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三)
发布时间:2018-09-11     


日伪经过一番密谋策划后,于一九四三年四月初,对苏中四分区开始了所谓“第一期清乡地区第一次工作”,即“军事清乡”。日伪一开始就投入大量兵力,构筑封锁线,进行“军事清剿”,企图一举消灭我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为“政治清乡”扫清道路。


按照预定部署,四分区军民奋起反“清乡”。将主力部队拉出“清乡”区,相机作战,使日伪“清剿”扑空;同时,积极开展群众游击战,地方武装、区队、民兵、短枪队积极活动,惩处汉奸、特务。破击日伪封锁线,使日伪“军事清乡”的目的未能达到,整个步骤错乱。

 


反“军事清剿”

 

三月底至四月下旬,日伪接连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清剿”。


三月三十日至四月五日为第一次。日军和部分伪军共计两千多人,同时从金沙、九门闸、三余和掘港等据点出动,分进合击四分区领导机关和部队经常驻扎的南通县中部地区,在东社、杨港、二窎、骑岸、双墩、十总店、新河边方圆四五十里内,占领大小市镇,断绝交通,严密封锁,反复梳篦,挨户搜查,尤其对部队常驻的地方,搜索更加严密,翻箱倒柜,连床底下、锅灶炉里都一一搜查过去。但新四军主力部队早已转移,日伪枉费心机,扑了一空。四月一日至二十五日,日伪进行了第二次“清剿”。日军机动部队六百余人,从白蒲、丁堰等据点出动,到如皋县汤家园地区骚扰,数日后又转向通中。在金沙、三余日伪军配合下,分成十几路进行“梳篦清剿”,仍一无所获。日伪以为新四军主力部队已转移到海启,梦想在黄海之边将新四军一举加以消灭,于四月二十日至二十六日,进行了第三次大“清剿”。这次“清剿”,日伪除使用了原来的机动部队之外,还从南通城抽调日军四百余人开赴海启,协同作战。日伪军从海中、海东一直“扫荡”到黄海边,结果又扑了空。


日伪在“清剿”中,对根据地人民施以种种暴行,进行残酷的血腥镇压。他们每到一处,就搜捕我党员、干部和民兵,捕捉壮丁,强拉民夫,奸淫烧杀,抢掠财物。仅在通中就有数百名妇女惨遭侮辱,被抓走壮丁三百余人,稍有反抗者,即遭惨杀,手段极其残忍。日伪还组织所谓“宣抚队”,宣传“‘清乡’是保护老百姓”、“清新四军不清老百姓”等欺骗口号,企图借以蛊惑人心。


五月,日伪在大规模军事“清剿”后,分兵占领农村市镇,构筑据点,控制主要交通线,把根据地分割成了许多小块。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清乡”区内的据点由四十三个增加到九十九个。日伪依托据点,频繁出动“清剿”。日伪军只要有一处报警,他们邻近据点里的部队便立即出动,分进合击,对我实行围歼。同时,在据点附近推行伪化措施。


四分区广大军民与日伪的“军事清乡”展开了英勇机智的斗争。日伪“清剿”前,分区主力部队和各县警卫团,采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术,避实击虚,挺进到日伪占领的地区和交通线上相机作战,先后袭击或攻克了唐家闸、聚星镇、古坝,七星镇等据点,并在双甸至岔河、马塘至掘港、林梓至白蒲公路上以及九总渡等处伏击了调动中的日伪军(详见一九四三年六月六日吉洛《两个月的“清乡”与反“清乡”》)。当日伪开始“清剿”时,四分区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已转移到日伪“清乡”圈外。留在日伪“清乡”圈内坚持斗争的仅有南通警卫团一个连、通西独立营、东南警卫团二连。如皋警卫团一部则活动于日伪“清乡”圈的边缘地区。坚持在日伪“清乡”圈内的精干武装,依靠人民群众,灵活穿插,机动游击,使日伪合围、梳篦处处扑空。


跳到“清乡”圈外的主力部队,积极寻找战机,相机袭击,不断打击着日伪,有力地配合了“清乡”圈内军民的斗争。三旅七团在团长严昌荣、政委彭德清率领下,为击破日伪抽调伪二十二师增兵四分区的阴谋,五月,连续发动攻势,在兴化、东台境内,攻克钓鱼庙、黄庄,奇袭戴家窑,迫使该部不能南调,减轻了四分区的军事压力。南通警卫团一部,由副团长罗桂华、政治处主任韩念龙率领,在“清乡”圈边沿地区的平潮、白蒲一带打击日伪,曾击坏张北生乘坐的汽车,击毙了他的随从人员。


