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革命先驱吴亚鲁
发布时间:2023-07-19     作者:虞建宣


他是一位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白色恐怖中、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传播、捍卫和践行了马列主义。他是一个优秀的革命知识分子,根植群众,心系工农,忧国忧民,在黑暗中点燃了永不熄灭的明灯。他是一位英勇无畏的钢铁战士,在敌人的屠刀面前,大义凛然、坚持斗争、视死如归。


1922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第二年,一个意志坚定的南通热血青年跨进了共产党员的行列。他就是南通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平江惨案”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吴亚鲁。



江海骄子 宁通播火


吴亚鲁,学名吴肃,又名吴渊、吴渊之,字亚鲁,常用笔名耐苦生。1898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潮桥镇(今如东县马塘镇)的一个读书人的家庭。自小就受到父亲吴璜的严格教育,上过私塾,10岁到马塘第四初等学堂(今潮桥小学前身)读书。1915年,考入如皋师范。毕业后到金沙当了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1920年,进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修科求学。


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吴亚鲁在五四运动影响下,开始追求革命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等革命书刊,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说,积极投身革命活动。1921年,受邓中夏、恽代英等影响,吴亚鲁先后参加少年中国学会、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5月5日,他与侯曜在南京高等师范的梅庵主持召开南京地区首次团员代表大会,24名团员出席,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京地方委员会”(简称“团南京地委”)。会上,吴亚鲁被推选为主要负责人。同一天,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成立,团南京地委直属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简称“团中央”)领导,为当时全国首批15个地方团组织之一,吴亚鲁担任团中央机关刊物《先驱》驻宁通讯及调查员。团南京地委成立后,组建了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吴亚鲁等领导下,研究会积极开展演讲会、报告会等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南京地区传播。吴亚鲁与东南大学的周世钊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名义,发起组织了一次社会改造讨论会,着重讨论几个问题:“现今中国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如是一个病的社会,则病的根源在哪里?”“要除掉那些病根,要医好这个社会,我们是采用改良主义,还是采用社会主义?”“要是采用社会主义,是采用哪一种社会主义?”这些问题尖锐、深刻,切中时弊。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党首次制定明确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形成中央和地方的组织体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领导上海、江苏、浙江地区党的工作。当时全国共产党员仅有195名。10月4日,在中共中央执行委员邓中夏的领导和推动下,团南京地委发起成立民权运动大同盟,10月10日,举行1万多名学生参加的民权运动大游行。团组织还帮助工人建立工会,开办工人学校。1922年底,中共上海地委兼区委吸收吴亚鲁、谢远定入党。吴亚鲁成为南京地区最早的共产主义战士之一,从此他把自己的命运跟党的命运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坚持不懈地为实现党的纲领和宗旨而奋斗。


吴亚鲁以南京作为主要革命活动阵地的同时,把革命星火传递到家乡。1922年暑假,吴亚鲁回到家乡,利用假期开展革命宣传活动。8月26日至27日,他联络在南京、上海、北京、南通等地求学的如皋籍及如皋本地学生三四十人,在江苏第二代用师范(如皋师范)附小开会,成立以反帝反封建为宗旨的进步团体——平民社。11月,吴亚鲁创办平民社社刊《平民声》,在创刊号上发表《小学教师团结论》,强调“必须有团结的力量——一个阶级团结起来的实力”,才能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与此同时,他联络表弟丛允中、弟弟吴亚苏及潮桥附近的一些青年,组成潮桥青年学友会,刊行《潮桥青年》,传播革命思想,揭露土豪劣绅的罪恶行径。《平民声》和《潮桥青年》不定期在南京铅印,在如皋东乡、如皋城一带传播,进行革命宣传,在当地知识青年和旅外学生中产生广泛影响。至1923年,平民社社员发展至200余人,吴亚鲁成为南通、如皋(如东)最早撒下革命种子的共产党人。



建党徐州 造炬彭城


1923年8月,吴亚鲁从南京高师毕业,被党派到徐州开展工作。当时,国共合作正在推进之中,原有的陇海铁路徐州站党团组织在1923年“二七”惨案后遭到严重破坏,地处交通要道的徐州地区迫切需要建立党的组织。


