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南通地名掌故——东门抽板桥、南公园桥、查家坝桥
发布时间:2020-08-22     作者:孙 模


东门抽板桥


南通有一奇桥,就是东门的板桥。板桥之名最早载在成书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的《通州志》上。板桥是木板构筑的桥,和其它木桥不同的是桥板可以全部抽去,让高过桥洞的船通过。


板桥架在运盐河上,在没有通公路之前,去金沙一带,板桥是水陆必经之路。早先用三四木板架在两岸石墩上,有专人负责抽板。到了光绪末年,内河小轮船开通后,船大了,板桥的长度也要增加,用木板架不堪重负,就改用两根木头作龙骨,龙骨上再加两大块并接的桥面板,过船时先抽桥面板,再抽龙骨。到了民国初年,又将两块桥面板改成数十块木板平铺在龙骨上,每块平板上钉有铁圈,平日用铁链穿过铁圈连接好,抽板虽然麻烦些,但负责抽板的人可以少设些。解放后,交通事业发展了,板桥的龙骨也增至3根。如今板桥还在,它是1972年改建的一座钢筋混凝土板桥,已无昔日抽桥板特有的风情了。



南公园桥


民国6年(1917),张謇创建南通五公园,在南公园与中公园(今少年宫)之间建有一座跨濠河的桥,今名南公园桥,同时建了4座公园桥,南公园桥原是公园第三桥。另在北公园(文化宫地)与其景观万流亭间建了公园第一桥,东、北两公园间建第二桥(今文化宫桥),西、中两公园间建了三、四桥。一、四两桥废于1952年。留存下来的第三桥为荷兰水利工程师特莱克设计,尤具纪念意义。


特莱克(1890—1919)于民国5年应张謇之聘,来南通主持水利工程。当时南通江岸坍势仍然严重,他在三年里筑楗10条,楔入从天生港至姚港10多公里的江中,缓冲水势,保坍效果良好。三年里他还主持兴建遥望港九门闸、利民闸、小洋港闸和吕四总涵洞的工程,设计了6闸、6函洞和4条路。还有就是设计并完成了这座桥的建造。


民国8年8月,遥望闸闸底浇筑完成,赶浇岸墙,特莱克不幸染上霍乱,吐泻不止,星夜急送南通医院抢救,离院已很近,终于溘然长逝在这座他自己设计建造的桥旁,年仅29岁。特莱克在南通工作只有三年,他“热情贡献,不辞辛劳,不计报酬”,他的早逝,南通人为之悲痛,葬他于剑山南麓,张謇自撰墓表以示纪念。南公园桥除用第三公园桥名外,还曾用中公园桥、公园二桥,解放桥等桥名,民国28年(1939)曾大修,1950年加固,1964年改为单孔钢筋混凝土是臂桥梁,1987年重建,为钢筋混凝土T梁桥,长15.6米,宽21米,至今仍是南濠河上重要的通道。



查家坝桥


今南通盆景园一带,人们称之为查家坝或查家坝桥,因为相传此处有查将军墓。通州旧志谓查将军,元朝人,已佚其名。近代在此处发现了张鼎墓,出土的墓志记载其生平甚详:张鼎为元安远大将军镇守通州江阴水军万户,其父张弘纲(旧志载张弘纲宅初在掌印巷),张鼎在通州职内近二十年,勤政利民,至正十年(1350)逝世,终年80。查将军墓主之谜至此揭开,通州方音张与查极为相近,坝名、桥名应该改查为张的。


张鼎墓占地数十亩,废圯后为义冢所在,又改为桑园,其对岸今为濠河风景区之一景 ——盆景园。原有之坝和东门外战坝南门外灰堆坝、马家坝、以及北濠外的黄泥坝非常相似,地方史研究者推测为明朝中期,通州沿东南江岸坍削剧烈所筑,用在防御江潮。原有之桥,康熙《通州志·州治图》有载,《海曲拾遗》称:始建于明朝万历中。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