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芦 穄
发布时间:2020-11-28     


芦穄,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高秆作物,是高粱的一个变种,俗称甜芦穄,而高粱则叫苦芦穄。芦穄和高粱的茎叶十分相似,初看很难识别,仔细观察,高粱的叶片主脉呈乳白色,成熟的穗粒就是粮食,而芦穄的叶片主脉为青绿色,茎秆内含有大量甜汁液,与甘蔗一样是可口的“活饮料”。芦穄肉质松脆,食用方便,含有蛋白质、铁、钙、磷等多种营养成分,且有清热解毒功效。早年有乡下的医生说,小孩在夏令时候能日食3支芦穄,夏秋酷热之际就能不生或少生“热疖”。明朝正德年间编修的《崇明县志》上就有对芦穄的记载,由此可见芦穄种植历史悠长。现如今,芦穄品种较多,有青皮芦穄、黄皮芦穄、黑穗头芦穄、红穗头芦穄、糖芯芦穄等十多种。按种植季节可分春种夏收、夏种秋收等早中晚三批。芦穄极难保鲜,一旦成熟,如果一两天不收割的话,肉质就会变硬,失去了松脆的吃口。收割后的芦穄最多也只能放三四天,时间一长,就会外皮发红、发霉、发干,水分流失。

20世纪50年代,南通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芦穄,大多利用“十边地”、隙地栽上数十棵,并不占大田面积。每到春播时节,我们就催促母亲赶紧下种。几天工夫,秧苗就活棵了,娇嫩的绿苗就像成长的小孩儿一样,一天一个样,叶片增多,身材拔高,转眼间就亭亭玉立了,我们天天盼,盼它早抽穗、早开花,盼它青穗变红再转黑。此时盛夏已至。晚上,约几个小伙伴到我家泥场乘凉,寻两根穗子变黑的芦穄,手起刀落,削掉穗头,砍下老根,捋去青叶,然后剁成一节一节的,大伙儿围坐在畚箕旁,边聊边吃,甜甜的汁既解渴又降暑。


吃芦穄很有讲究。芦穄的每一节都有一个嫩端,用牙从嫰端处一点一点撕去芦穄坚硬的外皮,不能心急,因为皮缘锋利似刀刃,一不小心就会划破嘴巴或手指,但将芦穄外皮上类似糖霜的白色粉末敷在出血口便会止血。咬一口,慢嚼品味,否则口腔容易嚼起血泡。


还记得小时候的一个夏夜,我和好友炳侯在乡间小路上玩闹,天气闷热口渴难耐,当走到一家老园西侧的小路上时,看到了路边几根又粗又高、穗子发黑的芦穄,炳侯用手指指,我也点点头,两人都动起了歪脑筋。炳侯望风,我去拔芦穄,凭我的经验,不需用刀,用脚朝其根部用劲一踩,啪啦尖脆一声,芦穄瞬间倒地。我们俩立即拖起芦穄飞跑,就怕被主人发现,直到我外公的酒店门口才停下来。外公问芦穄是哪家的,因为怕被骂,只能谎称是炳侯叔叔家的。虽然偷芦穄的行为是不对的,但那甜在嘴里、凉到心上的感觉实在让人难以抗拒。


如今,超市货架上的时令饮料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然而在我的眼里却比不上乡下的芦穄,既环保又新鲜,想吃时随手可得。在城里住久了,总是想念着乡下的芦穄。某日,邻居小曹敲门说:“许伯伯,到我家来吃芦穄。”原来是他通州乡下老家的亲戚刚从田里砍了特地送来的,很新鲜。我是吃芦穄老手,撕开周边的皮一看,碧青的,肯定甜得很,嚼一口,果真如我所料,甜美的汁液令人满口生津。一根下肚既满足了我的口腹之欲,又解了我的思乡之情。我老伴吃得快,一会儿就吃了两三节,把嘴里吃出个大血泡,大家笑了起来,赶快找来缝衣针,消毒后帮她把血泡挑破,一针解决,并无大碍。


在我老家有这么一则谜语:“一棵树,丈把高,皮包水,浑身挂着绿绸条,砍一刀,往下倒,卸绿装,剥皮破肚水直跑。”说的就是芦穄。


(作者单位:南通市农业农村局)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