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说南通古今菜肴——咸水水产
发布时间:2020-02-20     


腴香黄鱼 


黄鱼,又叫黄花鱼,有大黄鱼和小黄鱼两种。小鲜即小黄鱼,又称“春鱼”,外形与黄鱼相似,肉质口味相同。


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并称为我国四大海产经济鱼类。浙江舟山渔场和南通吕四渔场是黄鱼的盛产地,吕四大黄鱼的年产量曾经高达8万多吨,小黄鱼更是捕不胜捕。


黄鱼味鲜而不酽,味厚而不俗,是海鲜中极鲜美、极清灵、极腴香、极纯正之味。肉呈蒜瓣状,肉质嫩软,且嫩而不腐,软而不板。轻搛成块,重夹瓣散。


“治大国若烹小鲜”,烹调黄鱼的智慧之高、方法之多,成菜之好是其它任何烹任原料均无法与之匹比的。


timg (13).jpg

极品野生大黄鱼


人们对黄鱼烹调可以说是穷尽了所有的成熟方法和调味方法,如炒、溜、烹、炸、爆、熏、烧、炖、焖、煨、煮、汆、蒸、水油浸、烤、叉烧、腌、风、糟、醉、炝、拌,味型有咸鲜、麻鲜、五香、葱油、酱汁、红油、酸甜、酸辣、糟香、香辣等,还不包括一些特殊的烹调方法。


黄鱼菜品之多为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单《中国饮食文库·中国菜肴大典·海鲜水产卷》编入的鲜黄鱼菜品就有131个;黄鱼干、腌制品和黄鱼肚的菜品也有120多个。单一的水产原料被国家权威性的工具书收入了250多个菜品。这250多个黄鱼菜品,都是“中国名菜”,还不包括各地地方风味的土特菜。


南通沿海渔港盛产黄鱼,南通人把黄鱼当作家常菜,所以把红烧、干烧黄鱼就叫“家常黄鱼”。“家常黄鱼”成菜色泽红亮,皮酥肉嫩,滋汁紧裹,味浓腴鲜。


“蛙式黄鱼”是一道造型菜肴。早在百年前,南通厨师便利用黄鱼的形体巧施刀工,使之成为卧式蛙形。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已故烹任大师马树仁的改进,变卧式为坐式,且制作方法更简练、合理,使“青蛙”具有跃跃欲跳之动感,增加了艺术魅力。


timg (14).jpg

蛙式黄鱼


“干风春鱼”作为冷菜,鱼肉软韧,富有弹性;味道干香鲜美,余味绵长。1995年被收入《中华饮食文库·中国菜肴大典》(海鲜水产卷)。


“鸡火鱼鲞”,即用狼山鸡肉、如皋火腿与吕四大黄鱼干同烧,是一道用南通名优烹饪原料制成的南通风味美肴。将狼山鸡的鲜腴之美、如皋火腿的腊醇之香、黄鱼干的隽永鲜香,互为浸润、渗透、交融,既不失各种原料自身的特有风味,又吸收了其它原料的美味,丰富了味质,是一款集美味之大成的佳馔。该菜品1990年入编《中国名菜谱》(江苏风味);1995年入编《中国饮食文库·中国菜肴大典》。


闻名遐迩的吕四渔场每年农历七月捕获的大黄鱼,颜色金黄,称谓“金鱼”。“金银黄鱼羹”是南通风味的一道羹菜。其特点是,突出黄鱼的本味,羹菜软滑透明,滋味香醇、柔滑,蛋、鱼黄白分明,故称“金银黄鱼羹”,是一道色、香、味俱美的开胃益气的羹菜。



肥嫩带鱼 


带鱼肉嫩体肥、味道鲜美,只有中间一条大骨头,没有其它的细刺,吃起来方便,是大家比较欢喜吃的一种海洋鱼类,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对病后体虚、产后乳汁不足和外伤出血等症具有定的补益作用。


带鱼的品质和产地有关,东海、黄海的产品,头部与眼睛大小均匀,体肥丰腴,肉嫩味鲜,为带鱼的上品;南海产者,头大、眼大,肉质较粗,味道次之。还有一种进口带鱼,体型较大,肉色重,眼睛带绿色,鱼脊背上有一排粗颗粒,全身灰暗色,肉质粗糙,无鲜味。


