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县市区概述——如东篇
发布时间:2018-09-08     


如东篇


20世纪80年代第一个春天,中共如东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如东县编史修志办公室,在全国率先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如东县志》。这一决定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公开出版发行的社会主义新县志,引领了全国如火如荼的第一轮修志热潮;探索了一条符合国情地情的高效编修新志书的路子;催生了新中国史志界第一拨探路人。如东,为盛世修志树起了第一面大旗、夯实了第一块“铺路石”。

 

1982年6月,中共如东县委党史办公室成立,迎来了如东史志工作的第二个春天。在全国第一个编史热潮到来之前,《如东人民革命史》为新中国的史志园地又增添了一朵新葩,成为全国第二部、全省第一部公开出版发行的革命斗争史。嗣后,陆续编纂出版或编印《如东革命史料选辑》、《如东英烈》等20多部史志新著。至此,如东在全国率先形成史志同步、双峰并峙的局面。

 

1983~1986年,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举办的两次《如东县志》学术评论会的鼓舞和著名专家学者对《如东县志》的赞扬声中,如东史志人不骄不躁、再接再厉,不断通过实践丰富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编写出新中国第一部方志理论专著《县志编修探微》,与《如东县志》成为志坛两朵并蒂花。其间,相继推出《如东县志(修订本)》、《如东县志(国际版)》、《如东县志编修丛谈》等专著8部,将史志工作推向了一个全新高度。

 

20世纪80年代下半叶至90年代,史志工作引入改革创新机制,全面走出书斋,实行开门办史志,将重点逐步转移到反映和歌颂人民群众英雄事迹、社会主义时期建设史料征编、读史志用史志上来。又连续创造了以出版《海角战歌》、《环北人民风范录》、《如东县土地志》、《如东县人大志》、《马塘镇志》等史志专著为代表的10多个全国、全省第一。

 

1993年春,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在全省市、县委书记会议上,赞扬如东在抢救挖掘人民群众英雄事迹中所作的突出贡献,并特邀县委书记汤桑林在全省大会上作经验介绍。其后,大型系列丛书《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如东分卷》在全国出版发行。随后,5部《如东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在全县5个片公开发行,强势推进了全县编史修志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如东继续走改革开拓的发展之路,史志工作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为推进“四化”建设需要,2000年,《如东年鉴》创刊发行;为呼应东方深水大港——洋口港开发和全民招商引资热潮,编纂《如东指南》;为扩大如东影响,党史办担任总策划总撰稿,举办《点睛洋口·激情如东》大型文艺晚会;为配合文化遗产调查,在全市率先编纂《南通市农村文化遗产名录·如东卷》,组织撰写《掘港镇志(重修)》、《掘港风情》、《掘港地名寻踪》、《马塘印迹》、《如东地名掌故》……

 

30年来,如东共编纂出版发行或内部编印地方志专著63部(册)、地方党史专著49部(册);编纂出版发行地方史志理论著述8部、内部编印1部;在市以上理论研讨会和史志刊物上交流、发表研讨文章350多篇(次)。担任“如东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时期革命建设史”专题电视片撰稿和策划累计32集;为《如东报》提供革命传统教育稿件220多篇;在县一级革命传统、县情教育专题大会上授课15场(次),下乡镇、机关、学校、企业举办专场革命传统教育课260多场。被评为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2人;被评为全省党史、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4次、先进个人8人(次);被评为市史志工作先进集体10次、先进个人37人(次);受县委、县政府嘉奖33人(次)。

 

投石铺路敢为人先

 

1979年,中央档案工作会议上提出档案部门要积极参与编史修志工作。1980年2月,县委在开春后的第一次常委会上研究决定编修《如东县志》,并组建8人编修班子,办公室设在县烈士陵园内。

 

起步伊始,县志编纂班子坚持继承与创新同步;每闻成例,必千里以求。在北京图书馆,他们靠着一束手电的余光,在“文化大革命”劫后未及上架的书库中,拨灰扫尘,求索弥足珍贵的资料。

 

从1980年3月20日~1981年8月20日,全县100多个组稿单位,先后提供280万字的资料,调阅1600多卷档案及大量书报杂志,收集到编修县志各种所需资料700多万字、老干部回忆录20万字,征集到1000多个条目,计1000多万字,制成卡片500多万字和大量珍贵文物和照片,完成120万字的县志送审稿。1982年初,完成90万字修订稿。

