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南通年鉴》框架设计的自我演变与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05     作者:焦学健


摘要  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是年鉴内容的主体结构,是年鉴的骨架和脉络。框架因内容而设,内容由框架而定,框架的顶层设计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年鉴的整体形象和编纂质量。本文梳理了《南通年鉴》创刊20年框架设计的自我演变历程,包括以事物属性为纲、按大篇制编排,以行业分类为纲综合编排,以五大建设为纲优化编排和以领属关系为纲科学编排四个阶段。根据年鉴框架设计的变化情况,提炼出《南通年鉴》框架彰显系统性、个性化、时代性三个变化规律,并对进一步优化调整《南通年鉴》的框架结构提出增强全面性、科学性、特色性三点建议,不仅有利于优化《南通年鉴》框架设计,对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设计创新研究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南通年鉴  框架设计  自我演变  创新研究

 


框架是年鉴的“骨架”,是编纂年鉴的纲领性文件。它不仅体现了年鉴的体例,而且框定了年鉴的内容,并明确了信息资料的归属和层次,框架设计是年鉴编纂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部好的地方综合年鉴,其篇目必须做到科学、合理,并能真实反映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基本面貌,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和各门类之间的均衡性。框架调整也是年鉴创新的一个重要表现形态。


南通市级综合年鉴——《南通年鉴》是中共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主办,南通市年鉴编纂委员会组织编纂的大型资料性文献。从1998年创刊至今,《南通年鉴》走过了20个年头,其框架设计经历了以事物属性为纲、按大篇制编排,以行业分类为纲综合编排,以五大建设为纲优化编排和以领属关系为纲科学编排四个阶段。框架设置的思路经历了学习模仿、理性借鉴、自主编排、规范创新等阶段。类目数量由最初的10~15个扩展至40个左右,再由40个左右缩减至10个左右,从2014卷至今,《南通年鉴》类目数量稳定在23~28个。近年来,《南通年鉴》的框架设计突出地域特色、年度特色,体现系统性、个性化、创新性,科学合理、领属得当,其框架设计越来越适应年鉴编纂工作的要求。


一、《南通年鉴》框架设计演变历程


20年来,《南通年鉴》的框架设计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认识的深化不断调整,全书的框架设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以事物属性为纲、按大篇制编排。第一阶段为1998卷至2001卷。1998卷是《南通年鉴》的第一卷,奠定了《南通年鉴》早期基本框架的基础,1999至2001卷框架设计都在1998卷基础上进行局部小范围地调整。1998卷《南通年鉴》框架分特载、专文、综述、记事、人物、政治、经济、建设、管理、社会、县(市)区、企业、文件、附录等14个类目,类目下设分目、副分目、条目3个层次,以条目为基本记述主体。1999卷取消专文类目。2000卷恢复专文类目。2001卷取消企业类目。


该阶段年鉴的框架设计处于学习模仿阶段,采用大篇制的类目,类目数量为10~15个左右。这一阶段框架设置得比较粗犷,类目数量较少,主体内容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建设、管理等类目,分类较为笼统,层次感不强,有些类目设置领属不是很恰当,属于工作总结记述类型的框架,没有很好地体现框架设计的层次结构和领属关系。


(二)以行业分类为纲,综合编排。第二阶段为2002卷至2007卷。2002卷《南通年鉴》的框架设计较1998卷至2001卷有比较大的调整,2003至2007卷以2002卷为基础,2003、2004卷在框架设计上做了局部小范围调整,2005至2007卷增减了部分类目,变化稍大。这6卷《南通年鉴》类目数量均在40个左右。2002卷《南通年鉴》设置特载、专文、大事记、人物、概览、中国共产党南通市委员会、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南通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通市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南通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团体、外事侨务、公安司法、军事人防、开发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邮电、农业、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流通、对外经贸、港口口岸、旅游、个体私营经济、综合经济管理、金融保险、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事业、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社会生活、县(市)区概貌、文献、附录40个类目,类目数量较前几年大幅增长。主要内容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次序排列,经济部类编排以一、二、三产业为序。2004卷增设水利类目,个体私营经济类目改为民营经济类目。2005卷将专文类目改为专记类目,将概览类目调整至专记类目后面,并入县市(区)概貌内容,取消县(市)区概貌类目;将公安司法、民营经济、综合经济管理、金融保险类目分别改为治安司法、非公有制经济、财政税务、金融类目,增设经济运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档案史志等类目,将港口口岸类目拆分成港口、口岸两个类目;2006卷将军事人防类目改为国防建设、人民防空类目;恢复综合经济管理类目;2007卷增设综合行政管理、发展与改革、现代商贸业、开放型经济、信息业、社会保障等类目,取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外事侨务、交通邮电、对外经贸、港口口岸、旅游等类目。2005至2007卷的经济部类编排由之前的一、二、三产业顺序变为二、一、三产业顺序。


