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南通时令美食——冬季篇
发布时间:2019-11-21     


冬是寒冷,雪花飞舞,素裹银装;冬是沉淀,蒸糕风鸡,羊肉飘香。


中国把立冬作为冬季的起始。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此时的北方已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而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南通人在立冬这天是必定要吃圆子的。南通风俗,一年中的立冬、冬至、年初一、正月半这四个日子都要吃圆子,这是约定俗成的。


南通人的“四时八节”和其它地方有点儿不同。八个节序是元宵、清明、端午、七月半、中秋、重阳、大冬和春节。南通人把冬至叫“大冬”,又叫“过小年”。因为从周朝到秦朝有一段时候是以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的,所以南通人说的“大冬小年”也不是空穴来风。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沿袭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中医认为,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也亦之。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吸收率高,更能发挥补身的作用。按中医理论,入冬即补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反倒是到了冬至再补,才能有最佳效果。补冬的食物有猪、牛、羊、狗、兔、鸡、鸭、鹅、火鸡、鸽、鹌鹑等肉类,鳖、鳗等水产品,以及水鸭、鹧鸪、斑鸠等野味。羊是纯食草动物,所以羊肉较牛肉的肉质要细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硒、钙的含量也多,较猪肉的脂肪含量要少,是冬季防寒温补的美味之一,可收到进补和防寒的双重效果。


从前,一到冬天,特别是到了“数九”以后,一些专门卖羊肉的店铺就在门口挂几只羊头做招牌,正模正样地挂的羊头卖的羊肉,最有名的要数南大街西牛肉巷口的“丛永记提汤羊肉”。店里冷切羊肉、红烧羊肉、羊肉粉丝、羊汤面、炒羊腰、炒羊肝……反正只要是羊子身上的东西都有;白汤、红烧,都是连皮的,吃了浑身发暖。南通人自己家里煮羊肉的时候,总欢喜在锅子里头放些白萝卜一起煨,既抽肥气又去膻气;也有放当归煮的,叫“当归羊肉汤”。


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也进入了农历的腊月。


腊月初八,是中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腊八节又叫腊日祭、腊八祭,是从先秦开始就有的欢庆丰收、感谢祖先、神灵的祭祀仪式和古傩驱鬼避疫的活动,后来慢慢演化成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宗教节日。所有的庙里都要供“腊八粥”,后来民间也效仿,老百姓到了这天也一定要吃腊八粥。腊八粥是用五谷杂粮和了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的一锅香甜美味的粥,有煮甜的,也有人家煮咸的。现在,南通的大庙也煮腊八粥。吃的人还真不少,煮了几大锅还没得剩。


过了腊八节,迎新春的“大戏”便拉开了序幕,市并乡野都会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之中。


南通腊月里的第一个高潮就是蒸馒头、蒸糕。四乡八镇的农民家里总要晒糯稻、飏小麦、碓米屑、换面粉,准备开蒸。有一首古诗,就是写的那时候的南通人年前忙忙碌碌,极其兴奋的情景:


村村都向磨房跑,


米麦车推或担挑。


磨屑归来忙整夜,


麦蒸馒头米蒸糕。


南通人家在年前,多少不等总要自己腌点儿咸肉,风只把鸡,风几条鱼,灌点儿香肠,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清朝南通人黄金魁在《渔湾竹枝词》里,就有“大家磨屑办年糕,腌肉风鸡置酒肴”的描写。自己做并不省事,但辛苦其中也有乐趣和成就感。


除了蒸馒头蒸糕、腌咸肉、风鸡风鱼外,几乎家家户户还要浸板笋、做冻豆、炒野鸡丝,考究点儿的还要泡海参、煠肉皮、发鱼肚、浸海蜇、做虾腐,这个就有得忙的了。从一样样买开始,家来洗呀、切呀、浸呀、炒呀、烧呀、蒸呀、煨呀、煮呀,一直要忙到三十夜子,恨不得守岁的时候,炉子上还在炖板笋烧肉,都是为的一张嘴。以前没有煤气,一般的人家总是烧的灶,后来用的是煤球炉子,火烧起来慢,心里真是着急。


家里忙成这样,菜馆、饭店里也是热气腾腾,一派繁忙,多为市民加工各种熟食点心。


等送好了“灶”、守好了“岁”、贴好了门神、挂好了祖宗轴子、拜过了年,春天已经悄悄来临了。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