 

1983年9月,《如东县志》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正式出版发行的新县志。全书86万字,印刷1.3万册。首战告捷,编纂班子成员信心倍增。出于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如东史志工作者又对县志初版本重新修订。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完成修订本编、审、出版等一系列工作。1985年8月,《如东县志(修订本)》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68万字,发行7000册。

 

1984年6月下旬,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中国地方志编辑部在北京香山召开首轮修志第一批出版的如东、万年、呼玛、台安、青冈5部新县志学术讨论会。1986年1月14~21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邀请社会科学界资深学者46人在北京京西卧佛寺召开《如东县志(修订本)》学术评论会。会后发表《〈如东县志(修订本)〉评论会纪要》,收入《中国方志文献汇编》。在首轮修志中如此高规格评论一部县级志书这是惟一的一次。著名东方文化巨匠季羡林将《如东县志》作为新方志的代表作予以评析,并收入由他主编的《神州文化集成丛书》。《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地方志》等报刊连续进行宣传报道。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上千个单位、5000多人次,络绎不绝地到如东交流座谈。初版本和修订本共印行2万册,仍不能满足读者需求。

 

在县志编纂中,以李明为首的县志编纂班子把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升华到理论的高度。1981~1983年,他们研究的成果《县志编修初探》、《方志理论与修志实践》、《谈谈县志总纂工作》、《论民俗志的编写》等论著和论文,陆续在全国方志理论研讨会和各大刊物上交流和发表。1983年5月,理论专著《县志编修探微》出版发行,成为新方志编修以来首部学术专著。之后,相继出版发行《新方志编纂实践》、《新地方史志学简编》、《地方志编修一得集》、《如东县志评论文选》、《如东县志编修丛谈》、《实用方志编纂研究》、《方志管理学》等理论专著8部,论文100多篇。其中2部专著被评为省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3部专著被大专院校选定为教材。同时,李明还受聘于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高等院校讲授《新方志编纂学》。1985年8月22日,中国地方志协会在内蒙古包头召开年会,会上李明被推选为中国地方志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成为全国地市级以下修志工作者被选为理事会理事的第一人。

 

1986年,为了进一步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促进如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县志办副主任杨向东带领县志编纂班子在探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与丰富理论的基础上,开始编纂《如东县志(第三版)》,亦称国际版。于1988年完稿,由中华书局出版,向国内外发行。《如东县志》第三版立足当代、追溯历史、统合古今,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如东县的自然和社会、历史和现状,容纳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人物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全书分11卷、44个门类、近2000个条目,80多万字,下限1988年,并附有精美照片和音像。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的专家学者对志书进行了学术审定。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在如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如东县志》示范推动下,一股修志热潮由内而外,影响全国。良好的外部环境,又促进了县内史志工作的良性循环。1981年9月,全县第一部镇志《掘港镇志》诞生;12月,《丰利镇志》编印发行。1982年7月,全县第一部乡志《潮桥志》面世。嗣后,《栟茶镇志》、《马塘镇志》、《岔河镇志》、《沿南乡志》等乡镇志分别出版或编印发行。1981年,全县第一部部门志《如东县交通志》编印成册。1987年9月,《如东人口·计划生育志》成为全县第一部正式出版发行的部门志。之后,《如东县劳动志》、《如东县电力工业志》、《如东县水利志》、《如东县政协志》、《如东县人大志》、《如东县土地志》、《如东县财税志》、《如东县建筑志》、《如东县工会志》、《如东县人民法院志》、《如东县军事志》、《如东县教育志》、《如东县商业志》、《如东县金融志》、《如东县供销志》、《如东县粮食志》、《如东县工商行政管理志》等纷纷出版和内部印行。1993年10月,全市第一部厂志《如东县水泥厂志》正式出版发行。2007年11月,《掘港镇志》在全市第一家重修,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如东不仅因《如东县志》而享誉全国,还成为全市出版专业志书最多的县。

 

史志同步双峰并峙

 