该阶段年鉴的框架理性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框架设计思路,类目数量大幅度增加,能够按照行业属性进行细化分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但是类目数量过多,显得比较杂糅,类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是非常合理,重点内容、个性化色彩不是很突出,有些类目可以进行整合。


(三)以五大建设为纲,优化编排。第三阶段为2008卷至2013卷。2008卷《南通年鉴》设置特载、概览、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县(市、区)、人物、附录9个类目,首次对主体内容尝试设4个类目,即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囊括全书大部分内容,类目数量较前几年大幅度减少。经济部类编排由之前的二、一、三产业顺序改为二、三、一产业顺序。此后,2009卷至2013基本沿用了2008卷的框架,类目数量均在10个左右。2009卷在2008卷基础上增设了生态建设类目。2011卷增设文献类目。2012卷增设建设类目,取消生态建设类目。


该阶段的年鉴框架设计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大建设”作为年鉴框架主体在当时有较强的时代意义,能够结合时代特色进行科学自主编排。五大建设基本囊括了一个城市年度经济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从系统性、全面性等方面看,这种框架设计比较科学合理。但是该阶段持续了6卷,存在“旧瓶装新酒”的问题,难免会让人产生“千鉴一面”的感觉,缺少个性化和创新性。


(四)以领属关系为纲,科学编排。第四阶段为2014卷至今。2014卷《南通年鉴》设置市情概览、年度纪事、政治、法治、社会组织、公共管理、公共安全、沿海开发、园区经济、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军事、辖区概况、人物、文献、附录23个类目。2015卷基本沿袭2014卷框架,将社会组织类目改为群众组织类目。2016卷在2014、2015两卷基础上,将内容庞大的“产业发展”类目拆分成“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开放型经济”5个类目;恢复设置特载类目。从而形成特载、重要文献、市情概览、年度纪事、政治、法治、群众团体、公共管理、沿海开发、园区经济、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农业、开放型经济、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军事、辖区概况、人物、附录28个类目。


该阶段的框架设计思路能够有效结合系统性、个性化和创新性,能够较好地抓住框架设计的规范与创新的平衡点,涵盖年度内地域行业专业基本情况,分类科学,层次清晰,领属得当,规范有序,各层次标目简洁、准确、规范;有显著创新和突破,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年度特色鲜明,有反映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或行业特点的创新特色栏目,有体现年度特殊意义的信息资料专题栏目。


二、《南通年鉴》20年框架设计发展变化规律


《南通年鉴》的框架设计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科学合理,在每个时间段内都能比较充分地反映当时的年度特色、地域特色、发展特色。总体来说,经过20年的发展变化,《南通年鉴》的框架设计在系统性、个性化、创新性方面不断提升。


