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吴亚苏:深受哥哥吴亚鲁影响
发布时间:2018-09-08     


抽刀断水水更流。


徐芳德牺牲后没几天,南通特委决定汤士伦接任县委书记。并派原任县委书记、现任特委委员、农委会书记吴亚苏回如皋协助领导。


吴亚苏又名吴印,字仰之,化名剑波,1907年出生于如皋县潮桥镇(今属如东县)。吴亚苏从小就受到父亲吴璜(字绍穆,前清举人)的良好教育。其父为人正直,旧学根底颇深,酷爱画梅、咏梅,以梅花自喻。他常以自己所作的“大石压梅花,梅枝愈向上,愈压花愈奋,到处香无恙”等咏梅诗词引导子女,希望他们能够具有梅花的品质。


吴亚苏自幼伶俐活泼,天资过人。他八岁时就读于如皋县第四国民学校(今如东潮桥小学)。后转至马塘高等小学,毕业后考进如皋县中。


受父亲影响,吴亚苏不但毛笔字写得很好,爱唱歌,还会拉胡琴、吹长号和短笛。尤好京剧,这是哥哥吴亚鲁教的。

1923年秋,吴亚苏随哥哥吴亚鲁转学到徐州中学读书。


如果说,吴亚苏受父亲的教育不小,那么可以说,他受大9岁的哥哥的影响更大。


吴亚鲁是南通地区最早的中共党员。


吴亚鲁名肃,亚鲁是他的字。他曾在如皋师范学堂读书,毕业后在金沙小学教书半年。1920年,吴亚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高等师范教育专修科。


在南京求学期间,《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打开了吴亚鲁的眼界。他积极参加李大钊等创办的少年中国学会,努力追求革命真理,投身革命活动,逐渐成为革命者。


1922年4月23日,吴亚鲁等召集团员会议,酝酿地方团的章程,当场推定4人负责草拟《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章》。5月5日,吴亚鲁等24名团员在南京高等师范梅庵(今东南大学内)开会,正式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章》。吴亚鲁被推选为青年团南京地委的主要负责人。


5月21日,吴亚鲁又积极参与组织了公开的南京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不久,吴亚鲁在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离中共建党还不到一年时间。


1922年春,也就是在吴亚鲁入党前后这段时间里,旅宁如皋学友会在南京清凉山开会,决定组成一个社团。旅京、沪、通及如皋本地的青年,赞成入社的达40多人。


当年暑假,吴亚鲁回到家乡,积极开展宣传活动。8月27日下午,他联络邀请了旅外地及本地学生50多人,正式成立了以反帝、反封建为宗旨的进步团体“平民社”,并于11月1日创办半月刊《平民声》,自任主编。


在《平民声》创刊号上,吴亚鲁发表了《小学教师团结论》,强调“必须有团结的力量——一个阶级团结起来的实力”,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其时影响颇为广泛深远。


与此同时,吴亚鲁又积极联合潮桥附近的一些青年,组成“潮桥青年学友会”,刊行《潮桥青年》,揭露土豪劣绅的罪恶,传播革命思想。苏德馨、叶胥朝、陆植三,以及吴亚鲁的表弟丛允中、弟弟吴亚苏等一批青年,就是在其引导下投身革命的。


其时,吴亚苏不仅参加了潮桥青年学友会,还协助吴亚鲁创办进步刊物《潮桥青年》。


吴亚鲁是南通地区江海平原上第一个播撒下革命火种的人。1924年夏,平民社在掘港召开年会,吴亚鲁到会宣讲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传播革命思想。


吴亚苏则是受吴亚鲁革命思想影响最深的人。


俗话说,跟哥哥进城。吴亚苏从小就喜欢跟着哥哥玩。只是后来吴亚鲁出去上学了,吴亚苏没办法跟随。但是只要哥哥一放假回来,吴亚苏就紧跟吴亚鲁,哥哥跑到哪里,弟弟就在哪里出现。无论是在开会、座谈、侃论时事,还是编辑、撰稿、揭露土豪劣绅。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吴亚苏从哥哥身上学到了不少人生知识,特别是革命道理。


怎样才能经常与哥哥在一起呢?吴亚苏终于抓住了机遇。


1923年夏,吴亚鲁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就在此时,党派吴亚鲁到徐州去开辟工作。去徐州前吴亚鲁回到如皋家中。听到哥哥与父亲谈去徐州工作之事,吴亚苏想机会来了。他先后说服哥哥和父亲,随吴亚鲁转学到徐州中学读书。