1982年,中共如东县委决定编纂《如东人民革命史》。编纂工作一起步,即在全县范围建立了革命史资料征集网,区乡普遍设有资料征集员和顾问。1982年6月~1984年9月,全县收集革命斗争史料稿件近2000篇、300多万字,编印《如东革命史料选辑》20辑、100多万字。同时,发动全县老干部撰写革命斗争回忆录。如东离休老干部总数排在全省第二、全市第一,他们是如东革命斗争的亲历者、见证者。两年中,近千名老干部提供回忆文章1000多篇、100多万字。为立准立好史料,编纂者将全部资料逐件逐条筛选后,先后在南京、上海、南通、如东召开20多次老干部座谈会,反复征求意见,还按革命斗争史纲目,编印60多万字《如东人民革命斗争史史料汇编》,并注明资料出处,先后4次印发给全国各地在如东工作和战斗过的老同志。1986年4月,《如东人民革命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湖南省《宁乡人民革命史》之后,全国第二部、全省第一部公开出版发行的革命史。全书20万字,发行2.4万册。

 

1985~1988年,在《如东县志(修订本)》出版印刷、《如东人民革命史》审定、出版、印刷,以及《如东县志(第三版)》编纂、审定、出版过程中,办公室与县委组织部、县妇联、县财政局、县邮电局,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组织史、妇运史、财税史、地下交通史编写任务。1986年,编印著名方志学家、如东县志编纂顾问刘光禄先生的《刘光禄文选》。1987年5月,为简要介绍如东各乡镇历史和现状、基本概况的优势特点,促进横向联合的深化,编印《如东县乡镇场要览》。9月,配合县计划生育办公室完成《如东人口·计划生育志》编纂出版任务。该志成为全国第一部正式出版发行,全面、系统地反映人口和计划生育历史与现状的专业志书。11月,鉴于如东是著名革命老区,其中有播撒江海大地第一粒红色革命火种的吴亚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国捐躯的烈士数为全市第一的特殊地位,完成《如东英烈》出版发行,以此告慰4959名革命烈士。

 

1988年11月,《如东县志(第三版)》经过省、市、县和中华书局等部门和专家审定,由中华书局出版。同时,审定出版的还有在第三版编修实践中总结探索出来的理论成果,由杨向东、虞建宣合著的《如东县志编修丛谈》。《如东县志(第三版)》的审定出版,是全国第一部集文字、声像于一体的志书,又是全国第一部国际版志书,并预定为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参展志书。后因特殊原因,未能付梓。1989年,开始征集、整理、编写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史资料,主要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烈士材料;收集、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来,全县涌现的市以上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专辑等。此外,还编辑出版《如东革命史料丛书》、《如东革命史料选辑》6集,《如东革命回忆录》、《如东县革命史料目录》等史志书籍。同时,还指导县文化局、教育局、邮电局、公安局、交通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供电局、水利局、财政局、税务局、供销社、总工会、卫生局等,以及有关乡镇的编史修志工作。完成市委党史工委布置的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区营以上干部、英模烈士材料的编写任务和《四打掘港》、《七月暴动》、《忆如中反“会剿”斗争》,以及市地方志办交办的《南通名镇》有关稿件;编印以悼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两度出任中共如东县委书记王野翔为主要内容的《革命史料选辑(增刊)》。

 

1990~1992年,主要围绕于1986年开始编写的《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如东县组织史资料》而开展工作。1990年,编辑以纪念如东县人民政权建立50周年为主要内容的《如东革命史料专辑》;完成省委党史工委布置的《革命史大典》如东20多个条目的编写任务;按省地方志办要求,提供《江苏对外开放重点工业卫星镇(通盐连地区)》5万字的资料;完成市地方志办《南通市志·人物志》中如东入志人物推荐材料。1991年,协助县民政局重新布置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为《中国县情大全》提供资料;完成《江苏省志·新闻志(报业篇)》资料上报;按新体例编写《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如东县组织史资料》篇目,完成2000多个干部名录的校核工作;指导相关部门的编史修志工作。

 

求新拓展  繁花满园

 

