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北宋词人王观
发布时间:2019-08-02     作者:黄裕龙


王观,字通叟,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生于如皋,卒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16岁时跋涉千里赴开封国子监拜胡瑗为师。22岁时考中进士,初任山东单州团练推官,后改任秘书省校书郎,掌管典籍图书,图史修撰。宋神宗时期任翰林学士,大理寺丞,在内朝起草诏旨,并从事诗词创作。王观落笔成章,“下笔累百千言不复润色而华藻粲然”。“苏门四学士”词名最著的秦观称赞王观“高才力学,无与比者”。


人们会想起王观那脍炙人口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春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首词写得何等的潇洒舒畅,妙趣横生,意境不凡!


王观所作词赋,清新典雅,可与柳永、黄庭坚相媲美。曾因进赋《扬州赋》获赐“绯衣银章”。


公元1086年,宋哲宗继位,有一日,位居翰林学士的王观正值宿内廷。有宫娥得幸,宋哲宗遂令王观作词,王观顷刻呈上《清平乐·应制》:“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旋折舞彻伊州,天恩与整搔头。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孰料被宣仁太后得知,王观触了霉头,“翌日罢职”,贬为江都知县。他在遭贬谪自号“逐客”后作了《红芍药·人生百岁》。它是以剖析短暂人生为由,借此抒发放荡不羁、愤世嫉俗、以酒消愁心情的一首词:“人生百岁,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烦恼。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


无独有偶,王观《红芍药》这首词的基调恰与范仲淹所写的《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一词大同小异。范仲淹的这首词是这样写的:“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狂醉。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刘伶,魏晋“竹林七贤”中的一贤。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初年,应对朝廷策问,因主张无为而治,被罢去建威参军官职。刘伶生性纵酒,放荡不羁。自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著有《酒德颂》]从该词前阕“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的词意中推断,此词极有可能是在庆历兴政运动失败,范仲淹被罢黜离开京城以后的晚年作品。读王观的《红芍药》一词,深感王观受范仲淹《剔银灯》一词的影响。


范仲淹词中的“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也好,王观词中的“沉醉且沉醉,人生似、垂露芳草”也罢,他们所抒发的真是思想感情与其时的亲身遭遇、心态,或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密不可分的。


在《剔银灯》词中,范仲淹将人的一生分成少年、中年和老年3个阶段。在《红芍药》一词中,王观将古稀之年作了具体的剖析:10年孩童期、10年昏老期,那中间的50年又被睡眠(应包含病闲)占去了一半。在封建社会,人的平均寿命仅有30岁左右(唐代为28岁),范仲淹66岁逝世,王观65岁病故,他二人在北宋时期皆为高寿。故而范仲淹在词中写下“人世都无百岁”,王观在词中断言:“人生百岁,七十稀少”。范仲淹和王观这二位名贤所言,皆合乎历史事实。确实如此,翻遍史书,追溯千年之前,华夏能有几位百岁寿翁!


联想前年古城如皋继2008年被中国老年学会正式命名“中国长寿之乡”,2011年又被国际自然学会、世界长寿调查团命名为“世界长寿乡”,2012年如皋全市百岁老人已多达268位,居全国各县(市)之首。笔者写下《红芍药·人生百岁》新词:“人生百岁,七十古稀,而今七十小弟弟,八十多来兮,九十不足奇,寿乡处处涌期颐。借问长寿何来?盖源太平盛世,中外寿史,一一揭此理。和谐、欢乐、健康、长寿根在己。人生书华章,胸豁达,坦然心底。兴华夏,科学养生,笑傲新世纪。”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