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在桥上看风景——卞之琳
发布时间:2020-02-20     作者:陈 霞


“旧汤家镇西市北边一条小横河流入我家西侧的小竖河,河西河北就是农田……”这是诗人卞之琳《汤家乡志》序言中对故乡南通海门汤家镇的美好回忆。


卞之琳(1910-2000)生于海门,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1910年12月8日,卞之琳出生在南通海门汤家镇,是家中备受疼爱的么儿。从7岁开始,在镇上陈氏私立国民小学、浒通镇袁氏私塾国文专修学校,先后读过蒙学图书《三字经》、《千家诗》及儒学经籍《论语》、《孟子》、《左传》等。1922年秋天,进入二年制的高级小学海门麒麟镇启秀小学读书,直至1924年毕业。暑假随父亲去上海,购得作家冰心的诗集《繁星》。秋天进入海门中学读初中。期间开始阅读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以及徐志摩的诗集《志摩的诗》等新文学作品。1927年夏天,17岁的卞之琳先生考入上海浦东中学读了两年文科班,课余开始阅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等英文原作,还翻译了《古舟子咏》等英语文学作品作为练笔。


1929年秋天,卞之琳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读书,师从徐志摩、闻一多这两位新月派代表诗人,著名作家沈从文对他的诗作也甚为欣赏。可以说,当时的卞之琳虽初入诗坛,但已然成为诗坛骄子,是众多文学大师亲睐有加、乐于提携的后生。自印成集《三秋草》,沈从文二话不说,当掉了自己的金戒指资助了他20银元。


1933年秋天,卞之琳认识了来北大中文系念书的张充和,一见误终身。当初闻一多先生曾经当面夸他不写情诗,在年轻人中很不一样。在对张充和感情的种子萌芽以后,他开始为她写情诗,并且写得一发不可收拾,一写十年,最终未果。


1935年到1937年间他写的一些经典的具有现代派风格的诗歌(其中也包括《断章》),因为难懂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获得“晦涩诗人”的封号。建国后这种学术界的争论,则成了他的罪名。他时常勉励自己,“左一点”,直白一点,写让人看得懂的诗,可顾虑必然消解了诗人的灵感。随着政治运动不断诗人最终在极左文艺路线绞杀下,于1958年偃旗息鼓,停止了诗歌创作,而潜心翻译、研究外国文学研究。改革开放初期,出版了《英国诗选》、《莎士比亚悲剧论痕》等著作,写出了《飞临台湾上空》诗等。


《断章》是其不朽之作:“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