1992年8月,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被称为苏中四分区、苏皖边区九分区“莫斯科”的苴镇,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镇人民代表大会提案的推动下,在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戴为然全程关注、指导下,由虞建宣主编的《海角战歌》——苴镇新民主主义时期革命斗争纪实,于1993年3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6万字。该书成为全省第一部公开出版发行的乡镇级革命斗争史书。8月5日,戴为然给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贻福等来信:“欣悉《海角战歌》首发式开得成功,效果好。将乡村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英雄事迹,按编年体、纪事体一一实录下来,以存留教育今人(干部、群众)后代,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一种载体。”就此,隆重拉开全省75个县(市)区抢救挖掘人民群众英雄事迹的序幕。中共江苏省委成立“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编辑委员会”,由省委书记陈焕友担任编委会主任。各市、县也相应成立以书记为首的编委会。省群英谱编委会以如东环北乡为全省征编群英谱的试点单位,戴为然两次到如东指导工作,探索总结经验,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县53个乡镇场人民群众英雄事迹的征编工作。1994年10月,《环北人民风范录》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97年3月,《如东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北片、南片、东片、西南片、西北片),共5册、100多万字,编印发行。9月,《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如东分卷》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分卷成为全省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群英谱大型史料丛书的首卷,发行全国。其间,中共如东县委书记汤桑林、宣传部部长李贻福、党史工办主任严世国、中共环北乡党委书记王亚雄等,曾多次在全省群英谱工作会议上介绍工作体会、经验做法,虞建宣还在省委党校举办的“全省群英谱培训班”上做业务辅导,受到省委书记陈焕友的大会表扬。如东继《如东县志》和《如东人民革命史》之后,又一次走在全省史志工作前列。

 

群英谱在全省率先编纂出版,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全县史志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1993年5月,《如东县政协志》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全省率先出版发行。1994年3月,《争斗创业奋进——华丰革命建设史》,内部印行。10月,杨向东主编的《壮士王范》,内部印行。12月,沈春华担任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如东县组织史资料(1926~1987)》,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同年,由杨向东主编的《中国近代500大事》,内部印行。

 

1995~2000年,正式启动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资料征编工作。与之同步进行的还有志书精品工程和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史资料的拾遗补缺以及立标工作。1995年5月20日,继1989年开始征集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资料后,以贯彻江苏省委党史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由县委办公室出台《关于搞好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资料征集督办通知》,布置落实60个专题,当年完成的有农工部、供销社、统战部、农业局、粮食局等单位的专题资料。6月,全省首部土地志——《如东县土地志》,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8月,反映如东抗日战争历史的《海滨烽火》,内部印行。10月,全省第一部人大志——《如东县人大志》,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同年,完成《掘马南革命斗争纪实》。其间,还完成指导岔河镇志、供销社志、工会志、河口镇志、建筑志、农业志、邮电史等史志编纂工作。完成省委党史工委《抗战风云录》、《江海风雷》组稿任务。完成省、市《中国乡镇》、《红杏出墙》、《正是龙腾虎跃时》、《中国县志·如东县乡志》编纂、组稿工作。1997年4月,《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如东县组织史资料(1987~1994)》,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同年,《沿南乡志》,内部印行。1998年1月,《如东县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简史》,内部印行。8月,《如东县建筑业志》,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11月,反映抗战时期邱升中学史略的《校园春秋》,由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发行。12月,反映改革开放成就的《辉煌20年》印行。同年,制定《如东县1998~2000年党史工作规划》,对1949~1978年期间20个党史专题,在完成12个的前提下,进一步作出规划;制定《如东县1998~2000年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将编纂《如东年鉴》列入规划。1999年2月,全县第一部试点村志——《迎春村志》正式启动。5月,《中国共产党如东县大事记(1949~1998)》,由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2000~2009年,进入到以编纂人民政府公告性文书和重要年度新闻、为续修志书积累资料——《如东年鉴》为主的新阶段,启动《如东县志》重修工程。2000年,《如东年鉴》创刊号成功面世。全书85.7万字,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印数2000册。《如东年鉴》是由如东县人民政府主办、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县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如东有史以来第一部综合性地方年鉴。当年,还完成《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如东史略》撰稿任务。12月,指导县科技局《如东县科技发展史》编纂印行。同月,《民间建筑风俗》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发行。2002年,《论游击战在反“清乡”斗争中的战略地位》等3篇论文,在市理论研讨会上交流;收集整理《如东县全国之最》50多个条目。2003年,完成《南通十年长编资料(1987~1996)》范本编写,参与县政协《如东大观》5集丛书策划、供稿、审定。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月,完成省《江苏人民打击日寇·南通卷·如东分册》26篇、计5万多字组稿任务。担任《掘港镇志》重修版特约编审和编审,并从篇目设计到统稿终审全程参与。全书148万字,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志为全市第一部县(市)城志。指导《潮桥国家粮库志》编修等。2006年,启动《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重大课题调研工程,组织和动员全县200多名调研人员,调查走访2.5万多条线索,做出5000多份口述旁证材料。在全省创无历史档案资料的情况下,全部依靠口述史资料,填补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不足的先例。8月,指导编纂《马塘风俗》一书,成为全县第一部反映地域风土民情纪实资料书籍。

