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清明时节
发布时间:2023-05-30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它既是节气,又是重要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也叫三月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因为清明与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清明扫墓祭祖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流行这样的观念——“国之大事,惟祀与戎”,意思是说祭祀祖先和众神,是与通过武力手段平定天下同等重要的家国大事。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对先人的祭祀本质上是一种道德信仰,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冯友兰曾说:“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谁都清楚,祭奠的酒馔“一滴何曾到九泉”,但我们却相信亲人、先祖能够领受我们的情意与祭奠,这种庄重的仪式是一种情感的、诗意的、道德意义上的真实。


清明又名“踏青节”,清明时节正值春回大地、草木皆绿之日,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此时微风徐来,绿意葱葱,最宜移步远足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所以古人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历代文人墨客中有许多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淳朴的乡村风俗画,读后令人神往。宋代诗人黄庭坚也有一首《清明》诗:“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诗人生动地描绘了这一节令到来时,万物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与杜牧诗可谓相映成趣,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清明也有不少传统的经典食品,青团和印糕是家乡人必吃的两种清明美食。清明时分,许多村民都会采来蓬蒿或艾草,挤出青汁,揉在米粉里,做成豆沙芯的圆子。这圆子的那份清香,那份甜糯,在日长遥遥的春日里,绝对是一道诱人的美食。青团和印糕也是祭祖用的贡品,据说拿回来给小孩子吃了会更有力气哦。清明节,许多家庭还有腌制咸鸭蛋习惯,据说小孩子吃清明节期间腌制的咸蛋一年内不会发热。


清明时节,不仅神圣庄严,春天的气象还让我们的心轻舞飞扬。这个沉重与喜悦并存的季节让人喜欢。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