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党建党
自1967年初“造反派”夺权以后,南通各地各级的党组织基本上停止了活动,广大党员也都停止了组织生活。
1967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已经成立革命委员会的单位恢复党的组织生活的指示》。12月2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整顿、恢复、重建党的组织的意见和问题》,要求各地在整党中,“虚心听取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的意见”,“要吸收那些朝气蓬勃、富有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勇于在阶级斗争中冲锋陷阵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入党”。
1969年4月,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指导思想,使“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同时,党的九大提出党的整顿和建设问题,提出“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最广泛、最深刻的整党运动”。此次整党建党的目的是对因“文化大革命”冲击而停止过组织生活达3年之久的党员和党组织进行整顿和重建。整党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五十字建党大纲”(即党组织应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和“吐故纳新”两个批示。
九大结束以后,南通和全国各地一样,将“九大”精神作为全党工作的指导方针,迅速组织学习。1969年5月8日至15日,南通专区革委会和南通市革委会联合召开党员代表会议,传达“九大”精神,会议历时8天,传达到公社一级。16日,各县分别召开大队革委会主任以上的党员代表会议,人数在4000至6000人不等,并由县、区、社干部组成报告团,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九大”精神。全面贯彻“九大”路线,使得“左”的思潮继续泛滥,“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1968年7月,江苏省革委会发出《关于整顿、恢复、建设党的组织的通知》,要求把“整党建党同革命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本单位‘斗、批、改’和‘三忠于’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阶级斗争的烈火中整党”。
1968年8月27日,南通专区革委会发出《关于整顿、恢复、重建党的组织的通知》。南通地、市和各县革委会先后召开全委扩大会,要求在清理阶级队伍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由点及面地进行整党工作,逐步恢复党的基层组织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整党建党工作的领导,南通市革委会于1969年1月成立整党建党领导小组,南通专区革委会也于1969年3月成立整党建党领导小组,各县整党建党领导小组也于此前后相继成立。
到1969年6月5日,南通专区应开展整党建党的6160个支部,已有6119个支部开展了整党建党运动,占支部总数的99.3%,其中3118个支部已恢复组织生活,占50.6%;每个县都有一两个单位试点性地进行了吸收新党员的工作,已吸收新党员27名。至1971年6月,南通市230个单位、588个基层支部中,已有93%的基层单位建立新的党组织,发展新党员142名。至1972年7月,南通的“整党建党”工作已取得相当进展:全区应建299个基层党委,已建297个;应建6685个支部,已建6681个;1969年二季度以后发展8804名新党员,其中1972年新发展2121名;普遍建立、健全了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到1973年召开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时,此次整党建党工作基本结束。
在整党工作中,南通各地把思想整顿放在首位,以毛泽东同志“五十字”建党纲领为指针,以斗私批修为纲,狠抓大学习、大批判,层层大办新党章学习班,大搞回忆对比,实行开门整党。在思想整顿的基础上,进行了组织整顿,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由于受“阶级斗争为纲”和“左”的思想支配,许多人被诬为“叛徒、特务、走资派”而被清除出党或挂起来。有的单位把一些不该定性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定成了“历史反革命”,有的单位把一些人偶尔说错话和一般错误言论当成“恶毒攻击”和“思想一贯反动”来定性,对这些人的组织处理普遍定性偏高、处理偏严,有些处理决定还严重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众多老党员、老干部以“吐故”的名义被清除出党,一些干部被开除回家后,当地把他们当成“四类分子”看待,不准参加政治活动,不准他们和社员享受同等待遇。在调整充实各级党组织的领导班子时,改变了党一贯要求的“德才兼备”的标准,突出了毛泽东同志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项条件”和林彪的选拔干部的“三条标准”,把忠不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作为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标准。特别要求纠正那种对新生力量(“造反派”的代名词)“不称心、不放心、不关心”的思想,致使一批“造反派”头头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在发展新党员的工作中,一些靠造反起家的人以“纳新”的名义混入党内,并取消了预备期(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取消了新党员预备期的规定),为他们直接进入党的各级领导岗位开了绿灯,造成党组织的严重不纯,给党的建设带来严重的影响。
地、市委的重新建立
随着“整党建党”运动的开展,南通地、市党组织的活动逐渐恢复。
1969年7月,经上级党委批准,中国共产党南通专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中国共产党南通市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相继成立,代行党委职权。其后,专区革委会和市革委会所属工作机构及下属各单位也相继成立党的核心小组和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1971年3月28日至4月3日,经中共江苏省委批准,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南通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中共南通地委为中共江苏省委的派出机关,一般不召开党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特殊历史条件下召开的,以后未再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617名。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南通地区第一届委员会委员40名、候补委员13名。在53名委员和候补委员中,原地委委员仅5人,一些造反派头头、搞打砸抢和派性严重的人进入了第一届南通地委。4~5月,南通专区各县也相继召开了党代表大会,选举成立县委。6月,地区直属机关党委恢复。
