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南通传统旧俗消灾会
发布时间:2019-05-27     作者:沈志冲


消灾会,是南通民间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风俗活动,内容涉及民众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形式上有单家独户的,也有集体的,都是为禳灾驱邪求太平而举办的活动。消灾会又称太平会。


早年间,南通乡间有这么一种习惯,家里有人生了病、受了惊吓等,总要请僮子来“叫叫”,消消灾。人称“叫魂”,也叫“上僮子”“僮子上圣”。病人家属要在神前许愿,如果家人病有好转,就得酒礼三牲,豆腐素供,香烛纸马,谢神还愿。还愿的规模有大有小,请一个僮子的叫“化栏门”,前后只要一两个小时;请两个僮子的叫“度关纸”,需大半天;请三个僮子的叫“小全堂”,敲锣打鼓,从早晨开始一直到傍晚才能结束;规模最大的叫“九表十三圣”,历时三天三夜,参与的僮子数十名,执事复杂纷繁,花费巨大,非豪富之家无力操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有一姓张的大户为讲排场,请僮子做“九表十三圣”,花了大半家产,扎的“库”跟房子一样大,厨房里从早上一直忙到深夜。


另一种形式是集体的,一般以村或某一行业为主体,由会首(乡绅、族长或德高望重的人)牵头,派人一户一户的收取执事费用,这种自愿集资的形式叫“写字”。款子收齐后再约请僮子,商定价钱,确定日期,张榜公布,僮子便如期而至。消灾会名目有五六十种,以神命名的有观音会、玉皇会、都天会、东岳会、灶君会、土地会、龙王会、水母会、财神会等;与老百姓生产生活相关的有开耕会、青苗会、花棚会、丰收会、蝗虫会、求雨会、寿星会、安土会等。


消灾会程序复杂,节目丰富,有内外坛、文武场,说唱念做,音乐、舞蹈、戏剧、杂技,还有绝活表演,方圆数十里的老百姓蜂拥而至,比过年过节还热闹。


消灾会剔除其封建糟粕,还是有些价值的:僮子做会时用的“挂疏”是出色的民间工艺。僮子的“走表”是地道的曲艺和民间歌舞。武僮子的“外坛”融气功与杂技于一体。僮子“做劝”具有戏剧的雏形,比如敬神献酒时唱的“酒歌”,要唱出制酒的全过程:从水稻的落谷下种、莳秧耘稻、车水治虫、收割掼稻、脱谷舂米、淘米下缸、成曲做酒,然后是介绍各种的名酒,饮酒利害得失,男女老幼各种人饮酒后的表现,历史上英雄名人饮酒的趣闻逸事等。再如“刀名歌”,从铁砣下炉,打成各种各样的兵器,由兵器带出历史上使用这种兵器的武将及其英雄事迹。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各朝各代的名人一一点到。从指南针唱到钓鱼钩,从宰猪刀唱到锄头铁锹等各种农具,从缝衣针唱到菜刀铲刀等各种厨房用具,只要与铁沾上边的刀具几乎都唱全了。凡是与农家生产生活有关的皆囊括在内,从酒色财气、日月星辰、春夏秋冬、名山大川、名土特产、福禄寿喜、二十四节气、民风民俗、帝王将相、忠臣义士、节妇孝子、家禽农事、鸡鸭牛羊、花草虫鱼、医药卫生,真是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无一事不歌,无一事不唱。农村中不少民众的文化历史知识,有的就是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的。


消灾会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僮子为了吸引观众,也要尽力穿插一些逗乐节目,如滑稽有趣的“莲花落”、《坐堂审替》等僮子戏,运用谐音、颠倒话、插科打诨等手法引得满堂笑声。武僮子的“外坛”,不仅有民间舞蹈、魔术,还有杂技,如“青苗会”要翻四五张桌子,“求雨会”要卧刀山,“火神会”要舞流星、穿火圈,“安土会”要滚石磙子,另有抓火链、走铁索、过钢丝、上山吊、捞油锅等。这些表演对于长年紧张劳作、身心疲惫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份放松,一种愉悦。古人有诗曰:“秋末最乐是农人,新谷登场笑语亲。准备蒸豚兼斗酒,大家明日赛灵神。”“数杯香饭蔫红莲,谚语喃喃祝告虔。但愿农田十分熟,明秋坛上竞烧钱。”


(作者单位:通州区历史文化研究会)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