 

2007年6月28日,《如东县志》续修工程正式启动。全县15个镇和3个开发区、200多个部门和单位参与编纂。11月,《古镇风采·双甸》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采用史志结合体,反映双甸古镇的沧桑历史。12月,参与县政协《日出南黄海·如东人民革命斗争史话》编印,全书64万字。2008年5月,又对《如东县志》编纂思路进行重新调整,将续修改为重修。这次重修注入“海文化”如东元素,彰显海港、海鲜、海韵地方特色。同月,《如东县人民法院志》内部印行。6月,继全省第一部人大志《如东县人大志(创修)》出版发行后的重修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11月,全县第一部全面反映一镇风情的专著《掘港风情》,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12月,全县第一部地名文化史书《马塘印迹》,内部印行。2009年11月,完成《南通市农村文化遗产名录·如东卷(上、下)》,印刷发行。该书是如东有史以来史料最全面、信息量最大、原生态的资料汇编,成为全省、全市第一家完成此项工程的县(市),其做法和体会在全市“农村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会议”上介绍。

 

资政教化  服务当代

 

1986年,《如东县志》和《如东人民革命斗争史》出版发行后,开始尝试读史志、用史志活动,以充分发挥党史和地方志“资政、教化、存史”三大功能,服务当代、导向未来。7月,县委宣传部发出《关于学习〈如东人民革命史〉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以《如东人民革命史》为教材,对全县人民首先是全体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进行一次广泛而深入的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9月,又将《如东人民革命史》编成党课教材,并制作成录音磁带分发至各区,组织基层党员在乡镇党校收听。还将县志缩编为讲座式的简本,在如东广播电台连续播出,在全县引起很大反响。是年,与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档案局共同建成如东县革命史料陈列馆。该馆陈列面积120平方米、96幅珍贵照片、162份报刊影印件、38幅图表、50件实物,成为江苏省县级第一家革命史料陈列馆。南通电视台摄制电视新闻片,《新华日报》、《南通日报》作了报道。

 

1988~1991年,县委和县政府办公室、宣传部、广电局根据《如东县志》、《如东人民革命史》,先后制作《这里如旭日东升》、《南黄海风情》2部电视剧,全方位介绍如东历史和现状,并先后被中央、省、市电视台录播,《南黄海风情》还在中央一台黄金时间播放。《如东日报》创刊后,每年都刊登数十篇介绍如东自然和社会历史的文章,特别是每逢重大纪念活动,更是大量刊载史志资料。通过报纸介绍县情,有效扩大了受众面和用志面。1991年1月,配合县教育局以《如东县志》和《如东人民革命史》为蓝本,简编为11万字的《可爱的如东》一书,对全县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热爱中国共产党、爱祖国、爱家乡教育。该书发行7.1万册,四年级以上学生人手一册,并组织他们学习、测试。孩子们通过学习《可爱的如东》,家乡的历史、风情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92年10月和1995年11月,如东两次进行大规模围海造田。但这两次围垦地点均为险滩,工程指挥部通过查阅县志记载的前10次围海造田资料和沿海滩涂每年向大海淤进的详细数据,制订出周密而又科学的施工方案,使这两次重大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如东县志》对1938~1942年在沿海环港附近建过货运码头,以及烂沙洋的形成和水文资料等有详尽记载。20世纪80年代初,洋口港开发建设拉开序幕,在县委、县政府作出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决策中,县志记述的历史资料发挥了宝贵的作用。

 