1971年6月14日至18日,经中共江苏省委批准,中国共产党南通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500名。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南通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36名,候补委员7名,原市委委员中仅有3人当选,一些造反派头头、搞打砸抢和派性严重的人进入了第五届南通市委。
中共南通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和南通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是在党的“九大”错误路线指导下召开的,会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极“左”做法,对南通地、市的实际状况作了错误分析,提出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深入开展“批修整风”运动,掀起活学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的新高潮;高举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之纲,继续搞好各条战线的“斗、批、改”;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继续全面执行“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方针;深入进行战备教育,继续抓紧战备工作,充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认真完成“整党建党”任务,搞好党的建设,进一步发挥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由于大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特殊的历史时期召开的,因而所制定的工作任务和指导思想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充满“文化大革命”“左”的理论,但毕竟使瘫痪4年之久的各级党组织得到恢复、重建,大多数党员,特别是老党员的党组织生活得到恢复,对以后反对和抵制各种破坏活动、稳定局势、扭转党组织的瘫痪和混乱状态发挥了一些作用。
1972年4月24日,《人民日报》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发表社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社论针对“文化大革命”中老干部遭受打击迫害、冤假错案遍及全国的事实,重申党的干部政策,强调指出:“要相信90%以上的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中共南通地、市委和各县县委在传达中共中央有关文件的同时,认真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学习中央文件和社论,以“三个基本原则”(即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和“一个方针”(即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学习重点。根据中央精神,南通地、市迅速解放了一大批老干部,并及时分配适当的工作。其后,执行支左任务并进入各级地方领导机构的军代表于1973年至1975年间先后辞去领导职务撤回部队,地、市委和各县县委领导人均由地方干部担任。
1975年全面整顿中坚持与发扬党的传统
1975年1月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后,由于周恩来总理病情加重,中央决定由邓小平副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不久又主持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邓小平同志根据毛泽东主席提出的要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明确而坚定地提出进行全面整顿的指导思想,对工业、农业、财贸、文教、科技、军队等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以消除“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动乱。邓小平同志首先选择以解决徐州铁路分局的问题作为铁路整顿的突破口,疏通严重堵塞的京沪、陇海铁路的运输。1975年3月5日,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发出在全国铁路系统进行整顿的号令。刚刚上任的铁道部长万里亲赴徐州,在江苏省委配合下,立即展开大刀阔斧的整顿工作。
中共南通地委和市委根据省委部署,从3月中旬开始,组织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和万里在徐州的多次讲话以及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克服派性的四项规定,推动市、县消除派性、落实政策和各行各业进行全面整顿。
3月19日,中共南通市委召开万人大会,传达中共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关于学习理论、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要求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克服派性,增强党性,落实对老干部、老英雄、老工人和技术骨干的政策,调整充实领导班子。
南通的整顿工作,首先是从思想上开始整顿,主要方法是放手发动群众,直接依靠群众解决问题。举办学习班,采取典型示范、领导带头等方法,联系本地实际,批判派性,进行团结的教育;端正各级领导的思想政治路线,增强党性,克服派性,以毛泽东提出的“三要三不要”(即“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的基本原则为武器,弄清什么是大局,什么是小局,什么是党性,什么是派性;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扩大教育面,缩小打击面,对群众坚持正面教育,提倡各自多做自我批评,对少数坏人和帮派势力坚决给予打击,并充分利用其反面教员的作用,在群众中进行批判。接着,南通对各级领导班子、工作机构和基层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和整顿,调整后的地、市委和各县县委积极抓好组织整顿,把克服派性和“软、懒、散”、建立强有力的各级领导班子作为组织整顿的任务。
在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的基础上,地、市委进一步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政策。根据南通地区和南通市的实际情况,落实政策工作的重点是解决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问题,对1970年以来开展的“清队”、整党、“一打三反”、清查“五一六”运动中的案件进行一次普遍的复查复议工作,为遭到错误审查批判的人员进行平反和政策落实。与此同时,对老干部、老工人、老劳动模范和技术骨干落实政策,动员科技人员为实现“四化”贡献力量。
通过思想和组织上的整顿,南通地、市开始出现安定团结努力搞好生产的新局面。南通地、市委加大力度整顿生产管理秩序,组织大干快上,巩固和发展好的形势。地、市委多次召开“抓革命、促生产”誓师大会,号召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争取全面和超额完成国民经济计划。
经过全面整顿,南通地区和南通市的社会秩序趋于稳定,工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1975年,南通地区工农业总产值为619965万元,比1974年增长了3.83%。南通市1975年的工农业总产值为177779万元,比1974年增长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