在徐州,吴亚鲁以省立第三女子师范教员的身份为掩护,组织女师学生阅读《新青年》《向导》和其他进步书刊。他向学生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揭露和抨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引导他们向旧教育制度和封建礼教宣战。他创办徐州第一个社会妇女识字班,组织妇女学文化,动员她们剪发放足,参加革命活动。1924年春,吴亚鲁组织了青年读书会,成员遍布徐州各大中学校,随后又发动进步学生组建“徐州青年互助社”,把影响力从学校扩大到工厂、铁路工人中间。1924年4月,他发展省立第七师范、第三女子师范6名青年学生成为徐州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6月1日,徐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在户部山召开,吴亚鲁、卢印泉任书记部主任。会后,团中央指示徐州团组织改组为支部,直辖于团江浙皖区委,徐州成为江苏省第三个建团的地方。12月,成立团徐州地委,吴亚鲁担任书记。在团骨干中,吴亚鲁发展了朱务平、王子玉为中共党员,成立了中共徐州小组。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作出一系列重要决议。同月,在上海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吴亚鲁以徐州团组织代表的身份参会。


上海“五卅惨案”消息传到徐州后,吴亚鲁领导党、团员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声援活动,领导教会学校培心中学学生反对美帝国主义传教士所进行的奴化教育;领导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学生掀起学潮,赶走压制学生运动的顽固派校长。6月,在党小组的基础上,中共铜山(徐州)特别支部秘密成立。这是徐州地区第一个中共支部,吴亚鲁为书记。到1926年初,特别支部下辖6个支部,领导学校、农村、铁路、工厂和商店等方面的革命斗争。


吴亚鲁到徐州工作后,依然牵挂家乡的革命活动,争取时间回家乡为平民社尽力。1924年4月,掘港教师中的平民社成员发起成立平民支社并发行油印刊物,入社青年很多,产生一定社会反响。1925年夏,吴亚鲁特地从徐州赶到掘港参加平民社第三届年会,宣传国共合作有关精神。在进步团体的熏陶和吴亚鲁的影响下,苏德馨、叶胥朝、陆景槐(陆植三)、王盈朝、丛允中、吴亚苏等走上革命道路,并在斗争实践中成长为党的优秀干部。1926年,继中共南通独立支部成立之后,中共江苏第一代用师范支部、如皋独立支部、中共(如皋)下漫灶支部等先后成立。


在徐州的短短两年里,吴亚鲁教育和影响了大批青年,建立和发展了团组织,奠定了党的地方组织基础,成为徐州地区革命运动的重要引路人。吴亚鲁在徐州的活动引起反动势力的注意和仇视,身份暴露。1925年秋,党组织将他调到河南,领导郑州豫丰纱厂工人运动。1926年初,他被调回南京,任中共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宣传委员。


在徐州革命工作期间,吴亚鲁与省立第三女师学生苏同仁结识,并肩战斗,后于1926年夏在南京结为革命伴侣。苏同仁是徐州地区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睢宁县第一个党支部创建者,1939年受中共中央派遣,与陈潭秋、毛泽民等赴新疆工作,后在甘肃被国民党特务逮捕,1943年在狱中病故,终年38岁。



出生入死 南征北战


1926年底,吴亚鲁夫妇去武汉参加北伐军,吴亚鲁在叶挺的第11军第24师政治部任宣传科长。1927年,相继发生“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血腥屠杀,吴亚鲁夫妇没有被吓倒。7月,他俩被调到贺龙的第20军政治部工作,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失利后,他俩又到广东海陆丰根据地工作,12月,参加广州起义。


1927年底,经中共中央批准,吴亚鲁调到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任秘书长,苏同仁为秘书。吴亚鲁经常往返于厦门、福州、台湾、香港之间,将革命火种播撒于椰林海角、海峡两岸。1928年3月,吴亚鲁任中共厦门市委书记,7月起,先后任福建省委秘书长、宣传部长。10月,吴亚鲁作为省委巡视员被派往泉州、安溪、南安、永春、莆田、惠安、仙游等县,传达省委关于游击战争的策略与政治任务,指导整顿党团组织,发动农民武装斗争,恢复白区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永春县革命形势出现高潮。1929年9月,吴亚鲁被增补为省委常委。1930年8月,福建省总行动委员会成立后任候补执委。


1930年12月,吴亚鲁被调到山东省委工作,先后任宣传部长、秘书长、常委。当时,山东反动势力极其嚣张,革命处于低潮,省委和青岛市委遭到严重破坏,不少领导干部和党员遭到逮捕或通缉,有少数人叛变。面对险恶环境,吴亚鲁临危受命,勇敢坚持斗争,一度负责省委全面工作。


1932年,吴亚鲁调上海,在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互济会任救援部部长,同时秘密组织赤色工会。



