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吕思勉二三事
发布时间:2022-07-28     作者:胡 磊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江苏常州人,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任教,曾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代校长,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严耕望语)。他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著作有上千万字,辛亥革命爆发的前一年,他来到南通,在南通生活了一年半的时间,对他此后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应屠寄之邀到南通教学


1910年,吕思勉应屠寄先生邀请,到南通国文专修科任教。屠寄和吕思勉同是江苏常州人,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对蒙古史的研究和《元史》错误纠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南通国文专修科由张謇创办,屠寄主持校务,重点目标是培养办理公文的人才。当时学校创立不久,很难找到教授公文写作的人,吕思勉虽然没有教授公文写作的经验,但他有过在苏州东吴大学和常州府中学堂教授国文和历史、地理的经历,而且他读过的近代奏议比较多,写的公文比较符合当时的规范,于是屠寄就邀请吕思勉来校帮忙教授公文写作。吕思勉应邀在南通教学,待了一年半的时间。



撰写文章针砭时弊


南通是中国现代学校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在张謇等先贤的努力下,南通较早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是当时全国教育的典范。1908年底,南通就已经拥有初等小学54所。吕思勉根据他在南通的所见所闻,撰写了《全国初等小学均宜改用通俗文以统一国语议》,共7000余字,对统一初等小学国语通俗文教育提出了语言统一方案。他建议在初等小学阶段,将国文科全部改为国语,主要原因在于通俗文既适合初等小学生心智的发展水平,易于掌握,而且可以通过初等小学教育在全国的普及,为提高国民文化程度打下基础。吕思勉还应《东方杂志》征文,撰成了《禁止遏籴以抒农困议》,共1万余字,对农民生活的困苦和国家内乱进行了分析,主张实行积极的社会经济政策加以解决。他建议政府应当舍富恤贫,设立《救济法》,设置当地最贫困的农民所能接受的粮价底线,当市场上的粮食高于此价格,则由官府出面购买粮食并以底线价格卖给最贫困的农民,这样既能解决贫民粮食问题,也能使多粮的农民可以出售粮食有所收益。吕思勉在南通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从他在通期间撰写的文章足见他对社会现象观察之深,体现出了对贫苦百姓的关心和社会改良的深刻思考。



与屠寄拜访金于霖


金泽荣,字于霖,号沧江,朝鲜人,自幼喜好唐宋文学,1891年中进士后,曾在朝鲜议政府任职,是朝鲜著名的爱国者、汉学家、诗人、学者。20世纪初期,日本加速了吞并朝鲜的进程,逼迫朝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金于霖不愿当亡国奴,于1905年9月携全家流亡到中国,先后到上海、南通、常州等地。经张謇引荐,金于霖到南通翰墨林印书局任编辑,此后在南通定居下来。1911年6月,吕思勉与屠寄一起拜访金于霖。他们谈到日本侵占朝鲜后毁灭了大量的朝鲜古籍,在如何补救历史古籍和保存民族文化的问题上,金于霖认为“非至其地、不能搜其书”,给吕思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吕思勉十分赞同他的观点。初次交往他们交谈甚洽,还互相赠诗。1915年10月,金于霖到常州看望屠寄时,吕思勉盛情宴请金于霖等人,并作诗云:“毗邻胜事梦多年,共此来游十月天。玉局先生烟雨际,荆川古宅菊花边。阆风玄圃知何处,玉佩琼瑶响四筵。老境笑人无分在,黄昏犹自越寒阡。”金于霖则赋诗答谢吕思勉,诗中写道:“别后诗篇看益妙,阿蒙刮目有由来。”对吕思勉的才学高度赞赏。吕思勉与金于霖虽然只有数面之缘,但他对这份友谊十分珍惜。1920年,吕思勉与同事游朝鲜义州,作《义州游记》写道:“吾有朝鲜之友二人,皆言朝鲜、中国犹一家也。”朝鲜之友即秋景球和金于霖。吕思勉后来在撰写《白话本国史》《中国民族史》时还借鉴了金氏《韩国历代小史》中的一些观点,晚年他还撰写了《到朝鲜去搜书》一文。


吕思勉与屠寄、金于霖等名士的交往对他日后的史学观点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他晚年的史学著作丰富了理论积累。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