吕四渔场所产带鱼的品种、质量为全国最优,年产量也一直遥占海产经济鱼类的前列,历来是我国带鱼出口的主选区。吕四带鱼丰腴油润,味道鲜美,有“开春第一鲜”之誉。


带鱼做菜的烹法有:炸、熘、煎、扒、炖、焖、蒸、煮、熏、烤,乃至卤、糟、风、腌无不适宜,就看个人喜好。红烧时不要放味精及高汤,保持原汁原味,口味宜清淡,更显其鲜美;清蒸最能品出带鱼的“鲜”;而油炸、干煎等法亦可食得带鱼的本味。因为带鱼的脂肪含量高,腥味重,烹调宜用冷水。如用热水烹调,则带鱼的腥味较重,会影响成菜的口味。


带鱼的调味适应咸鲜、咸甜、香甜、酸辣、麻辣、红油、香糟、香辣、椒麻、芥末、家常等多种味型。原料成型以段、条、块等较大形态为宜。


南通带鱼产多,吃法也多。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烹法。


“烹吕四带鱼”,大众叫它“爆带鱼”或“熏带鱼”,还在前面冠以味型如五香爆(熏)鱼、糖醋爆(熏)鱼、椒盐爆(熏)鱼、糟香爆(熏)鱼、香辣爆(熏)鱼、葱香爆(熏)鱼、姜汁爆(熏)鱼、咸鲜爆(熏)鱼、香甜爆(熏)鱼、烟熏爆鱼、无刺爆鱼等等。


“吕四烹带鱼”是道有名的冷菜,上至高档筵席,下到家常佐酒下饭,为大家喜闻乐食品的美味。


“软熘带鱼”最能体现带鱼腴润鲜嫩之味。此菜带鱼段银光灿灿,卤汁玉色溶溶,滋味软嫩,腴香鲜美,咸鲜中略带酸甜,微有辛香。“软馏带鱼”是带鱼菜品中的上味家馔。


timg (15).jpg

红烧带鱼


“红烧带鱼”有两种烧法,沿海居民大多数不煎、不炸,是将洗净的带鱼直接放入锅中,加清水、姜葱、酒酱糖(有的不用酱油,用盐白烧)等调味红烧,其成菜鲜嫩。城镇居民大多数是先将带鱼煎、炸后再加佐料红烧,以增加成菜的干香味。这两种烧法各有优势,现今不管是沿海居民还是城镇居民,两种烧法都流行。正所谓吃嫩、吃香,适口者为珍。



似鲥鳓鱼 


鳓鱼肉细嫩,味醇厚,鳞富含脂肪。因其形、味颇似鲥鱼,故有人误为鲥、鳓是同一种鱼。江苏民谚有“新鲜鳓鱼赛鲥鱼”和“来鲥去鲞”之说。在古代,鲥、鳓二鱼均为贡品,鲥回游入海后,便轮到鳓鱼贡奉皇宫了。


鳓鱼的架子和长江鲥鱼差不多,只是稍微扁点儿,身上是一样的旺晶飒亮,奇怪的是它嘴里连半个牙齿也没有。


鳓鱼除了味道鲜、肉质细,蛋白质、脂肪、钙、钾、硒的含量还十分丰富,营养价值极高。我国四大渔场之一的吕四渔场盛产鳓鱼。“近水楼台先得月”,每年端午节前后,鳓鱼便成为老百姓们的水产美味。人们一般都用新上市的蒜头油炸呈金黄色与鳓鱼同烧成菜。蒜头味浓郁,鱼肉肥美鲜嫩,色泽酱红光亮,堪与鲥鱼媲美。南通名菜“金蒜鳓鱼”1995年入选《中华饮食文库·中国菜肴大典》(海鲜水产卷);1999年,被评为江苏名菜。



神奇的海蜇 


“出没沙嘴如浮罌,复如缁笠绝两缨。混沌七窍未具形,块然背负群虾行。”这是宋代沈与求《钱塘赋水母》一诗中对海蜇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的描绘。


海蜇在我国的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四大海区近岸盛产,资源十分丰富。江苏海区以南通的吕四港产量最高。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吕四海蜇”是继太湖银鱼之后,江苏省第二个获准进行地理标志注册的水产品,曾荣获国际美食暨旅游协会颁发的“金海鲜奖”。


timg (16).jpg

海蜇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蜇资源的国家,而国外则是在1600多年后的19世纪末才始见正式记录。西晋张华的《博物志》就有人们食用“鲊鱼”的记载。唐《本草拾遗》中说:“(海蜇)炸出以姜醋进之,海人以为常味。”海蜇在元代以前为煮食。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有生食的记载。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敢于食用“混沌七窍未具形”、“眼中怪物状莫名”的水母,需要何等的胆识!


