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百年党史给予我们的经验启示,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对于走好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做好新时代党史工作,要以“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引,贯彻新要求,确立新目标,开启新局面,展现新作为。
——做好新时代党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史姓党的政治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历史表明,越是在紧要关头,越是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 越是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史工作是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对党忠诚放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党史姓党,首要的就是要筑牢信党的理念,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精神航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关于党的历史、党史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党史工作,用党史讲好政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史姓党,还要牢牢坚守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坚持正确党史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把好党史类作品的政治关,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加大党史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际成效,切实做到“党有所需,史有所为”。
——做好新时代党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人民立场。党史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在党史研究、编纂上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牢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把记述党的丰功伟绩与讴歌人民群众伟大创造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客观、真实地呈现党和人民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奋斗历程。党史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作为党史工作的重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要。今年初以来,我们组织党史联展、巡展,把展览办到社区、乡村,办到车站、机场,以贴近群众的“地气”换来15万人次观展的超高人气。全市党史系统组织开展了150多场宣讲,制作发放红色地图、开设红色书柜、推广党史书橱,提高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成效。下一阶段,还将创新党史宣传教育的载体、方法,以更加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束之高阁、藏在深闺的党史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党史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匹配。
——做好新时代党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史鉴今的职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党史四阶段论”,并概括了时代特点、主要任务和伟大成就。对于党史部门来说,这是一部党史研究的经典文献,体现了我们党宏阔的历史视野,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给党史研究树立了典范,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党史部门要认真、反复、深入学习“七一”重要讲话,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层面领悟其重要意义,用以指导当前和今后的党史工作,更好担负起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职责使命。一百年来,党领导南通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伟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对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南通地方党史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加快对党史重大决策、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资料征集和抢救保护工作,深入总结和揭示历史经验教训,为解决前进道路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提供历史借鉴。同时要记录好新时代“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所取得的新成就、发生的新变化,尤其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推进落实“三个全方位”、抗击新冠疫情、GDP过万亿等新鲜的实践,为后代留下更多珍贵历史记忆,把新时代党领导下的南通伟大创造标注在历史的长河中。要把党史研究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创新话语体系和传播手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一步加深对党、对祖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发挥好党史育人正德的作用。
——做好新时代党史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勇于自我革命的高度自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党史工作政治属性强、专业要求高,必须在自身建设上全面从严、常抓不懈。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严格纪律建设和制度执行,加强内部管理,营造廉洁高效、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政治生态。注重专业化建设,把项目推进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多给年轻干部交任务、压担子,努力做到既出成果,又出人才。党史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多部门、多系统、多领域的支持配合,党史部门要拓宽视野,勇于创新,以开放的心胸和姿态开门办史,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对党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积极与党校、高校、社科研究机构合作,努力构建“大党史”工作格局,不断提高党史工作质量和水平。
(作者系南通市委党史办、南通市地方志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