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毛泽东主席提倡重视和编修地方志
发布时间:2018-09-05     


地方志的作用在于“资政、教化、存史”,有“信史”之说和“经世致用”之特殊功能。毛泽东主席作为一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通过阅读地方志书,摸清、摸准国情、地情,了解和掌握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从而在决策的关键时刻发挥其重要作用。毛泽东深知地方志的价值,他每到一个地方,必先做两方面的调查。一是向人做调查,询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现实情况;一是向书本做调查,了解当地的历史情况、地理沿革、文物掌故、风土人情,以及古人写的有关当地的诗文。

毛泽东非常爱读地方志,即使在条件恶劣的战争环境中也不放弃。一次,部队打了大胜仗,夜间宿营时,毛主席进来问秘书有没有战利品。秘书把前方刚送来的香烟递了过去,主席说不是这个。见秘书不解,主席笑了,“噢,怪我没讲清楚,我要的是书,比如州志啦、府志啦、县志啦什么的。”主席指的战利品是地方志。因为主席喜欢这些书,所以每到一处,同志们都为他去寻找历史、地方志一类的书。

毛主席认为地方志书详细记载了地方的山川气候、特产资源、风俗民情之类的情况,是极其重要的书籍。如果掌握了这些情况,就知道了情势,就能打胜仗。每解放一个县城,毛泽东总是要找当地的县志看。1929年红军打下兴国县城,他在县图书馆一住下,就开始专心致志地读《兴国县志》。在瑞金时,他挑灯夜读清代续修的一部八卷集《瑞金县志》,长征途中,毛泽东也不放弃阅读地方志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主席每到一地也都要看当地的地方志书。毛泽东多次外出巡视,每到一处,总要开出一批书单,托秘书到所在地图书馆借阅,其中少不了的就是志书。1955年,毛泽东到上海,在巡视黄浦江时说:“上海有个下海庙。”大家不知道,后来在《上海县志》果然发现有它的记载。

1958年3月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要来《四川省志》、《蜀本记》、《华阳国志》阅读。以后,又要来《都江堰水利述要》、《灌县志》等地方志书籍,还在书上批、划、圈、点。他还亲自挑选唐、宋、明三朝诗人写的有关四川的一些诗词,连同《华阳国志》,一并印发给与会同志。他提倡党政干部学会利用方志,提高领导水平。毛泽东还倡议全国各地要编修地方志,此事得到了党中央的支持和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

1960年10月,毛泽东在武昌和湖北省委副秘书长兼荆门县委书记梅白同志谈到地方志工作,具体谈了《荆门县志》。谈话中,毛主席说:“我发现了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乾隆年间修的《荆门县志》是最好的一本。这说明中央政府的好坏,可以影响到地方政府的好坏。乾隆最基本的任务是团结汉人,反映中央政权有一定的开明性,比光绪年间编的县志好。‘官不修衙而修志’,我们党现在有的地方修大楼,讲阔气。中央最积极主张修志的是董必武。你到荆门以后,要修县志。第二,我发现《荆门县志》里反映了一个规律,就是荆门年年有旱。三年一中旱,五年一大旱。你到那里注意改变这种状况,把解决旱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第三,要科学种田。完全靠老农不够,要靠新人,有文化的人。要尊重老工人、老农民,但不能每一句话都照办。要尊重科学,不然,社会就会倒退。”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