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南通美术的文化自觉
发布时间:2020-08-22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是由公元前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柏拉图提出的千古哲学命题。面对这三大疑问,“南通美术”该作出怎样的回答呢?“中国美术南通现象”便是对“我是谁”的一个回应、解读,是“南通美术”新时期可贵的文化自觉。


我是南通本土的一名美术工作者,曾担任南通市文联、美协、文化局、画院和南通大学领导职务,后任顾问、名誉顾问之职,既从事美术创作,也做点美术理论研究。我的艺术生涯与时代同步,与南通美术同行,参与、见证了20世纪后半叶南通美术的发展历程,亲历了近20年来“中国美术南通现象”命题的生发与立论全过程。


回顾近20年来的南通美术研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时间节点和推进步骤。


1999年,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马鸿增约我写篇关于20世纪南通美术的文章以参加研讨会。为此,我约请尤无曲、季修甫、邱丰、白衍、徐志楠、凌君钰、尤世玮、袁峰、侯德剑、丁鸿章等进行座谈。之后,季修甫撰文《南通百年美术断想》,邱丰撰文《明末至清末间的通州国画概观》,白衍撰文《南通市文联大事记》。


在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我撰文《南通美术百年回眸》,于12月28—29日在江苏省“世纪之交美术回眸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并收入论文集,这是南通美术界首次对一个世纪以来的南通美术发展史进行的初步梳理。文章约1.5万字,从南通的地理、历史、人文说起,以肇于宋、继于元明、盛于清的文风画艺为起始,分为“近代教育奠基础”“负笈学子开新风”“革命战火育奇葩”“政府主导重建设”“人才辈出展宏图”“多元繁荣呈大观”6章,全景式展现南通江海美术近现代发展的脉络、特点和优势。


2003年,通过阅读大量张謇相关史料,我撰文《张謇与美术》,刊发于《美术》杂志第四期。文章从“好收藏,精鉴赏,终生研习成一代书家”“广征集,捐私藏,播于公众首创博物苑”“兴教育,成教化,昌盛文风引名家荟萃”“诗配画,画明志,丹青结缘唱和诗书画”4个方面,论述张謇以美术助实业、兴教育的主张与实践。


同年,作为南通市拔尖人才培养支持项目,时任市文联组联部主任王法撰文《二十世纪南通美术纵横谈》,对百年南通美术史再作梳理。文章首先回顾明末至清末南通画坛历史,然后划分4个阶段述其大概,再横向简评各个主要美术门类的代表人物,最后作者谈了几点思考。


2004年6月,为助力南通师范学院美术系申报学士点,我组织“南通师范学院教师美术作品展”赴宁展出。袁运甫、冯健亲、赵绪成题词致贺,范曾题展标致贺。冯健亲、马鸿增、宋玉麟、周积寅、林继尧、左庄伟、黄鸿仪、郑伟健、刘伟东、刘赦等参与学术研讨。南京艺术学院阮荣春、顾平撰文《南通师范学院美术系——作为“现象”的解读》,刊于《江苏美术》报,首次将南通画家群体称作一种“现象”,从身份认同、现象缘起、期望建议3个方面进行阐述。


2004年6月,《江苏美术》报刊发《南通师范学院美术系——作为“现象”的解读》一文


2005年,围绕20世纪上半叶的南通美术,我先后撰文《张謇年代的南通美术——20世纪江海美术研究》《烽火丹青——抗战时期的江海美术》,分别刊发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第1期和第4期。前文从“教育为先,近代美术教育普遍进入新学”“人才为重,美术教员的培养和引进并举”“建立机构,形成大美术的生态环境”“以画会友,活跃社会美术活动”4个方面展开论述;后文从张謇建成全国模范县培育城市文化说起,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美术”“南通学子负笈南下进学院或外向发展或反哺家乡”“于咸、史白、徐惊百三位烽火丹青骄子”“走上革命道路的一批进步青年”“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的精神指引”等方面加以介绍。


2006年11月,我的论文《张謇的美术情结》在“第四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交流,并收入论文集。该文以大量例证说明张謇创建“全国模范县”及他对文化艺术的特别关注和支持,奠定了20世纪南通美术快速发展的基础,开辟了通向“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的道路。