1998年,为配合改革开放20年成就宣传,编纂《20年回眸话领先》系列文章,在《如东报》开辟专栏,连载14期。12月8日,是南通(如东籍)第一位共产党员吴亚鲁诞辰100周年,为弘扬亚鲁精神、加强传统教育,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参与吴亚鲁纪念馆筹建、编辑《铁骨血性仰面花》纪念册、为纪念大会撰写讲话报告,大会开得隆重而有实效。1999年1月28日,是如东解放50周年纪念日,开展系列纪念活动,为媒体和纪念大会提供全面介绍如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光辉历程的史料。2000年,为县烈士陵园“如东革命史料陈列馆、烈士纪念馆”重新布馆,提供脚本2万余字。2001年,开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80周年活动,为省委党史工办编辑《永恒的纪念》大型画册提供图片、资料30多个条目;为市党史办提供《风采》组稿7篇;为《世纪风采》提供纪念文章1篇;配合县电视台拍摄《风雨历程80年》;发行《中国共产党简史》等。2003年,为苴镇筹建“苏中四分区抗日反‘清乡’斗争胜利纪念馆”,向省文化厅争取资金15万元。2004年3月23日,是江海大地上被誉为“人民领袖”的白桐本烈士牺牲60周年纪念日,配合马塘镇党委、政府举办隆重的纪念大会;6月22日,是被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耙齿凌战斗60周年纪念日,配合河口镇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参与接待傅奎清将军等省内外与会人员。

 

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月,完成南通电视台《江海烽火》10集反映抗日战争纪实连续片“火烧竹篱笆”、“人民领袖白桐本”、“血战耙齿凌”、“南坎攻坚战”4集电视片史料提供和协助拍摄任务。8月,与县电视台联合拍摄《烽火岁月》8集反映抗日战争纪实连续片,提供3万多字纪实片剧本资料。同时,为《如东快讯·抗日故事》编辑抗日故事30多个。9月,主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参与马塘镇“马塘革命烈士纪念馆”筹建和展板资料指导、审定。2006年9月,由周国平、顾久芬主编的《如东指南》编纂印行,20万字。该书是一部直接为如东对外开放和洋口港建设提供现实服务的工具书,是全方位介绍如东历史和现状的“城市名片、百姓手册”。 12月,为配合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利用党史资源、发挥党史优势,策划编纂印行《感受巨变——如东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

 

2009年,配合县电台、电视台、《如东快讯》做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系列宣传报道工作。完成宣传报道文字方案,并提供专题片文字解说资料;抽专人协助电视台赴浙江、上海、盐城等地采访老领导、老战士、老英雄等,征集相关资料;与报社联合举办《老兵记忆》、《红色记忆》、《江海英烈》等系列宣传报道,并提供如东第一个党支部——下漫灶党支部及王盈朝的专题史料等;为电视台提供“如东历史上的第一”专题资料,共整理出“如东第一”80项。配合马塘镇党委举行“吴亚鲁牺牲70周年、吴亚苏牺牲80周年”纪念活动。参加“广电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征文比赛和演讲,1篇征文及演讲均获得二等奖。完成南通市“为民族独立和新中国建设杰出人物”如东部分的宣传推介工作。参与中国人民海军发祥地的探源、求证等项工作,行程万里、足量海疆,访遍海军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人民海军诞生地、新四军研究会等,到过上海、青岛、日照、威海刘公岛、连云港、盐城、泰州白马庙、东台弶港、南京、镇江、宁波等地。考证结果:中国人民海军发源于1941年3月,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和第三纵队司令陶勇组建的海防团这支“土海军”,是中国人民海军第一支海上武装力量;发祥于如东县何家灶。同时,与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县广电局、县档案局、长沙镇、县人武部等单位联合摄制大型纪录片《人民海军从这里启航(3集)》,该片先后在江苏电视台、南通电视台、如东电视台播放,取得很好收视效果。11月,由宣传部副部长、党史办主任周国平担任第三届海洽会《点睛洋口·激情如东》大型文艺晚会的总策划和总撰稿,圆满完成如东有史以来最为出色的一台晚会。

 

恪尽职守  虔修信史

 

