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渡江英雄王金文
发布时间:2020-11-28     作者:吉春发 羌松延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傍晚,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命令一下,成队的船立刻扯起帆向南开去,大约开出三里光景,第二十四号船因为改换方向,船身一歪,劈啦一声,桅杆断了!英勇的船工立刻拿起双桨,努力划去。


第二十四号船因为没了帆,渐渐地落后了,顺着水流向东南漂去。忽然敌人的照明弹照亮江面,南岸三个碉堡的机枪一齐对着第二十四号船打来。船工们冒着弹雨,猛力划桨,继续前进。

离岸还有三四百公尺远,一个炮弹落在船的后舱,江水立刻涌进来。排长王金文一面指挥大家堵塞漏洞一面喊:‘只有前进,没有后退!’……”


这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级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第二十四号船》课文中的一段节选。文章叙述了渡江战役中,解放军某部排长王金文带领战士们冲锋在前,在长江东线率先冲上对岸的纪实事迹。课文里还有排长王金文站在桅杆断裂的船舱中指挥大家奋力前进的一幅插图。第二十四号船成了“渡江第一船”,王排长成了“东线渡江第一人”。要知道,这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是地道的南通人。


王金文,原名宣进锋,1921年出身于南通县四安一户穷苦农家。1944年春,23岁的宣进锋毅然辞别父母,投奔革命,后成为粟裕将军率领的新四军一师的一名士兵。他参军后,为了让家人免遭连累,改名为王金文。每次战斗,他都冲锋在前、屡立战功,其左手缺失的食指和身上的伤疤都是他戎马生涯的佐证。从孟良崮战役、鲁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到抗美援朝,他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40年2~3月,中共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决定以百万大军,在5月汛期到来之前,由安庆、芜湖、南京、江阴之线发起渡江作战,夺取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江苏、安徽、浙江省广大地区。长江,历来被兵家视为天堑。下游江面宽达2~10余公里,每年四五月后水位上涨,风大浪高。防守长江沿线的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大集团,除以一部兵力控制若干江心洲及江北据点作为警戒阵地外,还以主力18个军54个师沿南岸严加布防,重点置于南京以东地区,并在纵深控制一定的机动兵力,企图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时,凭借长江天险,依托既设工事,在海空军合股支援下,杀伤我军于半渡之时或滩头阵地。


参加渡江作战的人民解放军各部队,于3月初至4月初先后进抵长江北岸,开展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渡江前夕,王金文的任务是首批突击船队渡江。4月21日黄昏,夕阳映红了一 望无际的船帆。部队集结在长江北岸的河汊口、刘家渡、高家镇一线。夜幕降临,南岸敌军时而向江面开炮,我军炮兵团早已做好战斗 准备,同时向敌阵地猛烈还击,一道道火舌划破了夜空。此时,我军大部队已迅速登船,9000多条木船沿江排开,每只船船尾都点亮了一盏小红灯,灯的前、左、右三个方向都不透光,只有后方才能看见,从江南岸往北看,仍是一片漆黑,但从江北往南岸看,则可以看见无数只小红灯在闪烁。当晚,刮起了西北风,非常有利于我军渡江作战。东突击集团准备从泰兴的西家桥开始渡江。排长王金文带着24名战士登上第二十四号船,与3名船工一起,等待着渡江的军令。


军令传来,帆船速驶。江面上飞掠着一道道枪弹炮火,第二十四号船不断被子弹打中,船上陆续有人牺牲和负伤。最后,3名船工都中弹倒下,无人掌舵的帆船立刻停止了航行。王金文就和剩下的战士跳进寒冷的江里,扶着船舷,奋力划水向前。就在他们将要到达南岸的时候,第二十四号船被一股旋涡缠住,一直猛烈转圈。王金文和战士们使出全身力气推船,才将船推出旋涡,终于在天明之前成功登陆,把红旗插上长江南岸。


1955年春,王金文积极响应号召,复员回乡。


“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说王金文是“特务”,把他作为公社两个大“特务”(另一名是公社党委书记楼成祖)之一押到徐桥小学操场上批斗。由于王金文复员时,把渡江纪念章、战役勋章和立功证书等都留在了部队,为部队档案馆布置军史陈列室所用,一时有口难辩,请求调查取证。嗣后,公社革委会专门派人到王金文原在部队查阅他的从军履历,审核他的勋章、抚恤证等,才对他停止批斗,平反纠正。


退伍后的王金文,在担任生产队队长、村里民兵营营长和村委会主任期间,依然保持党员本色,保持革命初心,艰苦朴素,自守清贫,从不倚仗“老军干、老资历、老荣誉、老伤残”向政府部门索取特殊补助和军残抚恤津贴,深得干部和群众爱戴和信任。


排长王金文的英雄形象,影响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初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王排长的事迹刊载语文教材,教育后人,确是南通人民的光荣与骄傲。晚年的王金文经常受邀给徐桥小学、韬奋小学、四安小学等学校和一些单位讲述他10年军旅生涯的战斗经历,宣传党的革命历史。


2011年冬,王金文因病逝世,享年90岁。为了纪念他,新四军第二十军历史研究会在四 安镇宣家桥东六总港的苍松翠柏丛中,特辟出一块24平方米的墓地,树起一座高2.5米、宽1米的墓碑。简洁的大理石碑右侧镌刻着“渡江第一船  第二十四号船”一排小字,正中间“王金文排长纪念碑”八个端正大方的鎏金大字,映日生辉,光彩夺目。如今,该墓碑已成为四安及邻近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基地,发挥着红色历史的教育功能。


(作者单位:吉春发,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政府老促会;羌松延,南通开发区社会事业局)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