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旧时南通春节的传统习俗
发布时间:2020-02-20     作者:程太和


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是每个人的愿望。旧时,通城的春节习俗,有些跟现在的相似,也有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


防火安全宣传


听父辈讲,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腊月初二起,每天黄昏时刻,由地保(又称保正、镇丁,相当于现在的街道长)雇用的小伙计,走遍所管辖的地段,拿着梆子“笃、笃笃,笃、笃笃”地敲着,梆子声音一停,就敞开嗓口有节奏地喊着:“残年月——尽,火烛小——心,水缸里满——星,锅门口要——洁净,大人睡呀——床的口头(即外侧),伢儿睡呀——铺的里头,字纸香灰不要倒呀——河坎里头,要倒在化纸炉里头,屋上瓦响,不要以为猫儿——走的,要拿个灯笼前后照照呀!”每次喊完上面几句,都要加上自问自答语:“人问哪个喊的?xx喊的。”把名字亮出来,便于到了除夕停喊时,挨门逐户收钱。每户只要给几枚铜板就行。


社会救济


民国8年(1919),南通县政府根据内政部颁布的《地方救济院规则》,设立南通县救济院,下辖游民习艺所、妇女教养所、孤儿所、施医所、贷款所、乞丐收容所等。每逢春节,救济院动用地方公益金,进行社会救济活动。地方慈 善机构,如张謇在南通兴办大生企业、文化教育事业的同时,创办的育婴堂、养老院、残废院、贫民工厂等,也是春节社会救济的重要渠道。地方慈善机构向商店富户劝募之后,春节前向一些贫困户发放米条和棉衣,让他们度过春节。所谓米条,是地方慈善机构把米钱预付给米店,由米店开具的付米凭证。米条的面额,少的只有几升,多的也不过一斗、二斗而已。民国24年(1935),地方慈善机构募款275元,募米八石八斗四升;发米六十六石零二升(含募款兑换的米条);计发户数781户,共计1740口。


大家小户贴春联


贴春联是大家小户过春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抗战前,南通城乡居民对此十分重视。春节前几天,有的人家就请毛笔字写得好的老先生到家里写春联。春联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以春节为主题,如“一元初转,万象更新”,“春回大地,福满人间”等;有的是根据姓氏结合上代的美德功勋为内容的,如姓张的写“九居世泽,百忍家声”,姓王的写“三槐世泽,两晋家声”,姓马的写“绛维设教,铜柱立功”,姓范的写“三公世泽,万笏家声”,姓宗的写“周官典礼,宋室昭忠”,姓陈的写“颖川世泽,太丘家声”,姓姚的写“文明世泽,元德家声”,姓姜的写“天水世泽,尚父家声”,姓邹的写“忠襄世泽,文靖家声”,姓任的写“任城世泽,禹阳家声”,姓孙的写“映雪世泽,后书家声”,姓杨的写“一品世泽,四知家声”,姓缪的写“二贤世泽,鼎甲家声”,姓蔡的写“洛阳世泽,状元家声”,姓何的写“三高世泽,四部家声”,姓常的写“平原世泽,贤臣家声”,姓许的写“汝南世泽,二龙家声”,姓程的写“儒宗世泽,理学家声”,姓朱的写“紫阳世泽,镇国家声”,姓钱的写“钱彭世泽,吴越家声”,姓汪的写“平阳世泽,越国家声”,姓康的写“东海名流,华山懋绩”等;有的是结合时令抒情写景,如“春暖观鱼跃,秋高听鹿鸣”,“春暖一家桃杏李,岁寒三友竹松梅”,“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等;有的是以邻里关系和睦相处为内容的,如“依仁成 里,与德为邻”;有的是对国家和人民作出的祝颂,如“国光焕发,民气昭苏”;有的用“诗书门第,礼乐人家”,“学贯古今,文通欧美”,“怀文抱质,履中蹈和”,“居仁由义,驾福乘喜”来显示是具有文化教养之家或表明处世态度;有的是以修身养性为内容的,如“厚德载福,和气致祥”,“勤能补拙,俭可养廉”等,有的是结合行业性质 写的,如理发店的“进来乌纱公子,出去白面书生”,“天下头等事业,人间顶上功夫”,唐闸粮饼行的“粮为国本,饼乃农资”等。那时商店大多是搭子门,春节期间,商店歇业休息,搭子门一关,所有春联都展现在街道两边,自然形成了大型的“春联书法大展览”。爱好书法的人,在正月初一清晨就走遍大街里弄欣赏春联,观摩书 法,推敲联语,自得其乐。


五彩缤纷的灯市


春节兴灯习俗一直延续至今。通城习俗是:农历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乡村也有的延续到二月初二,称之为“大落灯”)。上灯的前几天,卖灯的人就把五彩缤纷、形状各异的灯放在三门大街及寺街的各家店铺门口出售。卖灯的人多,买灯的人也多,看灯的人更多,城郊的人们纷纷到城里来看热闹。因街道狭窄,人似潮 涌,拥挤不堪,秩序较差。特别是城隍庙一带到处挤满了人。从正月十三晚上起,大街小巷就有成群结队的小孩,举着状元灯,骑着走马灯,拉着兔子灯,推着梭子灯,边行边喊“状元灯会齐,兔子灯剥皮”,喊声此起彼落。大人们看到小孩高兴的样子,也自感一番乐趣。这种景象在城区持续到正月十八晚上结束。


70多年过去了,旧时春节的传统习俗仍在延续……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其实就是文化 的灵魂所在,我们没有理由抛弃,也不应当抛弃。在新的时代,我们可以以传统的形式赋予新的内容。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