日伪军事“清剿”未能达到目的,内部矛盾加剧,日方归咎于伪方联络不够,要求伪方与其“密切联络,供给情报,使日军工作得以便利”。伪方则抱怨没有“人事地利”,“情形尚有隔阂,新四军出没无常”。新老派汉奸之间内讦也日趋激烈。五月中旬,日本中国派遣总司令畑俊六,日军十三军团参谋长木下和小林信男以及李士群等日伪军头目急急忙忙飞抵南通城协调矛盾,为部属打气。


在反击日伪“军事清剿”中,人民群众在日伪淫威面前,将生死置之度外,千方百计地掩护干部。一次,日军包围了通中地区一个村,将几百人赶到一起,胁逼群众指认党员、民兵:“谁不指认就杀谁的头!”一连三个群众被杀了,日军得到的回答仍是“不知道!”南通县二窎乡乡长葛锦怀的妻子被日伪捉住,日伪对她百般折磨,她坚不吐实;如皋马北区沙村乡乡长顾尊山不幸被捕后,日伪用尽酷刑逼他交出民兵,农抗会员名单,顾尊山坚贞不屈,壮烈牺牲。


按照苏中区党委的统一部署,苏中各兄弟分区军民积极作战,给四分区反“军事清剿”以大力支持。五月中旬,伪如皋警卫总队朱开聪部三个连,在三、四分区交界处的腰庄构筑据点,企图切断三、四分区的交通联系,二十日,三分区主力部队将该据点一举摧毁,歼灭大部分守敌,并重创白蒲增援的日伪军,重新控制了这条交通线。

 

 

击破日伪“强固封锁”

 

日伪为了割断“清乡”区内外的交通联系,围歼抗日武装,制造抗日军民心理上的恐怖,在进行“军事清剿”的同时,开始大规模地构筑竹篱笆封锁线。


日伪视封锁为“清乡”的“三大法宝”(封锁、剔抉、编查保甲)之一。在《清乡工作实施纲要》中规定:“开始讨伐扫荡时,对工作地区外施行封锁。”“警戒任务在日本军之支配下由中国方面军队担任之。”并制定了详细的构筑封锁线计划,调配了兵力,筹集了毛竹等大批封锁器材。在南通、海门、启东、如皋建立了封锁管理所,由伪特别区公署主任兼任封锁管理所主任。四月下旬,日伪沿“清乡”区边沿开始构筑封锁线。西面,以天生港为起点,经平潮、白蒲、林梓,至丁堰。北面,以丁堰为起点,经双甸、岔河、潮桥、马塘、掘港、南坎,直至黄海边的鲍家坝,沿线构筑竹篱笆约三百里。竹篱笆两旁田里道的高秆作物全被砍光。除竹篱笆以外,还建立了许多碉堡、瞭望哨。南面,沿长江岸边,封锁了大小口岸,仅留少数孔道,派兵把守,严密盘查。东面,占领了沿海集镇,控制了交通线,封锁了路上与海上交通。日伪在整个封锁线上,设大检问所四十六个,小检问所一百多个,大小检问所都派兵驻守,配备了所谓训练有素的检问人员四百五十多人(详见一九四三年六月七日钟民《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规定大检问所可以过人过物,小检问所只准过人,不准过物。通过检问所,行人需有“良民证”、“居住证”,物资需有“出入证”。日伪一再吹嘘:“篱笆打成功,‘清乡’便成功。”“篱笆打好了,新四军跑不了。”


日伪构筑封锁线,给群众带来了巨大灾难。当时流传着一首民谣:“竹篱笆,硬分家,南边田,北边家。粮田荒芜没法种,种好的粮食吃不到它。”群众通过检问所,常常受到人身侮辱、敲诈勒索,一些农民因种地、放牛羊,在穿越篱笆时惨遭杀害。


