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泽麟
初识窦止敬
初识窦止敬在1982年5月初,那时我在南通市报社文艺科工作。一天,陈白子科长带了一位长者过来,说是他的老乡窦止敬。陈白子是如皋人,他说窦止敬是如东掘港人,其实如东过去属于如皋,可以说是同乡。原来窦止敬写了一篇文章拟刊登在《南通日报》上,白子让我看看,说着递给我《五卅运动永载史册》稿。我一看题目就推辞说:“五卅运动我不熟悉的。”他说:“窦止敬我熟悉的,你把下文字关。”于是,白子和窦止敬坐在旁边聊天,我看稿子。这一看使我肃然起敬,原来窦止敬是五卅运动的亲历者,并受恽代英指派到南通来指导反帝爱国运动。在史实问题上我听窦止敬解释了一番,文字上做了少许修改,印象深刻的仅记得改动了一个字。文章中引用了他当年写的五言诗《五卅之歌》,最后一句是“惊雷满中野”,征得窦止敬同意,我建议改“中”为“四”,“惊雷满四野”。不久他的文章就见了报。
说来真是无巧不成文。后来我调到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单位领导让我负责征集和编纂的第一本书是《江海奔腾》,拟刊登当年在南通地区战斗、工作过的刘瑞龙、张爱萍、施亚夫,以及省委领导李维汉等革命老前辈的回忆录,我想到了窦止敬的文章,于是收录进书中。
由于征编《江海奔腾》书稿,我对窦止敬有了进一步了解。窦止敬又名窦昌熙、窦一民。1920年,窦止敬进入江苏省立第七中学(南通中学)读书。市农校学生巫钲一也转到通中上学,两人成了同班好友。第二年两人同去参加上海大学夏令营活动。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由市纺校学生胡超我介绍,窦止敬认识了我党早期革命家恽代英。随后窦止敬把巫钲一也介绍给恽代英。当年巫钲一考取上海大学,窦止敬也进入上海自治学院念书。恽代英那时是上海大学教授,因此窦止敬和巫钲一都能够有幸聆听恽代英的教诲,从而走上革命道路。
1925年春,恽代英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宣传工作,地址在环龙路44号。有一天,恽代英把窦止敬和巫钲一找去谈话,在座的还有共产党员朱季洵。恽代英要窦止敬和巫钲一以国民党特派员的身份回南通,拟改组国民党县党部,重新组织新的县党部,具体任务是宣传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组织进步青年,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活动,工作对象是青年,主要是学生和工人。两人先找到纺校学生胡超我,在改组县党部时,首先把腐化堕落的常务委员胡少卿开除了。他俩还到南通师范学校找到王盈朝、丛允中、徐家瑾、杨文辉、张其清、蒋家宾、吴之屏、金万庆等进步同学,依靠他们,把国民党中的土豪劣绅清除了,并在县党部中充实了进步力量,为以后南通建立共产党组织打下基础。窦止敬和巫钲一都是在校学生,一周后便回上海,南通学生和青年工人的工作交给了王盈朝等人。
惊雷满四野
20世纪初,上海这座城市里出现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租界。他们任意欺压中国人民,甚至在公园门上挂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1925年5月,在日本纱厂做工的中国工人起来罢工,要求改善生活条件和工作待遇。日本厂方千方百计破坏罢工,并枪杀了共产党员、工人领袖顾正红。噩耗传来,激怒了上海的工人阶级和青年学生,点燃了人们心中的革命火种。以当时上海大学学生为主的上海学生界,首先派代表参加了顾正红的追悼会。
5月30日中午,窦止敬和20多个同学与来自海南岛的十几名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离开上海国立自治学院向南京路方向前进,沿途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取消领事裁判权”等口号,向群众做宣传。尽管不断传来外国巡捕抓人的消息,但窦止敬他们仍然前进到南京路。下午1点多钟,惨案发生了。外国巡捕公然向示威的人群开枪,有不少人倒下了,鲜血直淌,染红了马路。窦止敬看到一个印度巡捕手拿勃朗宁手枪,朝手无寸铁的学生们瞄准,窦止敬卧倒躲开了,身后有人受了伤。这时,窦止敬看到恽代英也在马路上,他身着一件灰布大褂,戴一副铜丝边眼镜,在指挥着抢救伤员,并带领学生们继续前进。
这天下午晚些时候,窦止敬、巫钲一等人来到环龙路44号去见恽代英,研究商量今后怎么办的问题。恽代英决定派人分头到长江、珠江、黄河流域去宣传五卅运动之真相,以便得到全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5月30日这一天,被外国巡捕枪杀的示威群众有10多人,窦止敬认识其中两人:一个是上海大学学生何秉彝,山东日照人;一个是陈虞钦,上海南洋公学中学部学生,华侨出身,年仅16岁。
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很快成立了工、学、商联合会,五卅惨案后援会等组织。不少学生上街募捐,将钱送到总工会,抚恤死者家属。6月1日,窦止敬和大部分学生上街挨家挨户动员商人罢市。随后,上海的电车工人、电话接线生、给外国人当清洁工的也相继罢工,甚至连中国巡捕也罢岗了,全国各地人民也纷纷行动,罢工、罢课。