原本按照吴家的条件,吴亚苏应该在如皋县中上学更好。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如皋中学,应该比徐州的中学基础好,再说有家庭的照顾,生活也方便得多。吴亚鲁一个25岁的小伙子,生活上自我照顾也可能不够周全,再带上一个16岁的弟弟,将会更加困难。


然而,从培养革命接班人的角度来看,就完全能够理解了。


吴亚鲁把吴亚苏带在身边,不仅能够辅导弟弟的学业,而且可以注重对他的革命熏陶。


吴亚鲁到徐州后,以省立第三女师教员的身份为掩护,组织学生阅读《新青年》《向导》和其他进步刊物。后来他又走向社会,将革命宣传扩大到徐州7所中学、部分小学和铁路工人中,发动青年开展革命活动,建立进步团体组织,培养考察了一批积极分子,初步打开了工作局面。


经团中央批准,1924年6月1日,吴亚鲁在户部山召开团员大会,成立了徐州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自己担任书记部主任。12月,团支部扩建为青年团徐州地委,他任书记。


1925年1月26日,吴亚鲁以徐州团组织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海五卅惨案后,吴亚鲁领导党、团员发动群众,全力开展声援活动。他与未婚妻苏同仁在三女师掀起学潮,赶走了压制学生运动的顽固派校长。


遵照团中央指示,吴亚鲁在团内秘密成立了党支部,由他兼任书记。

由于吴亚鲁在三女师驱赶校长的斗争中暴露了身份,7、8月间,上级党组织为保护他,便调他去河南郑州豫丰纱厂从事工人运动。不久又调往南京。


1926年4月,中共南京地方委员会成立时,吴亚鲁任宣传委员。


下半年,吴亚鲁受组织派遣,参加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到了武汉,在叶挺部队工作。随后他与爱人苏同仁一起参加了南昌起义……


哥哥吴亚鲁的革命活动,吴亚苏不仅听到、看到了,而且积极参与其间。可以说他是一边读书,一边参加当地的革命斗争,思想觉悟提高很快。


1924年,吴亚苏在徐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春夏之交,也就是在五卅运动期间,吴亚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时,吴亚苏也是徐州非基督教同盟的积极分子,他以各种形式揭露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国的罪行。


吴亚苏还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徐州中学支部的领导成员,积极参与发动了反对该校反动的训导主任耿玉璞的学潮。同时,在追悼孙中山先生、声援五卅运动等革命活动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


1926年,吴亚苏考进上海邮务海关学校英文专修科。这期间,他与中共江苏省委接上关系,继续秘密从事党的活动。


按理说,吴亚苏家庭富裕,如今又考上这么好的学校,如果顺其自然,应该是生活美满、前程似锦。


然而,吴亚苏并不满足于个人目标的实现,而有更高的追求。


几千年来,人类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兴盛与衰微,辉煌与悲怆,和风丽日与腥风血雨……有多少事如烟而逝,多少事流传百代,多少人浮沉史海,多少人悄然而去……


重大历史进程开始时,人们往往并不能完全意识到广阔的时空和地域内涵。若干年后回眸,方觉原来身在其中。作为个人,也许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的到来,但是,幸福实现于追求的过程中,在这过程中有快乐也有痛苦,但却能让人真正地感受到幸福。吴亚苏所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前途和幸福。自从他在党旗前宣誓的那一刻起,他已经把自己的身心,无条件地献给了中国最壮丽的革命事业。


在上海的学业结束,1927年,经共产党上级党组织安排,吴亚苏偕妻子张红凤一起调往武汉,从事党的工作。


同年7月15日,汪精卫等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召开“分共”会议,决定同共产党决裂,彻底背叛了孙中山制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纲领。随后,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屠杀。吴亚苏的爱妻张红凤在斗争中不幸牺牲。


然而中国革命不会停止。吴亚苏强忍悲痛,将刚出生的孩子取名吴秀平,并托付给一个工人家庭,自己继续踏上革命征途。吴亚苏先调在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担任密件抄写工作,后至安徽六安地区协助胡苏民开展青年运动。据说,吴亚苏在上海期间,还曾在报馆做过记者。无论做什么工作,他总是以革命为己任。革命便是他的生命哲学,战斗精神已经融入他的血液之中。


是金子,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发光!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