四分区军民积极响应地委“不让敌人打篱笆”的号召,多次袭击运输封锁器材的日伪军,烧毁封锁器材。在日伪抓人构筑篱笆时,青壮年群众纷纷躲避他处,不能躲掉被抓去的,就消极怠工,拖延时间,或故意浅插,以利我日后破坏。区队民兵经常出其不意地袭击监筑的日伪军,群众乘机一哄而散。日伪威逼群众组织护笆队巡逻报警,“护笆队”暗中掩护抗日军民破击、焚烧篱笆,有时还编造假情报,使日伪真假难辨。在开展破击战中,抗日军民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如先将固定篱笆的木桩拔起,再套上绳索将篱笆成片拉倒;或者在篱笆上套上油箍,放火焚烧;为了对付巡逻的伪军,抗日军民有时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将警戒的伪军引开后,再突击予以破拆。五月,地委总结推广了各地的经验,把破击战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由小规模的破拆,发展到几个乡几个区的联合行动。三分区如西县蒲西区一次就将白蒲到林梓一线的竹篱笆全部拆毁。如皋双岔北区先后参加破竹篱笆的群众达五千多人次,各县短枪队经常挺进到交通线上,深入到日伪据点里,捕杀日伪重要的封锁人员。三余大检问所主任陶洁,五月八日去南通城开会途中被我南通短枪队处死。对驻守在封锁线上的伪军,各地展开了政治攻势,使封锁人员情绪低落、惶恐不安。九门闸检问所主任在一封家信中写道:“在此希望全无,我几次提出辞职,但上峰坚持不允,再三挽留,同事亦苦苦劝留,因恐我走之后,其他各位亦将离此他去,因此,我无法脱身,只得静待机会。”


在苏中区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六月十七日和七月一日,三、四分区同时发动了封锁线两侧的群众,进行了使日伪为之丧胆的声势浩大的破击战,把反封锁斗争推向了高潮。


七月一日夜,三、四分区四万多群众和民兵,在主力部队、地方武装的掩护下,在各级干部的带领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在二百多里长的封锁线上进行大破击。锯倒电杆,收缴电线,挖毁公路,火烧篱笆。其实,到处火光烛天,宛如一条望不到头的火龙。竹子的爆裂声,伴随着人们的呐喊声、欢呼声,响彻云霄,显示了群众游击战的无比威力。日伪军龟缩在碉堡里不敢出动,眼睁睁地看着惨淡经营了三个月的竹篱笆被毁坏殆尽。这就是名扬苏中的火烧竹篱笆。事后,延安《解放日报》在头版头条作了报道,鼓舞激励了反“清乡”军民。此后,日伪虽陆续补筑篱笆,但由于遭到抗日军民的反复破击,加之日伪经费不足,毛竹等封锁器材来源困难,在不少地方仅用细竹竿、芦柴一插了事,封锁线已是徒具形式而已。


四分区东临黄海,近海沙洲多,日伪的舰船难以航行,加之,海岸线长,日伪兵力有限,难以控制。这对抗日军民在沿海地区活动,开展海上交通十分有利。早在四分区开创时期,为了保护渔民生产,发展海上交通,就妥善处理了海匪武装问题,并组建了海防团(海防团属苏中军区建制)。在反“清乡”斗争中,海防团利用广阔无垠的黄河,与日伪周旋,沟通“清乡”区内外的联系,护送干部、部队等南来北往,并经常派出武装船只北上山东,南下上海、浙江一带,运输大批重要的军用和民用物资。


 

锄奸斗争和群众游击战的兴起

 

四分区军民在反日伪“军事清剿”、反构筑封锁线的斗争中,大力开展了锄奸活动。在此基础上,兴起了群众性的游击战。


一九四三年四月一日,苏中四专署宣布实行抗日戒严。同日颁布了《反“清乡”期内紧急治罪条例》。《条列》规定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利益,惩治汉奸、敌特的破坏,对“国人皆曰可杀”的汉奸、特务,处以极刑,并授予区级以上政府和民众团体以执行之权。


日伪鼓吹“以特工治天下”,把特工作为“清乡”的急先锋,建立了以姜颂平为头目的“特工总部江苏实验区苏北分区”和由张北生、孙永刚为头目“国民党苏北清乡地区党务办事处政治工作团”。他们与一些反动地主、地痞流氓和坚持反共立场的国民党人员相勾结,盗窃军事情报,暗杀抗日干部,策动自首,建立特工网,破坏抗日军民的反“清乡”斗争,因此,必须坚决予以镇压。


在锄奸斗争中,民兵和群众采取盯梢、诱捕、“扎粽子、包馄饨”(即把捕获的奸特捆绑后,沉入水中淹死)、“背娘舅”(即采取突袭的手法,用绳索从背后套住奸特的脖子,将其捕杀)、“老鹰捉鸡”、“赶鸡入窝”等办法捕杀奸特,使其陷入抗日军民布下的天罗地网。在如皋,游击队捕获了马塘伪警察署署长;在南通,一对老年夫妇也捉住一名伪“清乡”人员。对捕获的奸特,有的当场处死,有的游街示众,有的公审后处决。据统计,四、五两个月,全区共处决特务、汉奸二百七十四人,其中伪区职以上人员即达二十多名。