我们的祖先发现了海蜇的美味,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发现了海蜇对多种疾病的治疗作用,以无穷的智慧创造了对海蜇的加工和烹调方法。正是由于我们的祖先对海蜇资源的开发利用,才使这一“水怪”成为了为人类健康服务、使人类得到美味享受的水产珍馐。


海蜇加热是要卷缩的,但我们可以不让它卷缩;即使卷缩,还可以让它恢复到原来的体积。用海蜇做菜,要脆则脆,要酥即酥,要形有形,要柔滑能柔滑,要晶莹就晶莹,要什么味有什么味。海蜇具有适应食者各种需求的特殊性质,是其他动、植物性原料所望尘莫及的。


以滋味来说,要其脆用水汆、油氽、爆炒等方法烹制,都能使制品酥脆异常。如用滑炒,则滑而脆;清炒则松而脆。要其酥,用煮、烧、烩、蒸诸法烹制,能使海蜇松酥柔糯。元朝谢可宗这样称赞海蜇:“海气冻凝红玉脆,霞衣退色冰涎滑。”


以形与色来说,只要略施花刀,利用其受热能卷缩的特性,佛手、菊花、孔雀、狮子……形态任你变化。而其色只要加热处理得当,海蜇皮可像水晶一样莹洁,海蜇头可以色如紫玉、珊瑚。


南通厨师采用多种烹调方法制作了百种海蜇热菜,用16斤左右海蜇就可以制作一桌海蜇全席。海蜇热菜有滑炒海蜇、海蜇油炸、酥炸海蜇、烧烩海蜇等。造型菜有孔雀海底松、狮子抢绣球、玛瑙海蜇等。若做汤菜,与烧烩的方法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汤多而不勾芡。如用虾茸做成的“金鱼”与海蜇烧汤,菜名叫“金鱼串珊瑚”;与鸽子蛋烧汤,菜名叫“海中捞月”;与鸡、火腿片、菜核同烧,叫“海底松汤”;与猪肺同炖,则叫“海底松炖银肺”;与整鸡同炖,叫“凤戏牡丹”。此外,还有鲜花海底松汤、玉蟾串桂枝等。用海蜇做溜菜,如锅巴海蜇、粉丝海底松等。此外,还有拔丝海蜇、糖水海蜇等。



天下第一鲜 


文蛤肉嫩味鲜,是贝类海鲜中的上品。南通海鲜最出名的恐怕要数文蛤了,南通人把它叫蛼蛾,名称来源于《说文》里的“车蛾”。


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浮游生物多,给文蛤生长提供了极好的饵料。“文蛤吃得好、环境好,自然产籽多、长得肥,口味鲜。”南通文蛤质量佳、产量高,已经成为全国文蛤出口和内销的主要产地。


文蛤被誉为“天下第一鲜”,始于1400多年之前的梁朝。梁元帝肖绎在诗文中称文蛤是“味美盖万食的仙物”。“天下第一鲜”是民间给文蛤取的雅号。文蛤很早就走上了人们的餐桌,但作为美味佳肴大啖之,以北宋为盛。欧阳修第一次品尝车螯(文蛤)之后,写下了《初食车螯》诗篇,他把车螯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并为之欣然颂咏。欧阳修生活在中原地区,“岂思来甚遐”,是感慨美食的来之易也。美食家梅尧臣收到欧阳修此诗后,又写下《永叔请赋车螯一诗》,再次评说车螯的美食价值。梁武帝肖衍所作的《乾闼婆诗》中,把文蛤比作了“生异气”“玄又玄”的仙气灵物。可想而知,封建帝王吃遍了天下美味佳肴,竟对文蛤有如此高的评价,且每餐不可缺少,足以说明文蛤被冠以“天下第一鲜”是当之无愧。


timg (17).jpg

天下第一鲜


文蛤不但鲜食可口,其加工制品亦不失原始风韵。早在宋朝,人们就采用酒渍的方法保存车螯肉,并贡送到京城之中。此后,人们还使用油渍和干晒的方式加工车螯肉。明末清初陈维崧写有一首《青玉案》词,题曰“咏油车螯”,对这种海产加工品极为称赞。《清稗类钞·饮食类》曾介绍车螯干的烹任要领,指出:“入鸡汤烹之,捶烂作饼,如虾饼样,煎吃,加作料亦佳。”看来,美妙的车螯无论干、鲜、渍、酿,均不失为海错仙品。


