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徐芳德:从通师走上革命道路
发布时间:2018-09-08     


徐芳德又名徐芳,字泽生。1901年出身于如皋江安六甲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弟六人,他排行第五。徐芳德先在如皋第一高等小学求学,因为他勤奋好学,成绩优良,后转到江苏省第一代用师范学校(南通师范)附属小学(今通师一附)。毕业后升入南通师范学校。


刚进入通师,徐芳德就一心钻研学业,梦想将来毕业后做一个好老师,让穷人家的孩子都有书读,有课上。然而,现实使他忧心忡忡。


1924年,国共合作时期已经参加了国民党的丛允中、王盈朝告诉老乡徐芳德等同学说,他们发现南通国民党组织中的不少人思想保守、生活腐化,表示要重新考虑革命的出路,并在与恽代英的通信中袒露了自己的想法。


当年5月,徐家瑾、丛允中、王盈朝、杨文辉等共同发起成立了进步团体晨光社。社员起初只有八九人,后来发展到30多人。徐芳德便是其中之一。


在晨光社中,徐芳德初次接触《共产主义ABC》《资本论入门》《唯物史观》《社会科学概论》等革命书籍,他似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眼界为之大开。


南通早期共产党员吴亚鲁及南通旅外学生巫钲一、窦止敬、李俊民等都先后回来,与通师学生有过接触和联系。他们带回了革命的火种、真理的曙光。吴亚鲁等人把《新青年》《中国青年》《向导》等进步报刊带回家乡。这使得徐芳德等通师学生获益匪浅,也使得徐芳德早早地就树立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


可以说,徐芳德走上革命道路也是受了恽代英的影响。徐芳德看到在恽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1924年6月20日出版的第36期上,以显要的位置,介绍了晨光社的活动:



南通师范同学组织晨光社


南通第一代用师范少数同志组织了一个社团,名晨光社。他们的宗旨是:训练团体精神,应用于实际生活上。他们的计划是:1.在校内设立图书馆、平民读书处;2.在校外通俗演讲;3.在假期内作教学的实习,调查民间实况;4.研究中国青年思想问题与今后新中国的教育问题。他们还想设立通讯演讲机关,请当代名人指导。

看到恽代英对晨光社的支持,并指导和帮助同学们开展革命活动,特别是“新中国”的提法,使得徐芳德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参加革命的信念和决心。


徐芳德不仅自己阅读革命书刊,还与晨光社的成员在一起三五成群地学习《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俄国革命纪实》《中国革命论文集》。同学们每周在校后荷花池畔、在校西侧的博物苑内交流读书心得。也曾借远足的机会,登上狼山等处,在那里谈古论今,讨论国家前途。在参与这些革命活动中,徐芳德又认识了韩铁心、刘瑞龙等革命进步同学。


革命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与晨光社对立的主要观点是国家主义派,又称醒狮派,即后来的青年党。他们在同学中兜售《醒狮周报》,宣传“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的口号。该报登的文章,绝大部分是文言文,很适合提倡读经的一些通师学生的口味。该党派首领曾琦、李璜等人有一次到通师演讲,宣传“反赤、反苏、反共”。曾琦、李璜在学校小礼堂演讲时,坐在下面的徐芳德、韩铁心、徐家瑾、丛允中和王盈朝等同学听了很反感,他们当即就在人群中点燃了早就带在身边的一枚大炮竹,并扔向台上……“轰隆”一声巨响,把他们两人轰了下来。当夜,徐芳德和同学们还在墙报上发表了一篇《反赤就是反革命》的文章,驳斥国家主义派的谬论。


在平时,徐芳德和同学们也经常写些反帝、反封建和宣传孙中山先生思想的短论,以及对时局的述评,在墙报上发表。自己写稿、自己誊抄、自己张贴。这些在墙报上发表的述评文章,常常被学校当局所支持的国家主义派人员在暗地里撕毁。撕毁了再写再贴,徐芳德这帮同学硬是顶着风浪上,毫不畏惧。


1925年三四月间,恽代英奉上海执行部之命,赴长江下游南通、丹阳、镇江、南京、芜湖等地,举行悼念和宣传刚去世的孙中山先生的一系列活动。恽代英在南通等地的讲演,激发了广大民众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爱国热情,推动和发展了革命统一战线。同时他还视察了地方共产党、青年团的活动,使党、团组织得到进一步发展。是年春,恽代英在上海约见了在上海读大学的窦止敬和武昌师范大学的李俊民等南通籍学生,要他们回到南通改组国民党南通县党部,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组织进步青年,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活动。窦止敬、李俊民在南通期间,经常与通师等学校的同学联系和接触,对徐芳德、韩铁心、刘瑞龙等同学影响很大。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反帝高潮。徐芳德和不少同学咬破手指写血书,以表示抗议的决心。