6月上旬,窦止敬和巫钲一来到南通,先后到商业学校、省立七中、师范学校、农校等处去讲演,介绍五卅惨案的真相、上海人民斗争的情况。他俩还在南通办了《滴血报》,刊登的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等内容。南通师范学生丛允中、王盈朝、杨文辉等也参加了编辑和发行工作。这份报纸共出了4期,每期500份左右,都是免费赠送,也有同学义务帮助去张贴报纸。在前文提到的《五卅之歌》中,窦止敬写下五言诗句:“绿野碧溪下,喁喁牛与马。一云鞭笞苦,一云劳驶驾。血汗蒸机杼,江流无昼夜。风云何日变,惊雷满四野。”
除此之外,窦止敬和巫钲一还在南通长桥附近办了一所“大同文化站”,卖过一些进步书籍。之后,窦止敬又回家乡掘港办了一份报纸《民鸣》,还成立了“民鸣社”,参加的人有叶胥朝等,宗旨是反对强权、争取自由等。
诗文抒豪情
2003年,窦止敬的家属为其百岁冥辰,出版《蕉窗拾零—窦止敬诗文集》,并通过扬州市委党史办请我任编审。我想,也许是窦家儿孙考虑要请家乡人参与编辑,或者是窦止敬生前曾提起我与他合作过。不管如何,我先去了解一下吧。
到扬州后,通过扬州市委党史办接触窦老的孙辈,看到凌启鸿副省长为该诗文集写的《序一》和刘瑞龙的亲笔信等历史资料,我对窦止敬又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经过商量,决定由南通市委党史办、扬州绿杨诗社和窦止敬的后人共同整理出版《蕉窗拾零—窦止敬诗文集》,我和本办副主任徐建红担任特邀编审,并撰写《序二》。
1927年窦止敬在中央大学读书时,正是大革命失败,革命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中华大地之时。在这严峻的形势下,他于192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由于叛徒出卖,窦止敬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坚持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1930年8月中央大学党支部再次遭到破坏,刚出狱的窦止敬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他多方寻党,直到1937年才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此后他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继续奋斗。
从时任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1981年7月7日给窦止敬的复信中可以看出,刘瑞龙也知道五卅运动期间恽代英委托窦止敬和巫钲一去南通工作之事。他在信中证明:“1928年夏秋,我押南京特种刑事法庭江宁地方法院看守所时,你和我同关一个号子,历历如昨。你在狱中表现是好的,坚持了共产党员的原则立场,没有屈服变节,为同难战友所共知。”
时任江苏省副省长凌启鸿在序言中说:“窦老于1952年调至高教战线,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谱写新的篇章,是原江苏农学院资格最老、年岁最长的革命老干部。他同许多老同志一样,把解放区的好作风、好传统带到高等学校来,虽然先后在几个不同的岗位上担任领导工作,但一贯平易近人,从不以老资格或领导干部自居。在我们年轻人(当时我是苏北农学院的学生、助教)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德高望重,可敬可爱的革命前辈。对工作,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同志,他热情似火,坦诚相待,处处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与平民本色。”
凌启鸿认为,窦止敬“善于以诗寄情,以文交友。诗文集中的许多诗词,不是一般的唱和,而是心与心的交融,激情与激情的碰撞,是时代的心声,革命情谊的生动写照。特别使人感动的,是窦老对下级、年轻干部和普通职工的真诚关怀与平等相待。我们注意到,在这本诗文集中,有好几首诗词是专为年轻干部和下级而写的(如给汤汉华与郑旗的题诗)”“他的诗词,格律严整,寓意丰富,文辞优美。拜读他的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而且是在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道德情操和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收入《蕉窗拾零——窦止敬诗文集》的除了两篇革命回忆录、原省农学院副院长朱步连的《跋一》、其孙辈的《跋二》,还有238首诗词,其中有五言诗、七言诗、辞赋和新诗。曾任江苏省诗词协会会长的凌启鸿已经作了深入浅出的全面评析和鉴赏,笔者也就不再班门弄斧、画蛇添足了。
(作者简介: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