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有关狼山最早的文献著录和神话故事
发布时间:2020-05-30     作者:赵明远


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鉴真和尚从扬州启程第五次东渡日本,舟行经过了狼山江面。日本奈良时代的文学家真人元开所著的鉴真传记《唐大和上东征传》在述及此节时写道:


“六月廿七日,发自崇福寺。至扬州新河,乘舟下至常州界狼山,风急浪高,旋转三山。明日得风,至越州界三塔山。”


《唐大和上东征传》著成于公元 769年,这段文字被认为是关于“狼山”最早的文献著录。其实,在此之前200多年,“狼山”一名就已经出现在南朝大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的著作上。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道教上清派的代表人物。陶弘景生活在南朝齐、梁时期,36岁隐居句曲山(今茅山),其时梁武帝“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元代茅山宗追尊为其第九代宗师。著有《真诰》、《登真隐诀》、《周氏冥通记》、《本草经集注》、《陶氏效验方》等。


在陶弘景所编著的、我国最早的道教神仙谱系《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中,第五层右列有一位神仙名叫虞公生,旁注其居位于“海中狼山”;而陶弘景编著的另一部著名道教经典《真诰》中,还有更详细的记录:


“海中有狼五山,中有学道者虞翁生,会稽人也。昔受仙人介君食日精法,以吴时来隐此山,兼行云气回形之道,精思积久,形体更少如童子。今年七月二十三日,东太帝遣迎,即日乘云升天。今在阳谷山中。(旁注)狼五山在海中,对句章岸,今直呼为狼山。”

——《真诰》卷十四稽神枢第四


在这里狼山首先被记为“狼五山”,后加注释“今直呼为狼山”,表明“狼五山”一名早于“狼山”;文中讲述的学道成仙的会稽人虞翁生,应该就是《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中的虞公生。


我国南北各地有多座狼山,但是“海中狼山”唯有位于今南通地区的这一座。而“对句章岸”一句,显然是要说明“狼山”的地理位置,但颇费人思量。“句”同“勾”,句章是地名,越王勾践灭吴称霸后为统辖南方边地建句章城,在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南。后人常以“句章”代称吴越之地,南朝时这里为会稽郡。那么狼山的对岸怎么会是位于杭州湾以南的以今天绍兴、宁波为中心的会稽郡,而不是长江口南岸的吴郡?查谭其骧教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南朝时杭州湾以北至长江口的海岸线尚在今海宁、松江一线,在地理科学还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不可能有很强的空间距离感,那么远在“海中”的狼山其对岸自然是东海之滨的会稽郡,而不会是长江南岸的吴郡了。这一推断在元朝胡三省所著《资治通鉴音注》中得到印证。他说:

“今通州静海县南有狼山,五山相连,上接大江,下达巨海。绝江南渡,抵苏州常熟县福山镇;顺江东至崇明沙;扬帆乘顺,南抵明州定海县,陶隐居所谓‘狼五山对句章岸’者也。” 


——《资治通鉴音注》唐纪六十八


宋代明州即今天的宁波,南朝时属会稽郡。而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以及祝穆的《方舆胜览》两部地理总志,均在通州“狼山”条下均引用了《真诰》中的相关文字:


“元在海中,今居平陆。《真诰》曰:‘海中有狼五山’,陶隐居注云:‘狼五山在海中,对岸句章岸,今直呼为狼山’”。


——《舆地纪胜》卷四十一通州


“在静海县南,五山相连。陶隐居注云:‘狼五山在海中,对句章岸,今直呼为狼山’”。


——《方舆胜览》卷四十五通州


看来宋人并不怀疑《真诰》中的“狼山”即是南通的狼山。陶弘景著成《真诰》大致在公元五世纪末,是笔者所见到的关于狼山最早的记录。当然,狼五山或狼山得名还应早于上述的时间。至于那位隐于狼山修炼得道、成仙升天的虞翁生,随同《真诰》出现在五世纪末,应该也是狼山最早的神话人物。


自《真诰》问世后,虞翁生一直位列道教神榜,而俗间的文献也时有记录,如《舆地纪胜》就将其作为通州的“仙释”之一记了下来:


“虞真人,会稽人。伪吴时隐狼山。一日有仙仗仙童迎之曰:‘东大帝君召子。’遂乘云而去。”


——《舆地纪胜》卷四十一通州


这里的讲的“虞真人”无疑是《真诰》虞翁生故事的压缩版。据清代藏书家、校勘学家张鉴对《舆地纪胜》的校勘,东大帝君的“东下当有华字”,即“东华帝君”,也就是常说的“东王公”,同样应是《真诰》中的“东太帝”。东华帝君是掌管男仙名籍的道教大神,虞翁生成仙自然要有他安排遣迎。


南通的地方史志中,明万历王扬德所编《通州狼五山志》以及清乾隆刘名芳所编《南通州五山全志》均载有“虞真人”事迹。故事应该来源于《真诰》等道书,或者《舆地纪胜》等史志,今一并抄录于后:


“虞真人,会稽人。伪吴时隐狼山。尝服日精月华之气,及积久,姿颜益少。一日,云鹤翔集,一童诣前谓之曰:‘东华帝君召子,子其行乎?’遂再拜受命,升云而去。”


——《通州狼五山志》卷一仙释


“虞真人,会稽人。伪吴时隐狼山。法东华真人,服日月之象,久之体轻颜少。一日,云鹤翔集,一童子诣曰:‘东华帝君召子,子其行乎?’遂跨鹤乘云,举手谢时人而去。”


——《南通州五山全志》卷十人物·仙释


《真诰》中虞翁生来狼山隐修的朝代“吴”,只会是南朝之前三国的东吴;《舆地纪胜》中所谓“伪吴”只会是宋人对五代十国时吴国的称呼,而不会是指东吴;到了明、清,通州两部《五山志》并不说明直录于宋人的志书,其所称“伪吴”却会让人想到元末明初张士诚在江浙一带的割据政权“吴”。这样,历代文人不经意间便让这位虞翁生穿越于前后一千多年的各个时代,一再隐逸狼山修炼,一再劳烦仙童招引到东王公那里报到成仙。


可惜的是作为狼山最早的神话人物,这位虞真人既无僧伽大圣伏狼的法力,又无燕幻真人奇异的行迹,今天南通对其不载文册也就不足为怪了。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