2008年4月,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市”的大背景下,南通市文化局召开美术座谈会,就打造“南通画派”展开研讨,引发热议。大多数人认为,以品牌建设发展美术事业是很好的思路,但人为打造画派不切南通实际,不符合画派形成的客观规律,南通美术有着江海文化的特点,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并发扬光大。9月,规模宏大的“南通美术大展”拉开帷幕,包括“写意江海”“一代风华”“水墨精神”“江海遗韵”“春华秋实”“江风海韵”“扶海神韵”7个画展,向社会集中展示了南通美术的江海特色。


2010年1月8日,南通市文化局在博物苑召开“新春美术座谈会”,就南通美术资源的发掘、研究进行探讨,并作南通美术品牌推介,会上形成共识:画派因人或因地域自然形成,而非人为打造,江海地域文化和近代城市文化孕育形成的南通美术群体和美术现象,是座可开发的富矿;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完善创作繁荣、研究同步、推介给力的发展链,势必会推动南通美术的新发展。这次座谈会形成的共识为“中国美术南通现象”命题做了前期铺垫。


2011年起,南通市文广新局先后邀请7位南通籍书画家返乡办展,推出南通籍画家系列展。


2013年6月8日,南通市文广新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研讨会,20余位知名画家出席,周京新、刘伟冬任学术指导。会议就南通地域特点、历史沿革、文化积淀,南通美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广泛研讨,正式开启“中国美术南通现象”课题研究。10月,“江海艺境——南通百年图像与墨迹”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反映南通经济社会文化的老照片、百年间50位文化名人的介绍、1949—2013南通美术大事记和94件具有代表性的书画家作品,呈现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百年美术文脉。袁运甫、范曾、袁武等出席开幕式,邵大箴、薛永年、尚辉、王镛、余丁等美术理论家就“中国美术南通现象”作深入研讨。专家们认为,“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兼收并蓄的地域文化特点造就了江海文化,成为南通美术家群体的精神源泉;开放包容的人文性格使南通始终能吸收融合优秀的文化和经验,为城市的发展添加活力;不懈追求的奋斗精神促使一部分南通人走出家乡,寻求更高水平的发展,取得享誉国内外的非凡成就。之后,“江海艺境”每年以不同的策展方式赴西安、深圳、杭州、厦门、南京、上海、扬州、淮安等地展出,影响深远。12月17日,南通市文广新局召开“中国美术南通现象”专家、顾问会议,修改、制定《“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方案》。


2013年10月29日,“江海艺境——南通百年图像与墨迹”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2014年2月19日,南通市文广新局召开“中国美术南通现象”课题研究方案论证会。4月17日,召开“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课题新闻发布暨公开招标会。5月27日,举行“中国美术南通现象”课题研究专家咨询会,邀请一批南通籍画家、省内学者和本土美术界代表人士就课题大纲进行深入研究。南通市文广新局将“中国美术南通现象”课题研究任务下达到南通市文化艺术创作研究中心。6年来,《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文集》(第一辑)(第二辑)、《钱氏画谱参解》《时贤尺牍》等专著陆续出版。11月26日,第七届“美术报艺术节”在南通开幕,24个主题展在15个场馆同时展出,涵盖15个国家750多位艺术家的2400多件作品。之后,多位南通籍画家的个展又在南通博物苑系列推出。


2019年12月,南通大学艺术学院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项目“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展”分别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和江苏省美术馆展出。此展由文献研究、艺脉研究、传承研究3个板块组成,有65位南通籍艺术家的126件作品参展,体现出艺术家们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持续发力与观念维度。参会的专家学者们认为南通美术现象呈现出人才领先的优势及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造、守正与实验等多元艺术价值观,充分肯定了南通美术在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贡献。


2019年12月,举办“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展”


“中国美术南通现象”是南通美术的自我定位、自觉认识,但只是一个界定、一个称谓。必须透过“现象”去揭示内在本质,讲清楚这个命题的核心内涵和本质要素,讲清楚当代南通美术从何而来,与江海地域文化、与南通城市文化有何内在关联,讲清楚南通美术未来发展的目标、路径和举措,从而回应好“从哪来”“到哪去”的哲学考问。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