5月31日晚,由徐家瑾主持,通师召开了全校学生大会,声讨帝国主义的罪行,一致决定进一步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并着手筹备南通学生联合会。徐芳德是最积极响应和参与的同学之一。徐芳德和韩铁心等同学还积极参加徐家瑾组织的通师学生化装演讲,四处宣传,募集银元数千元援沪。


6月4日,南通各大中学生代表在农科大学召开大会,成立五卅惨案后援会和南通学生联合会,通电全国,举行罢课游行,并在南通城里和金沙、刘桥等集镇向市民宣传打倒帝国主义,抵制日货、英货等主张。徐芳德等通师同学,总是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列。

在如皋学生联合会主持下,如皋也成立了五卅惨案后援会。6月30日,如皋举行市民大会,到会的有万人以上,并在会后示威游行,进行罢课、罢市。江苏第二代用师范学校(如皋师范)学生还到磨头、石庄等集镇进行宣传和募捐活动,以支持上海罢工工人。


包括徐芳德、徐家瑾在内的如皋籍在外上学的学生,在五卅运动期间,曾回如皋联系学生,支持和推动运动的开展。


在五卅运动中,徐芳德无疑是英勇斗争的积极分子。他不仅与本校同学丛允中、徐家瑾、王盈朝、韩铁心、杨文辉、刘瑞龙等并肩战斗,还新认识了其他学校的革命战友:农科大学黎时中(黎昌圣),纺织专科学校邱会培(江西兴国县人,南通地区建立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南通独立支部党支部书记)、聂鸿纶,医科大学熊觉,崇敬中学陆骧(陆克),女子师范汪钦曾(汪蓁子)、朱文英,省立第七中学(通中)顾民元……其中,顾民元是年龄最小的同学。在通师学校里,徐芳德常看到顾民元来找刘瑞龙,而李俊民到学校来也是与刘瑞龙在一起。


时间一长,徐芳德才弄明白:原来顾民元参加革命活动,是因为后来介绍他入党的姨兄刘瑞龙的引导;而刘瑞龙走上革命道路,则是受了表哥李俊民的影响。由此看来,通师的革命活动已经影响和辐射到校外了。


李俊民曾经是通中的学生,1922年考进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开始接触到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在学校里李俊民与邱会培等进步同学接触较多,特别是受同学胡超吾的影响,开始阅读进步书刊。同学之间常在一起探讨马克思主义学说,李俊民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


第二年京汉铁路大罢工,及随之发生的二七惨案使李俊民极为震动,向往着能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去。为此,胡超吾介绍李俊民到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5年更名为武昌师范大学)作旁听生。暑假期间,李俊民正式考进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此外,徐芳德还接触了通海如泰地区许多在外地求学的青年,他们也参加了本地的革命运动。这些青年学生中有上海大同中学葛季英(恽代英弟媳)、上海大学俞海清、上海龙门师范王玉文……


以上提及的学生,日后都成了革命骨干。比如顾民元在通中介绍同学江上青加入共青团,走上革命道路。后来顾民元又与于在春、江上青、江树峰、李俊民、王石城、吴天石和史白(施春瘦)等人在南通等地创办和编辑《写作与阅读》,通过述评国内外进步作品,介绍革命理论,通声气,传信息,关注时局,宣传抗日主张。


对徐芳德影响深刻的还有一些进步的老师。顾怡生老师不仅同情和支持学生的革命活动,还向不少学生介绍李大钊的文章,对在青年学生中传播马克思主义起了媒介作用。还有何篑庵、朱东润等老师,也曾与徐芳德等进步学生传阅《向导》等革命书刊,积极支持学生运动。所有这些,都是徐芳德走上革命道路的催化剂。1925年11月,恽代英根据王盈朝、丛允中的表现及申请,介绍他们先后加入了共青团。翌年春,恽代英又介绍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夏间,中共通师支部正式成立,王盈朝为支部书记,党员有丛允中,以及刚入党的徐家瑾、杨文辉、徐芳德等。通师支部直属上海区委(江浙区委)领导。成立于1925年8月的上海区委,是中共中央领导江浙沪地区的最高地方组织机关,同年10月便作出决定,凡未建立中共组织的地方,应派党员前往,“随即进行组织”。1926年,罗亦农(上海区委书记)派遣得力干部开辟通海如泰地区的工作。


通师党支部建立后,注重组织发展工作,相继吸收了蒋嘉宾、王绍明、赵仪简、胡以智、韩铁心、陈从文、丁介和、杨振赢、金万庆、郑富洪、张锡九、张宝琦等人入党。


徐芳德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