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米酒和花露烧
发布时间:2019-05-13     


以前南通的农村里可以说家家户户、年年季季都要做米酒。春天做的喝到过夏,秋天做的喝到过年;两季农忙的时候喝米酒,红白喜事的时候喝米酒,逢年过节的时候还是喝米酒。


虽说现在酒的品种不少,但是到农村里吃饭、待客的还是自己做的米酒,第一实惠、第二好喝。农村里的人觉着“喝酒快活,做酒更快活”,乡下小孩儿一看到家里做酒,就和过年蒸糕蒸馒头一样快活,因为这意味着有蒸饭吃了。


家里做酒一般用糯米,上午浸米,下午蒸,只要火候掌握好,蒸出来的米粒既不破皮又不夹生,做出的米酒质量就好。刚出笼的蒸饭也特别好吃。在做酒的蒸饭好了之后,大人总要趁热捏几个圆子,再包点糖,送到孙子、孙女儿手里。孩子们会学着大人的样子,用新豆油抹抹手,一边捏一边咬,吃得有滋有味的。


自己做酒还可以吃浆糟,不过做酒的人是不怎么舍得给人吃浆糟的,因为民间有一调羹浆糟二斤老酒的说法。把浆糟兑水继续发酵,一个礼拜后就是米酒了。等浮起来的米糟沉下去,这缸米酒就可以分滤灌坛子了。坛子口要用大竹叶盖住,加粗布扎紧了,再用烂泥把口封好。酒糟也是好东西,把它加点儿盐一腌,等到冬春两季,弄些小虾、米粉、葱油拌到一起,讲究的再弄几条小春鱼,放到锅里一炖,味道好又下饭。逢年过节还要把平时不舍得吃的、留下来的肉呀、鱼呀、鸡呀、鸭的,放到酒糟坛子里再闷一段时间,等到家里来客人或者嘴馋想开开荤的时候,就拿出来炖一下吃。这个菜虽然又土又不中看,但是“店里没得这个货”,拿出来是一点都不跌架子的。


以前南通酒厂里做的黄酒有“生坯”和“熟坯”两种。生坯酒一般是做佐料用的,烧鱼的时候放点生坯酒,煨的汤就白得像奶。熟坯酒本地人都叫它“无灰”,有的人还喜欢在酒里加点糖,再放几片生姜炖热了吃。另外,南通还有一种酒叫“十二两四”,就是用老秤十二两的生坯加四两扣陈,自己兑着喝,要比熟坯还好吃。店里打黄酒的工具叫“端子”,有竹子做的和铅锡皮儿做的两种。端子有大小,最小的只能装一两,大的能打一斤。


近年以来,南通本土产的花露烧也颇有名气。


“花露烧”酒如其名,就是露酒与烧酒经特殊工艺混合而成的酒,其酿制有十三道工序:浸米、蒸米、冷却、入缸、下曲、拌料、发酵、烤酒、投酒、存缸、压榨、陈缸、出酒。整个工艺完成需三年时间。因历来南通方言有称“混合”为“花”的习惯,故得名为花露烧。南通土产米酒用本地自产粳米,蒸煮后掺入酒曲,经发酵后酿制而成,但酒精度一般不高。在传统自制米酒工艺的基础上,先人加以改进,在米酒后续发酵阶段,不再兑水,而是兑入烧酒,从而酿制成当地独特的中度美酒——花露烧,代代相传,一直沿袭至今。


花露烧名字雅致,入口醇厚绵甜,风味独特。新酒酒色微黄,陈酿则呈现透明的琥珀色。倒入杯中,能清晰感觉到酒质的绵厚。满杯时,会在杯口凸出一道弧线。入口则温润甘甜,酒意绵远。初尝花露烧,往往会因为她的绵爽而多喝,却不意它绵中藏刚,后劲十足。有些自恃酒量大的,十有八九都中其招。正如南通这座城市一样,兼具了南方的婉约和北方的豪爽。


e0c54bf58806ab3340ecbdaf87e72df0_副本.jpg


2014年,花露烧被公布为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酿制艺人杨振强也被先后认定为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杨家祖上世代以米酒及花露烧酿制为生计,其酒香醇周边地区远近闻名。曾祖凌汉章,祖籍港闸区陈桥乡褚桥村,出生于1902年,以所酿花露烧酒为世人所称道。其子凌伟民继承父业,技艺娴熟,凌伟民今年91岁高龄,通过近80年米酒及花露烧酿造经历,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并将该传统技艺传于其子凌建新(已故)。


杨振强师从祖父凌伟民,通过十余年酿酒生产实践,在沿袭传统花露烧酿制技艺的同时,对南通地区酿酒技艺有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他在全盘继承传统花露烧酿造技艺的基础上,经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指导,对花露烧酿造工艺进行了一定的改良,在保持传统花露烧酒色、香、味的基础上,使花露烧酒中杂醇油的含量降至原来的50%,改变了传统花露烧饮用后极易“上头”的毛病。


 对于喝花露烧或者米酒上头,杨振强也有窍门。杂醇油怕热,只要将米酒或者花露烧放入热水中闷上一会儿,时间越长,杂醇油含量越低,也就越不易上头,但是酒的口味,也会随杂醇油的消散,变得寡淡无味了,所以这个度,就只有喝酒的人自己控制了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