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植根群众血脉 稳固执政基石 ——苏中“七战七捷”经验启示
发布时间:2018-09-04     作者:宋昀轩


苏中战役是解放战争之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该役鼓舞了人心,增强了解放区军民取得解放战争全面胜利的信心。苏中“七战七捷”胜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是,我军拥有苏中解放区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一批为了保卫家乡浴血奋战的苏中籍将士。在党建工作不断创建科学化水平的今天,如何进一步提升影响力,保持党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可以通过苏中这一传奇战役,获取群众基础在战争胜利的原因中所占关键因素的信息,从而一脉相承地做好党建工作,不断筑牢群众基础,植根群众血脉,稳固执政基石。


一、准确把握苏中“七战七捷”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牢固的群众基础为发动苏中战役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当时在迎战国民党军的战略方针上,中央军委、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军区曾有过不同意见。在内战之初,中央军委认为敌我双方实力相差较大,毛泽东和朱德要求各解放区不要固守现有的据点,而应果断放弃城镇转移到广阔的农村,从内线转移到外线作战。要在主动的运动战中集中主力歼灭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最终实现双方的力量均势。中央当时的部署是:粟裕、谭震林率主力出击淮南。但是一向善于动脑、不机械执行上级指示的粟裕,却建议“充分利用苏中各种有利条件”先在内线打几仗,再转到外线作战。因为苏中是抗日战争期间建立起来的根据地,群众基础牢固。并且华中野战军的一师、六师和七纵队的广大指战员,绝大多数是苏中人,对保卫家乡、英勇杀敌,有着强烈的愿望和迫切的要求。而对于进犯的敌人来说则陷入了两眼漆黑、被动挨打的境地。为此粟裕多次去电陈述自己的观点,最终获得了中央的批准。群众基础扎实给了我军发动苏中战役的充分的底气,从而为中央作出军事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牢固的群众基础为苏中“七战七捷”提供了充分的基础保障。苏中“七战七捷”是解放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它的取胜与群众基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正是牢固的群众基础有力的保证了我军“七战皆捷”。在四战李堡的战斗中,粟裕巧摆“口袋阵”,囊敌两个旅,这又一次显示出我军依托内线作战取胜的优势:敌人越是深入我解放区,我军行动越能得到群众掩护。民兵、群众严锁消息、缉查敌探,弄得敌人耳不聪、目不明;我1师、6师部队以及华中野战军机关3万人集结休整两个星期,驻地距离海安最近的只有一二十里,敌人却毫无所闻。而我军对敌人的出发时间、行军队形、途径地点都能随时掌握得一清二楚。在解放区我们有足够的民力可用,对粮草的输送、伤病员的救治,能做到及时和快捷;广大民兵、妇女甚至儿童都是配合解放军打击敌人的好助手。


牢固的群众基础是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关键因素之一。苏中“七战七捷”粉碎了国民党占领苏中解放区的战略企图,激励了解放区军民的士气,分化了敌人。是役结束不久,国民党黄埔一期生李默庵(曾接替汤恩伯围剿苏中解放区)便与40余名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一起发表公开声明,表示与国民党彻底决裂,有力地瓦解了部分反共势力,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深厚的群众基础,实现了由弱到强的转变,直到最后取得全面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正是:“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二、充分认识群众基础在当前党建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观点,也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观点,把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方法,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脱胎换骨成为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新中国。现在,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新的世情、党情、国情,转型与改革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共筑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迫切需要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群众观点贯穿于党的各项工作,在增进融合、求同存异中同向而行,凝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


坚持群众路线,就必须把群众观点贯穿于干部队伍建设全局。“干部”与“群众”虽然是两种常用的称谓,但二者绝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阶层,更不是矛盾对立关系。干部来自于群众并服务于群众,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改革发展各项任务锻造一流的干部队伍是各级党员干部共同的使命。党员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决摒弃官僚主义歪风和特权思想,让各种行政行为紧跟人民群众需求;在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优化选人用人机制的同时,广大干部也应从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大局出发,做到能干、能容、能处,确保上下步调一致、左右关系融洽,主动成为维护改革与发展大局、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力量。


坚持群众路线,必须让群众观点贯穿于融合干群关系的始终。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群众的利益诉求有了新变化,人民对广大干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新形势下协调处理好干群关系,仍然需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尤其在土地征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等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中,干部更要培养求计于民、问需于民的自觉意识,多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多帮人民群众解难事、渡难关,努力成为维系党和人民群众密切关系的坚韧纽带。


坚持群众路线,必须让群众观点贯穿于协调群众关系过程。新形势下由于个体利益的多样化,群众间的矛盾也逐渐呈现多发性和复杂性特点。因此,在协调处理群众间的利益矛盾时,除了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基本原则外,还必须引导广大群众树立依法办事的意识,即在享受和行使自身合法权利的同时,更要自觉履行应尽的社会义务,同时不损害其他群众的合法利益,更不危害整个社会的和谐。努力促成广大人民群众人尽其才、活力迸发、与党的目标同向而行的良好局面。


三、认真借鉴“七战七捷”成功经验,提升党建新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狠抓从严治党、作风建设不动摇,从发布八项规定到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彰显了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态度和决心,这也说明我们党治党理念更趋科学化、体系化。


站在“十三五”开局的新起点上,转型与改革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共筑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迫切需要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把我们的党管好治好建设好,使其始终成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领导核心和中坚力量,首要的就是要推动全体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党员标杆、发挥先锋作用。当前,就是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进一步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


弄清“我是谁”,牢记党员身份。作为一个成立90多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经国际风云变幻,我们党岿然不动,而且更加焕发活力,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始终保持党章党规的先进性与严肃性,将维护党的统一和中央权威作为对全体党员的明确而基本的要求。然而,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涣散,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缺乏,摆不正与群众的关系,极个别党员甚至与党组织叫板,公开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说话做事全然丢掉了党员身份,他们已经忘记了“我是谁”。


弄清“为了谁”,勇担历史使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脱胎换骨成为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新中国。纵观各个历史阶段,党的建设中不变的一条,就是我们党的理想信念没有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新形势下,我们只有将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融会贯通、学深学透,才能够进一步提升行动自觉,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以人民群众认可的发展实绩推动时代发展进步。


弄清“依靠谁”,稳固执政根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群众观点,也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依靠力量,才能够协调好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才能凝聚更广泛更有力的前行力量。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决摒弃官僚主义歪风和特权思想,推动各种行政行为紧跟人民群众需求。要培养求计于民、问需于民的自觉意识,多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多帮人民群众解难事、渡难关,全面推进广大人民群众人尽其才、活力迸发、同向而行之生动局面形成。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真心实意地跟党走,党的执政根基才能够更加稳固。

苏中“七战七捷”的经验表明:群众基础是战役取胜的法宝和利器。而在新形势新常态下,群众基础同样重要。只要我们夯实好群众基础,定能建好符合时代发展、适应时代需求、展现时代风采的党建工程!



参考文献:《粟裕文选》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

          《苏中七战七捷》,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海奔腾》,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办编。

 

(该文被中共泰兴市史志档案办公室等单位主办的《七战七捷论文集》收录。)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