(一)彰显系统性,用框架设计展现城市发展全貌。“系统性”是年鉴框架一个非常重要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信息资料分类的科学性和逻辑性。首先,将宏观信息资料分为若干部类,称之为类目;其次,将中观信息资料再分类,称之为分目和副分目;最后,将微观信息资料再分类,称之为条目。这样,形成年鉴类目、分目和副分目、条目的结构体系。其二,不同年度同一主题信息资料的连续性和可比性,这是“鉴”者之题中之义,目的是系统地反映地域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最新状态。可以说,系统性是评价年鉴框架是否科学的重要尺度之一。第一阶段《南通年鉴》框架设计略显简单,类目数量比较少,有点“不系统”;第二阶段类目数量大约是第一阶段的4倍,又显得有些杂糅;第三阶段用“四大建设”或者“五大建设”直接囊括类目的主体内容,有当时的时代背景,但也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第四阶段《南通年鉴》的框架设计发生了重大改革,框架设计的系统性大幅提升,例如,2016卷《南通年鉴》设特载、重要文献、市情概览、年度纪事、政治、法治、群众团体、公共管理、沿海开发、园区经济、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农业、开放型经济、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军事、辖区概况、人物等类目;生态环境类目设置环境保护、资源保护、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环境监管、海洋管理、生态创建等分目。从横向上看,年鉴框架基本涵盖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的方方面面,重要的基础性信息资料逐步补充到位。从纵向上看,年鉴框架清晰地反映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诸多方面内在的结构体系,归类得当,标准统一,层次清晰。


(二)彰显个性化,用框架设计彰显城市特色。年鉴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在这张名片上一定镌刻着这座城市的一些代表性元素。比如,自然元素,历史元素,文化元素,时代元素,地域元素,产业元素,等等。这就决定了年鉴框架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特征。自创刊以来,《南通年鉴》一直在探索打破“千鉴一面”的局面,第四阶段《南通年鉴》的框架设计充分体现了个性化,不仅有“规定动作”,还有体现城市个性的“自选动作”。例如,南通是江苏唯一的滨江临海城市,江海相拥,港城一体。因此,2016卷《南通年鉴》重点突出南通的这一区位战略特色,不仅设置沿海开发、园区经济等特色类目,还首次设置开放型经济类目,并在其中设置“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特色分目,充分体现南通在全省沿海开发、对外开放中的战略地位,记录南通开发园区创新建设实践;首次将建筑业升格为特色类目,展示南通作为建筑业强市的突出地位;在市情概览类目中,首次设置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分目,全面客观记述全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情况,更加贴近百姓生活,体现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亮点和鲜明特色。近三年来,首次设置特载类目,下设南通“十二五”发展专记分目,作为体现年度特殊意义的信息资料专题栏目,反映南通“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变化。同时,在文化类目中增设江海文化研究、张謇研究等特色分目,反映南通地区特色文化。


(三)彰显创新性,用框架设计展示城市发展变化。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年鉴所记载的信息资料的年度性、时代性随之不断增强,并出现新特征。这就要求年鉴框架不断有所变化,有所创新,从而使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保持一定的吻合度或者对应性。否则,旧瓶装新酒,就会出现装不满,装不下或者无处装的情况。因此,在保持年鉴框架相对稳定性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年鉴框架应该是一种常态性工作。年鉴要“常编常新”,主要是不断创新框架,做到形式新、内容新以及两者有机统一。可以说,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南通年鉴》自创刊以来,一直在不断创新框架设计,没有任何两卷的框架设计是一模一样的,每卷年鉴的框架都有创新点。《南通年鉴》框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新生事物及其发展状态的敏感性比较强,在框架中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新生事物,能够在框架设计时体现城市功能品质的提升、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新情况、新型业态的诞生和政府管理新方式等全新内容。例如,2016卷《南通年鉴》首次对服务业类目依次按照综述、旅游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物流业、软件与服务外包、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会展业、商贸流通、电子商务、中介服务业等分目进行重新编排。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把旅游业、金融业、物流业、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等产业列为分目重点阐述,这种设计层次更加分明,既有创新元素,又科学合理,能全面展示南通服务业创新发展特色。


三、《南通年鉴》框架设计优化调整建议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人类由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互联网正在变革着人类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地方综合年鉴要继续发展和发挥“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时代要求以及地区社会转型、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格局,结合年鉴的特性积极探索,创新和变革年鉴框架结构,不断增强年鉴的活力和影响力。因此,《南通年鉴》的框架设计还需要不断融入更多创新元素,才能与时俱进,更好地顺应全国年鉴框架结构设计发展的大势。