在群众性锄奸斗争中,短枪队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日伪开始“清乡”前,根据粟裕的指示,四分区从部队和公安部门抽调了一些政治上坚定、富有作战经验的人员,配备了短枪,组建成精悍的分区“政治保卫队”(群众称为短枪队),由四专署公安局局长陈伟达领导活动。各县也组建了短枪队,海启“东南行动大队”由黄辉、赵一德领导,“南通政治保卫队”由杨勇伟等领导,如皋短枪队由刘中、蒋德龙等领导。六月份,苏中军区从一、二、三分区各抽调一个短枪排,组成短枪队,到四分区活动,归陈伟达统一领导。


短枪队的主要任务是深入据点镇压日伪的重要“清乡”人员,以震慑日伪,振奋抗日群众,正当日伪在南通县通中地区疯狂“清剿”之际,四月二十日夜,南通政治保卫队队长杨勇伟带领队员,潜入南通城附近戒备森严的天生港,将催运封锁器材的如皋县岔河大检问所主任凌月东击毙在旅馆里,接着又潜入四甲坝据点,把作恶多端的伪南通特别区公署第九区区长朱崇汉和保甲指导员梁振强抓出据点。南通短枪队还在唐闸附近的十里坊,抓住一名伪军排长。短枪队根据他提供的情报对日军组织了一次伏击,击毙了一名日军,活捉了一名翻译。在东南地区,短枪队的活动也很活跃,一九四三年四月初,东南行动队进入启西区三丫支镇据点,镇压了上任仅半天的七乡“清乡”办事处主任孙祖贤,不久,行动队在海东区队的配合下,采用里应外合的办法,深入曹家镇据点处决了死心塌地为日伪效劳的“四乡联合办事处”主任徐宝明。


短枪队英勇机智,深入虎穴捕杀敌伪重要“清乡”人员,大大鼓舞了群众的斗志,使日伪“清乡”人员的骄横气焰有所收敛,南通县余西、金沙等地区,除紧靠据点的地方外,没有人敢为日伪做事。金沙日伪找伪乡长去受训,找来找去找到八人。而这八个人中,四个是伪乡长的所谓代表,有两个是受抗日政府派遣打进去搞地下工作的,另外两名则在受训后就声明不干,跑掉了。“清乡”头目张北生住在重兵把守的南通城,送客出门也只走三步。海门茅镇特工头目躲在据点是三个月不敢外出。伪政工团员纷纷请长假、开小差。一些伪行政人员躲在南通城里迟迟不敢去县、区就任。


在粟裕提出的“每月每乡每支部消灭一个敌人”的口号鼓舞下,广大民兵纷纷拿起钉耙、锄头、铁叉伺机捕杀单独活动的“清乡”人员。区队、乡基干民兵等在群众掩护下,运用多种战术袭扰日伪军。当日伪军驻扎时,利用黑夜,摸到日伪军驻地附近,东打一枪,西掷一个手榴弹,有时还把爆竹摆在煤油桶里燃放,搞得日伪心惊胆战。当日伪下乡“清剿”时,民兵们则利用人熟地熟的有利条件,捕杀离队单独活动的日伪军,或将小股日伪军引入伏击圈,加以歼灭。对于一些远离交通线,且兵力单薄的小据点,区队、民兵带领群众把它团团围困起来,断绝其通讯联系,切断其粮草供应,破坏其水源,迫使受敌撤退。有些地方的民兵还学习短枪队,化装进入据点用小锸子刀捕杀敌人。他们就是这样,依靠大无畏的拚搏精神,对付装备精良的日伪军,积小胜为大胜,不断地消耗日伪的有生力量,一九四三年四、五两个月中,四分区抗日军民主要战斗计五十多次,毙伤日伪三百八十五名,俘虏三百七十多名,捕杀“清乡”人员和特工一百五十二名,平毁碉堡四十三座,毁竹篱笆一百八十里,缴获步枪三百八十二支,机枪一挺,掷弹筒三个,破击炮一门,子弹万余发(详见一九四三年六月六日吉洛《两个月的“清乡”与反“清乡”》)。在这第一个回合的斗争中,抗日军民在斗争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增强了斗争的信心,日伪军事“清剿”未能达到目的,但也有某些进展,如建立了区以上的“清乡”机构,占领了大批市镇,在一些地方开始编查保甲。这段时间,日伪军、特别是日军的有生力量还未受到严重打击,整个反“清乡”斗争仍处于日趋紧张的阶段。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