、徐家瑾等人组织“晨光社”,当选为干事,参加编辑出版文艺刊物,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


五卅惨案发生后,南通成立“五卅血案后援会”,韩铁心协助徐家瑾组织宣传队,到各地演讲、散发传单、募捐,支援上海工人的斗争。还动员各界各行人员举行游行示威、罢工、罢市,抗议英、日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充满爱国热情的韩铁心,经常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


有一次在晚自修时,韩铁心和同学王子安讨论救国道路的问题。王子安鼓吹国家主义,韩铁心宣传革命的三民主义。两人展开了争论,声音越来越大,吸引了周围自修的同学。听完两人争论,大家一致称赞韩铁心见解独特的爱国心。


韩铁心与徐芳德是通师同学,只是徐芳德早一年毕业,1926年夏离开通师。而韩铁心此时还有一年学业。


1926年下半年,同学蒋嘉宾介绍韩铁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表示自己参加革命的决心和信心,原名韩德渊,进校改名为韩灉的他,又改名为韩铁心,又作铁星。


入党不久,韩铁心就担任了通师党支部书记。他除了在本校秘密从事党的工作外,还先后深入南通、如皋等地农村,发展了10多名党员,把他们培养成农运骨干。  


至年底,韩铁心与女师有了密切的联系。他送了不少革命书籍给女师的郝之行、袁佩玖、汪蓁子(汪钦曾)等同学看,使她们懂得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道理。汪蓁子等女师学生还看了不少“创造社”的进步书刊。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等书,对她们影响很大。


在韩铁心的帮助教育下,一些要求进步的女同学提高了觉悟,决心参加共产党。


1927年2月7日,是汪蓁子入党的日子,也是女师成立党支部的日子。这个支部三个党员,包括汪蓁子、郝之行和袁佩玖。汪蓁子担任女师支部书记。韩铁心主持了女师支部第一次支部会,还和大家一起唱《国际歌》。


在韩铁心的关心指导下,女师的共青团支部也随之成立了。朱文英担任了团支部书记,不久也入了党。


女师党支部建立后,汪蓁子等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南通的学生会和学联的革命活动。她们与学联的骨干农业大学的黎昌圣(黎时中)、医专的熊觉、纺专的聂鸿纶、通师的刘瑞龙等常在一起活动。她们不仅接近对反动统治和学校当局不满的同学,同她们谈话交朋友,启发她们的阶级觉悟,还以学生会的名义开办夜校,为校工们上文化课,进行革命宣传。


1928年1月,省委派来特派员黄逸峰(化名张文采,1906-1988,又名黄承镜,江苏东台人,学生时代即投入革命活动),指示汪蓁子等女师党员到八厂去做女工工作,教工人唱革命歌曲,把工人们的革命精神和情绪鼓舞与调动起来。



朱文英入党后,任青年团南通县委妇女部长。由于她品学兼优,在同学中有威信,群众关系好,经过艰苦工作,她争取了许多人同情或参加革命。她参加了发动南通城郊工人和农民的工作。在朱文英的启发、引导下,她的父母也都由支持女儿革命,进而自己参加革命。


其母朱姚参加革命后,把自己位于寺街的家先后作为中共南通县委和通海特委的秘密机关与联络点,开始为党做掩护工作。


从1927年秋到1930年底,县委、特委和红十四军的主要负责人李超时、刘瑞龙、韩铁心、袁锡龄、陈国藩、吕继英等同志经常来往她家。朱姚不仅为他们收藏文件,掩护开会,而且还用洗衣、帮工、借债以至典卖衣物得来的钱,供同志们生活和活动所需。


而韩铁心则是掀起女师革命运动的播火者。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打得好,楼房才能筑得牢、建得高。韩铁心善于扎扎实实、默默无闻地做艰苦细致的工作。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用在韩铁心身上很准确贴切。



1927年2月中旬,中共江浙区委派韩铁心到武汉国民党中央举办的党务训练班受训。结束后,他又去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


韩铁心经常在同学们中灌输革命道理。他认为,学生是革命队伍的先锋队,而工农群众则是革命队伍的主力军。所以,他动员学生到农民中去,到工人中去。


在组织学生到工人、农民中去的热潮中,韩铁心自信:青年学生只要与工农民众结合起来,就像水藻和芦苇草一样,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后来韩铁心还用了“藻苇”的化名。


韩铁心离开南通后,通师党支部书记由刘瑞龙担任。韩铁心认识刘瑞龙时,刘瑞龙才十五六岁。比韩铁心小五岁的刘瑞龙1926年加入共青团后,就与同学陈国藩、袁锡龄等人,在通师党支部的领导下,去棍梓街小学召开有数百农民参加的大会,揭露地主阶级的罪恶,发动组织农民协会。1927年9月,刘瑞龙由陆景槐介绍加入共产党。