文蛤一直是南通百姓的家常菜肴进而筵席上的美馔,同时又是调味品。其食法和烹调方法多种多样。用文蛤肉可以煸炒、油爆、烧烩、汆汤、炝醉、制酱等等。可将其作为主菜,以旺火爆炒;或作为配菜,调色提味;或把它斩成肉泥,辅之以面粉、鸡蛋、姜葱,煎成文蛤饼。将文蛤肉用矾水去粘液洗净后,用盐稍稍腌一腌,再于清水中洗净,浇上白酒、麻油、酱油和醋拌上生姜末和白糖,最宜于作下酒菜。将文蛤肉制成文蛤酱,更是海边人的绝活。把鲜蛤肉装进罐或瓶,放上盐、姜、葱、酒等佐料,再将口封上,置于阴凉通风处,过上一段时间揭开盖子,便如陈年老酒,醇香扑鼻,绕梁三日不散。平时居家过日子,可作早晚小菜,既可口又下饭。若是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更要带上一两瓶,可作旅途食用。


以文蛤为主料的南通特色名菜有:天下第一鲜、烙文蛤、枇杷文蛤、翡翠文蛤饼等。“金山藏玉斧”是用草鸡蛋炒文蛤,成菜蛋色如金,故名“金山”;文蛤肉似古代乐器“月斧”,因色如白玉,故名“玉斧”。蛋色黄灿,文蛤雪白,是一道味美鲜极的民间美食。此菜1992年入编《中国烹饪词典》;2014年6月,被评为“南通市十佳家常菜”。



醉人的竹蛏 


海鲜中的竹蛏是可以与文蛤平起平坐的,相比较而言,在当地人的心目里头甚至还超过了文蛤。在如东,招待客人最上档次的“八大碗”里,头菜必定是竹蛏干,当地人叫“蛏领头”。


竹蛏,体呈延长型,两壳合抱后呈竹简状,就像两枚破裂的竹片,故得竹蛏之名。竹蛏富含氨基酸与琥珀酸,其味鲜美异常,堪称蛏族的饺佼者。解放战争时期,如东栟茶曾为新四军苏中军区所在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食得竹蛏,惊叹道:“啥子菜,这么好吃?”


竹蛏有鲜竹蛏和蛏干,蛏干是蛏肉的干制品。竹蛏鲜吃有爆炒鲜竹蛏,又叫“跳竹蛏”。做烩蛏干的竹蛏用的是蛏干。蛏干也有季节之分,不同季节的竹蛏好丑差得多。春天的竹蛏叫春伏,质量不高;黄梅天的蛏是籽蛏,俗称大肚子,也不是佳品;夏天的叫伏水蛏,质量还可以;秋天的秋伏蛏,支片整齐,色泽金黄,又没有籽,质量最好。


微信截图_20200620110526.png

烩蛏干


2014年被评为“南通市十佳家常菜”的“烩蛏干”(也叫“蛏干汤”),是江苏如东地区酒席上必不可缺的一道头菜。成菜在白色的乳汤中悬浮着若隐若现的竹蛏,有“玉人泳浴”之美,其味更是鲜美绝伦。竹蛏柔滑香鲜,汤汁如乳,蛏汤滴在桌子上都不会散珠,风味超然,令人回味悠长。


“跳竹蛏”就是用猛火急炒,使蛏肉遇骤热后表面蛋白质立即凝固,水分不外渗,蛏肉个个饱满而鲜嫩。因煸炒速度极快,当地谓之“跳”。如将竹蛏炒至渗汤,在当地则为憾事。南通老前辈特一级烹调师李铭义擅制此菜。此菜1995年入选《中国名菜谱》、《中国烹任百科全书》和《中华饮食文库·中国菜肴大典》(海鲜水产卷);1999年,被评为江苏名菜。


作为冷菜的南通名菜“炝蛏鼻”,味咸鲜、酒香浓。蛏鼻色若琥珀,娇嫩微脆。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