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一枚珍贵的印章
发布时间:2021-04-10     


如皋市档案馆保存着一份珍贵的革命文物——一枚刻有“中国共产党江苏如皋县委印”的印章。这枚印章既承载了一个地下县委书记面对敌人宁死不屈的故事,又留下了一个至今无法揭开的谜底。


1965年秋,如皋县在翻建民政科招待所大门口的低矮旧房、清理地下水道时,发现下面出现了一个不太大的砖砌圆拱,看上去完全是人工制作而成,但又与下水道无关。当工人们小心地挖开砖砌圆拱时,发现窖子里放着一只严密盖好的翻边铁锅,铁锅木板盖上整齐地放着一双绣花鞋。这双鞋子,业已腐坏。铁锅锈蚀严重,仍可勉强托着端出来。揭动锅盖,木板也朽烂成了碎片。


锅盖揭开,在场的人们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锅内平放着带有夹子的子弹100多发,以及一把刺刀、一副脚镣,也都严重生锈,铜绿铁红,斑驳零落。


把子弹、刺刀、脚镣取出后,留在锅底正中的还有一颗暗红的石质印章。经轻轻揩拭,映着阳光,即显示出其鲜红剔透、熠熠生辉的光彩。字里行间残留的朱红印砂,依稀可辨。印面赫然刻着“中国共产党江苏如皋县委印”12个大字!


这枚县委大印,是一方名贵的鸡血石,晶莹如血。印体呈方形,总高2厘米稍多,印面4厘米见方,便于随身携带。与当时通行的官方印信一样,有着宽宽的边,内为小篆字体、阳文。


这枚县委大印的出土,给人们带来了一串串谜团:


——这是什么时期的县委大印?这是哪一位县委书记任上的或曾经使用过的?怎么会埋到这个地方?为什么会有一双绣花鞋?为什么会有子弹、刺刀和脚镣?为什么不留名、不作说明?……


经查,这些矮小的旧房原是国民党的看守所,土地革命时期曾关押过我党许多革命志士,有许多同志在这个监牢中受折磨、遭摧残,直至英勇牺牲。可以肯定这是革命同志冒着生命危险埋藏在地下保存下来的。据有关史料和许多同志回忆,中共如皋县委1927年7月在如城福成庵成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县委大印没有丢失过,那么,就足以证明,这枚印章应该是士地革命时期如皋县委的印章。既然如此,这枚如皋县委印章又是经过怎样的辗转,而最终被埋藏于地下的呢?


据1929年1月16日上海《申报》报道:“1929年1月10日,经县府(按指国民党如皋县政府)悬赏通缉之徐芳德于上午在贲家巷被公安队拿获。其护兵二名,一名杨立轩被击毙……从杨身上搜出“中国共产党江苏如皋县委印一方(石质)”。从这篇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早期的如皋县委印章肯定是在徐芳德同志被捕时被一起收缴的,而徐芳德被捕时正担任中共如皋县委书记。


这就是说,随着徐芳德等同志的被捕和牺牲,印章即被敌人收缴而去,但却又如何被埋藏于地下达几十年之久呢?从那双挖掘出来的绣花鞋来看,可以肯定地说,在国民党政府里有我地下工作人员,而且是一位女同志,因为,据了解,当时被捕人员中没有女干部。后经党史部门调查,发现当年国民党县公署里确有一位女秘书李蕴玉,是中共江苏省委特派员吴丹枫的妹妹,我党利用其丈夫董雪山任国民党县公署的总务科长之机,将她安插在县公署内部工作。李蕴玉利用其丈夫的关系,在1928年“五一”暴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并掩护了我党叶胥朝等领导同志。另据其他老同志回忆,红十四军时期的标语,也曾通过李蕴玉送到当时县长王浩然的枕头上。种种迹象表明这枚印章从敌人手中转移出来,后又埋入地下很可能与她有关。也许是由她转移出来,经她丈夫和我党被捕关押的同志,利用修地下水道埋下的,这就出现了那双绣花鞋和脚镣。也有可能就是她一个人干的,子弹、刺刀、脚镣,暗示着也是冒着坐牢和杀头的危险干的。然而这仅仅是分析。


也许,这枚印章是谁保护下来的将成为永远解不开的谜!但它的故事再一次告诉人们:革命的胜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那些为革命奉献热血和生命的先辈们,还有像电视剧《一双绣花鞋》中林南轩一样在秘密战线上孤军奋战、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永远不能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如今,这枚如皋县委印章被认定为国家二级文物和江苏省珍贵档案文献,这也是对那位冒死转移和保存印章的无名英雄的一种告慰!  


(中共如皋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顾健整理)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