在韩铁心眼里,同学之中刘瑞龙是与工农群众结合得最好的一个。刘瑞龙虽然年纪小,但是胆子大,人又灵活,而且点子多,善于变通,处理事情认真执著,沉着老练,锲而不舍,令人信服。


由于刘瑞龙是土生土长的南通人,所以他对城里城外的情况非常熟悉。有一次傍晚活动,刘瑞龙把韩铁心等同学带到城南的一座堰头庙去。


这里真是开展活动的好地方。


从通师南门一直向南,沿狼山路(今城山路)朝狼山方向走约四五里,西侧路边就是堰头庙(现易家桥中学)。


站在庙东面,可以隐隐约约看到北边通师、女师楼窗里的灯火,还可以清晰地听到东边大生副厂(后通棉二厂)纺纱织布的隆隆机器声响。再向东南方向走不多远,就是刘瑞龙的家乡所在地陆洪闸了。


进得庙来,可闻庙前院子里一棵大银杏树上宿鸟的啾啾鸣叫。


这座明朝建筑的寺庙显得破落荒凉。和尚因香客不多而不知跑到何处去了,剩下近百斤重的铁钟,静悄悄地挂在庙里,不动声色。尽管香火不盛,但还有大大小小的佛像,数数竟有108尊。


这座庙十分静寂,在这里若潜伏下一个排三四十名游击队员,是不会有人知晓的。


当时,刘瑞龙不时会带一些人来这里活动。此后一段时间,韩铁心也把堰头庙当作联络点。


如皋五一农民暴动前夕,省委农委书记王若飞偕省委特派员杭果人、南通特委委员顾仲起经南通去如皋前,就在这里落脚。时任南通县委委员、城区区委书记的刘瑞龙在这里接待他们。


通师党支部的重任由刘瑞龙担当,韩铁心一百个放心。他可以放开手脚,开展校外的其他工作。



1927年夏,韩铁心从武汉又回到通师,因毕业考试已过,便插入下一届学习,并以回校复习为掩护,全力从事党的工作。


8月中旬,韩铁心到崇明下河曹家镇严大所家中,参加了一次江北活动分子的碰头会议,着重研究了在江北地区发展党组织和工作上互相配合支持等问题。


会后,韩铁心深入南通、如皋,在栟茶、安丰等地农村先后发展了10多名共产党员,推动了这些地区的农民运动向前发展。


初秋时节,党派韩铁心打入国民党南通县总工会工作。10月,他当选为总工会会长,后改任宣传部长。


为了贯彻中央八七会议关于组织武装暴动的精神,韩铁心又转入南通东乡余东、余西一带,帮助建立农民武装,准备暴动。


1928年,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如皋县委原定5月1日这一天举行农民暴动,后因情况有变,准备提前到4月25日夜。4月22日,韩铁心奉省委特派员杭果人的命令,火速赶到如皋传达指示精神:条件尚未成熟,暴动暂缓进行。


接着,韩铁心在如泰配合了“黄村夺枪”行动,并参与了五一农民暴动的筹备和领导工作。


6月,韩铁心任南通特委委员,奉命在南通的唐闸、平潮等地开展活动。



6月28日,因叛徒告密,韩铁心在唐闸被捕。国民党县政府如获至宝,大肆吹嘘。《中央日报》《时报》《新闻报》《通通日报》都刊登了“江北共党总司令韩铁心在唐闸被捕入狱”的消息,并将韩铁心解送南京特种刑事法庭。


从被捕时,韩铁心就声称自己名叫王平生,祖父王尚福,父亲王申海,家住如皋县。


党组织得知韩铁心被捕,便积极组织营救。通过如皋律师史国藩的弟弟史达泉的关系,到南京花钱打通关节。并请王申海冒着风险到南京出庭,与韩铁心当庭互认父子。


因为韩家与王家世代相处,关系密切,所以在法庭上,韩铁心所说王家情况头头是道,对答如流。与敌人事先盘问王申海的情况丝毫不差。庭审员觉得无懈可击,只好当庭确认错捕,宣告受尽磨难的韩铁心无罪释放。


人生的命运是一尊雕像,磨难犹如一把锋利的雕刻刀,革命者就是用这把刀来刻划命运的雕塑家。历经磨难,如同月穿云层,才能光华照人。经受炼狱的磨难,反而增强了韩铁心荡涤旧世界、创造新时代的信念和决心。韩铁心出狱后,又用“铁心”的谐音“涤新”为名,继续与同志们一起战斗。


1928年11月,韩铁心出席了南通特委在海门茅镇召开的通、如、海、启、泰(泰兴)、靖六县县委负责人联席会议。韩铁心化名王平,在会上继续当选为南通特委委员,并被选为特委军委会书记。


此后,韩铁心在南通东部地区开辟工作,发展了海门县四甲乡石头镇小学四名教师和一名工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该校建立了秘密支部,为通东地区开展革命活动建立了立足点。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