身陷囹圄 初心不改


1930年至1933年,吴亚鲁先后四次被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贞不屈,展现了革命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933年春,吴亚鲁在上海被捕,当时他身患肺病、胃病和比较严重的哮喘病。敌人对他多次审讯,并施加电刑,使他身体受到严重摧残。但他以惊人毅力忍受着折磨,决不招供,敌人无奈只得将他释放。同年夏,由于叛徒出卖,他又在上海法租界被捕,著名诗人柳亚子聘请大律师史良为他辩护,方免于引渡给国民党反动当局,但仍被法院以“鼓吹共产主义,危害民国罪”判刑3年零6个月。


此前,吴亚鲁的弟弟、曾任中共如皋县委书记的吴亚苏于1929年不幸被捕、牺牲。父亲吴璜在亚苏牺牲后绘了一幅梅花图,一块顽石压着两枝梅花,一枝断了,另一枝仍昂然挺立。“大石压梅花,梅枝愈向上。愈压花愈奋,到处香无恙。”在狱中得知消息的吴亚鲁愈加斗志顽强,他在狱中建立了秘密通讯网,暗中进行狱中斗争。他利用亲友设法送进狱中的进步书籍经常给难友上马列主义课。他教难友们学习英语,后来相互间竟能用英语通话、传递信息。他把亲友们探望时送给他的食物,岳父带给他的钱,都分送给狱中难友。1933年7月,苏同仁在上海分娩了女儿,托人到狱中告诉丈夫,吴亚鲁给女儿起名“阿难”(学名为吴阿南)。


1936年冬,吴亚鲁出狱后,和党组织失去联系,在亲友帮助下到上海新知书店译书。在约半年时间里,他与朋友合作翻译了一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英文读物,出版了英国共产党人奥格本的《唯物辩证法和心理分析》等。他在翻译中做了大量考证鉴别工作,分清真假马克思主义,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和捍卫马列主义的原则立场。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新知书店濒临倒闭,吴亚鲁不愁自己生活已无着落,只忧国家危在旦夕。他一面和书店其他职员一起去摆地摊,推销抗日书刊,向群众积极宣传抗日,一面抓紧寻找党组织。



平江惨案 延安痛悼


1938年上半年,上海地下党负责人曹荻秋与吴亚鲁取得联系,并派他去湖南长沙。当年秋天,吴亚鲁由八路军驻湘办事处派往新四军驻平江嘉义镇留守处(1939年4月改称通讯处)任秘书主任,党内职务为中央湘鄂赣特委委员、秘书长。留守处人少事多,他白天要参加会议、听取汇报、接待来访、处理友党友军之间的问题,晚上要草拟文件、撰写汇报材料、编写党课教材,经常忙到深夜。他一度肺病复发,经常吐血,仍夜以继日地工作。领导看到他带病坚持工作,怕他搞垮身体,常劝他休息,而他把自己的疾病置之度外,却经常劝告同志们注意锻炼身体、注意休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把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日的八路军、新四军看成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1939年6月11日,国民党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杨森出动大批人马,将只有十几个工作人员和1个保卫班的通讯处秘密包围起来。12日午后,敌人先将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兼湘鄂赣特委书记、新四军上校参议涂正坤骗出杀害。接着,一群荷枪实弹的暴徒冲进通讯处,气势汹汹地叫嚷道:“你们谁是负责的?快出来!”正在工作的吴亚鲁看苗头不对,为掩护其他同志,毅然挺身而出:“我是负责的,你们要干什么?你们为什么要枪杀抗日战士?我们要向全国人民控告你们!”敌人围着他拳打脚踢,强行把他拉出通讯处大门。他一边抗议,一边赤手空拳跟敌人搏斗。敌人对准他的头部和腹部连开数枪,吴亚鲁倒在嘉义镇的万寿宫前,年仅41岁。当晚,未及脱身的罗梓铭、曾金声等4名同志也被暴徒活埋。


国民党反动派一手制造的“平江惨案”发生后,引起全国人民的震惊和愤怒。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抗议。徐特立代表中共湖南省委为死难者题词。1939年8月1日,延安举行追悼“平江惨案”被害烈士大会,各界代表万余人冒着雷雨参加,毛泽东、博古、王稼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出席。毛泽东作《用国法制裁反动分子》的著名演说(收入《毛泽东选集》时更名为《必须制裁反动派》)。中共中央送的挽联写道:“在国难中惹起内讧,江河不洗古今憾;于身危时犹明大义,天地能知忠烈心。”


吴亚鲁这位“用特殊材料铸成”的革命知识分子,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给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他以不屈的斗争和无私的奉献生动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2009年,吴亚鲁烈士入选“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这位南通人民的骄子,永远留在江海儿女的心中,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