1980~2010年,如东史志工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专家参与、众手成史志”的体制。以改革开放精神,创新思维方式,敢为人先的工作态度,以“三心”(甘心、安心、专心)对“三苦”(艰苦、辛苦、清苦),做到“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为编纂出思想性、著述性较强的精品史志,作出应有努力,奉献出一批服务当代、垂鉴后世的史志成果,赢得界内外广泛好评,并多次获得殊荣。

 

1981年,《如东县志》进入总纂阶段后,如东史志的编纂骨干们深知,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他们对理论的热衷是从党史和地方志经世致用的原则出发。实践中,他们得益于他人的理论,更想创新理论授益于人。于是便开始总结经验,在3年中由李明、杨向东、陈有清编著出版与《如东县志》并驾齐驱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方志理论专著《县志编修探微》,分别发行1.3万册、1万册,并双双荣获全国地方志二等奖和江苏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84年4月,《中国地方志通讯》第4期发表李明《方志理论与修志实践》论文,这是探讨新方志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第一部开山之作。6月,《中国地方志》发表李明《谈谈县志总纂工作》一文,此文开启志坛关于如何做好总纂、主编工作的热议。1986年3月,李明、王春瑜、杨向东新著《新地方史志学简编》初版印数高达1.5万册,仍不敷各界之需,再版发行量共达3.5万册,获江苏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4月,《如东人民革命史》获江苏省优秀党史成果奖。7月,李明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聘请任该系地方志专修(两年制)科教员,主讲《新方志编纂学》,单科独进,授课45天。1987年9月,上海社科出版社出版李明主编的《如东县志评论文选》,此为开志坛风气之先,继后陆续有市县志评论文选面世。论文《试析良志标准》被评为全国地方志论文一等奖。10月,由李明编纂学术专著《新方志编纂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释了新方志编修中的要领,论证了有待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深受方志界青睐,被评为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加上1989年和1991年由他主编的《实用方志编纂研究》、《方志管理学》2部学术专著,李明共编纂出版5部学术专著、计88万字。

 

1993年3月,《海角战歌》获江苏省党史优秀成果奖,并由此引发全省抢救挖掘人民群众英雄事迹热潮。11月,患直肠癌的杨向东从南京接受戴为然老领导“关于抢救、挖掘人民群众英雄事迹,刻不容缓,如东在这方面要做领头雁,成为全省典型”的指示,忍着剧痛,下乡走村串户采访实录人民群众英雄事迹。下旬,完成《苴镇、华丰人民风范录》,送交省委宣传部,审阅批示后,在第二年10月,编纂出版《环北人民风范录》,被省委宣传部指定为全省“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大型系列丛书”范本,获南通市1991~1994年优秀党史成果一等奖。同月,由杨向东主编的《壮士王范》,获南通市1991~1994年优秀党史成果二等奖。由杨向东担任编纂顾问,商正山、虞建宣担任主编的《如东县水泥厂志》,获江苏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年6月,由杨向东、虞建宣主编的全国第一部土地志——《如东县土地志》,获江苏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省国土局科技成果一等奖,并被确定为全省《土地志》的范本,其经验和做法多次在全国、全省巡回介绍。8月9日,杨向东去世,终年61岁。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工委、省地方志办公室、省人大原副主任戴为然、市长程亚民等都发来唁电、送来花圈或参加追悼会。《南通党史》、《如东日报》刊登长篇通讯“把党史工作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市委党史办和地方志办公室号召全市史志工作者向杨向东学习。同月,《海滨烽火》获南通市优秀党史成果优秀奖。1997年4月,《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如东县组织史资料(1987~1994)》获南通市史志成果优秀奖。9月,《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如东分卷》获南通市优秀史志成果一等奖。1999年5月,《中国共产党如东县大事记》获南通市史志成果优秀奖。12月,《革命先驱吴亚鲁》获南通市史志成果二等奖。

2000年,《如东年鉴》被列为政府工作。《如东年鉴(2000)》获省地方志系统优秀成果(年鉴类)二等奖。《如东年鉴(2003)》获省地方志系统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由周国平主任策划和主编的《如东年鉴(2004)》,获全国首届地方志年鉴奖一等奖。随后,党史办和地方志办连续6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1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集体;主任周国平、副主任虞建宣被授予“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由此,“沉寂”的党史办从幕后移至前台,声望逐步提升,地位逐渐显现。更为可喜的是党史、地方志成果“资政、教化、存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