(一)紧贴发展实际,强化框架设计的全面性。全面性是指区域内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方面的年度情况,要从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出发,在研究把握地情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地方的强项和优势,把强项栏目升级前置或增大版面。要理清行业领属逻辑关系,及时抓住行业的基本面貌、发展轨迹和重大事件发展变化,总结研究新事物、新成果、新经验,并据此设置新的类目、分目、副分目、条目,不断拓展信息覆盖范围。“十三五”时期,南通市将全面对接服务上海、建设上海“北大门”。对接服务上海、建设上海“北大门”的一项全面系统的工作,因此,在年鉴框架可以从交通区位方面对接、从产业发展方面对接、从人才引进方面对接、从发展软环境方面对接等多个维度进行设置,可以围绕构建“外成环、内成网”的便捷交通网络,重点推进“3+3+N”产业(高端纺织、船舶海工和电子信息三大重点支柱产业,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三大重点新兴产业和符合产业发展导向、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若干产业)发展,吸引外来优秀人才,加强制度改革创新等方面增设类目、分目、副分目、条目。紧贴发展实际,强化框架设计的全面性是符合年鉴功能定位的,因此,强化全面性必将成为地方综合年鉴框架设计的大趋势。


(二)紧贴时代变化,提升框架设计的科学性。科学性是指框架设计的类目、分目、副分目、条目之间领属关系得当、层次设置科学、横陈竖列合理,是年鉴框架设计的规划蓝图和成书之本。年鉴的框架结构要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标准,打破按行政主管部门设纲立目的分类方式,从展现地区历史风貌、自然环境、产业结构、文化底蕴、人文艺术、经济特色等脉络线条入手,追求框架设计的科学性;从领属关系上看,以社会分工为杠杆,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变化和年度工作重点,对部分类目、分目、副分目、条目之间层级结构进行区分外延内涵、撤并归类调整,正确处理好点与面、全面与重点、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实现动态性和常规性有机配置。在反复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2017卷《南通年鉴》中在政治篇中市委分目中增设市委常委会副分目或者条目,在人大、政协分目中,分别增设南通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上级人大、政协提交的议案、建议情况的副分目或者条目;在组织分目中增设国有企业党建、高校党建等副分目;在宣传分目中,增设舆论宣传副分目或者条目。在价格管理类目中,增设主副食品价格、工业品价格、物价走势等分目或者副分目。在服务业类目旅游业分目中,增设南通特色文化旅游、自驾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健康养生旅游、美食旅游等副分目或者条目;增设餐饮住宿业分目;在房地产业分目中增设商品房供销结构、二手房市场、房地产贷款等副分目或者条目;在银行业分目中,增设银行机构分类记述副分目或者条目,记述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第三方理财公司等)情况。在城乡建设类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分目中增设公共交通建设(公交、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副分目或者条目。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年鉴框架设计必须敏锐捕捉到年度地域发生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特征,凸显年度大事、要事、新事和特事,反映年度重点、要点、特点和亮点,这也必将成为地方综合年鉴框架设计的大趋势。


(三)紧贴年度特点,凸显框架设计的特色性。特色性就是要顺应年度发展变化,聚焦重大事件、行业特点,把大事、特事、新事及时调整到新的框架结构中去,实现稳中有变、常编常新。年鉴框架一定要打破思维定式,不落窠臼,敏锐地将年度地域特色融入框架设计。2016年,南通市的一项重要年度特色性工作是开展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研究,制定城市和交通转型发展意见。突出“一主五片两重点”(主城区,中央创新区、五山及西部滨江片区、南通火车西站枢纽片区及平东物流园、星岛水岸片区、先锋生态涵养片区,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三城同创”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启动中央创新区规划和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推进“三城同创”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轨道交通前期工作。2017卷《南通年鉴》框架设置时要凸显这项重要的年度工作,设置专门的类目或者分目体现城市规划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交通工程建设等年度特色工作。凸显年度特色是地方综合年鉴框架设计的必然选择,从千鉴一面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年鉴框架设计才能愈加丰富多彩、科学合理,年鉴工作者才能在不同特点、不同类型的年鉴框架中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推动年鉴编纂事业的不断发展。

 

 

(该文入选2017年8月在黑龙江齐齐哈尔举办的全国精品年鉴理论研讨会)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