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中国近代建筑师孙支厦和他的建筑设计
发布时间:2019-10-30     作者:孙 模


中国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撰文论述南通的“中国近代第一城”时,写道:“为了推进城市建设,张謇还有意识培养南通的总建筑师——也可以称之为本土成长的中国近代建筑师之一的孙支厦,留下了中西融贯的建筑设计作品。


孙支厦名杞,支厦是他的字。清光绪八年(1882)出生于通州(今南通市)。他排行第五,长兄、四兄夭折,有二兄沅(字汉清),三兄钺(字子鈇)。他尚在襁褓时父亲便去世,其母爱怜,疏加管束,15岁始进私塾识字读书,兼学数学。其后两位兄长先后进入通师本科甲班、乙班求学,他无入学的资历,唯有乘给兄长送饭的机会进校,尤喜看会计算账。一次帮助会计轧出账上的差错,深得会计的喜欢。不久,张謇为了便于向来宾介绍通师,请日籍教师木造高俊测绘通师平面图,还少帮手,这位会计就推荐孙支厦充当,哪知测绘尚未结束,木造突然自杀身亡,张謇为无人继续感到焦急,此时孙支厦自荐可续成其事,原来他在给木造做助手时,已暗自学会了一些测绘方法。光绪三十一年(1905)四月,两江总督周馥来南通视察,张謇在通师总理室(总理即是后来所称之校长,时张謇自任通师总理),指着由孙支厦完成的通师平面全图,逐一介绍学校的发展情况,周馥相当满意,张謇心里更是高兴,便在当年十一月破格收孙支厦入学,编入本科丁班。次年测绘科开学,孙支厦便转入测绘科,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读入土木工科,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微信图片_20191030104815.jpg

孙支厦


就在通师土木工科毕业典礼之后,孙支厦被张謇叫到总理室,要他去南京见两江总督端方,着手兴建省咨议局。孙支厦初涉世事,不知深浅,欣然允诺,却急坏了母亲和兄长,他们连夜去求张謇收回成命。张謇笑着说 :“支厦聪明,让他去见见世面,我替他已准备好了,一是写封详细的荐举信给端制台(清时总督惯称为制台),拜托他多加关照;二是派名翻译跟支厦一起去南京(南通方言需译成“官话”,端方才能听懂);三是连夜找几名裁缝,给支厦缝几件绸衣衫,穿得体面些。”孙支厦 到南京后,便在咨议局工程处任职,不久端方派他以“大清国” 专员的身份去日本考察帝国议院的建筑结构。日方对这年轻的“支那人”故意刁难,不肯提供图纸。孙支厦借了梯子,脱去长 衫,钻到天花板上实测,画出了结构草图。此事颇受日本舆论界的注意,据说日本的《每日新闻》发表评论,以为清政府派官员至日本,未有如此认真办事者。归国后,孙支厦负责设计,有图,有预算,其预算用的还是中国的草码数字,施工半年,省咨议局的建筑全部竣工。


省咨议局虽然不在南通,但它是孙支厦建筑设计生涯之始, 他后来在南通设计的一系列建筑物中都可以看到他从设计咨议局起,就具备的建筑特色,所以略加介绍于下:该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系四幢长楼像四合院似的连属在一起。南面正门前有九级台阶,中有三道拱门,拱门上有一晒台,左右为斜坡道;主体楼房在二层之上,正中再加一座二层钟楼,钟楼高约10米,覆盆式的顶,上盖青绿色铁皮瓦。此建筑东西宽71.37米,前后两幢楼共有房40大间,南北长62.15米,左右两幢楼共有房20大间,外观上,前后两幢楼上下两层各有15砖拱,左右两幢楼上下两层各有13砖拱,全部建筑共有112拱,增添了雄伟壮丽的气势,符合作为政治活动场所所需要的氛围。故而,清末为咨议局 ;辛亥革命后,1911年12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在此举行,选出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28日,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举行开幕典礼,以后即为参议院所在地。民国后,成为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在地。咨议局的建筑除四幢楼中的一座礼堂为白蚁蛀空成为危房在新中国成立初拆除外,其余的大致保持原貌(据1981年的资料)。


微信图片_20191030104821.jpg

江苏省咨议局


辛亥革命后,孙支厦回到南通。这时通州改为南通县,他在县署当技士,后来又在路工处任技士,他直接接受张謇的布置,参加城市规划的实施,即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所言的“在南通城濠河地区进行成片的建设”,此外还有五山地区的开发和旧城市改造的部分工程。


濠河地区建设首先从南城门外濠河两岸开始。南通向有“富西门,穷东门,叫花子南门”的说法。那时南门冷落,住家少,隙地多,新添建筑碍及的百姓少,同时自然环境也不错,张謇早在建通州师范(1902年动工)和博物苑(1904年建) 时,便注意到这些有利条件,民国后城市规划继续在这里实施。首先是修建马路。1912年,从城南到五山的城山路初成,为五山地区建设提供了交通上的方便。1914年2月修成南吊桥路, 把城市规划中的重点实施地区联系起来。同时在南濠河两岸兴起建筑。这些建筑中,由孙支厦担任设计的主要有:濠河地区建设首先从南城门外濠河两岸开始。南通向有“富西门,穷东门,叫花子南门”的说法。那时南门冷落,住家少,隙地多,新添建筑碍及的百姓少,同时自然环境也不错,张謇早在建通州师范(1902年动工)和博物苑(1904年建)时,便注意到这些有利条件,民国后城市规划继续在这里实施。首先是修建马路。1912年,从城南到五山的城山路初成,为五山地区建设提供了交通上的方便。1914年2月修成南吊桥路, 把城市规划中的重点实施地区联系起来。同时在南濠河两岸兴起建筑。这些建筑中,由孙支厦担任设计的主要有:


南通博物苑,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博物馆。民国前,尚属草创阶段;民国后,张謇用博物苑作为向国内外展示南通地方事业兴旺发展的窗口,展品大增,相应地调整布局,新添馆室,便布置孙支厦一一设计,交给当苑主任的三兄孙钺去实施。为了体现张謇将天然、历史和美术汇为一体的博物馆办馆思想,南通博物苑既有园林,又有风貌各异、引人入胜的馆室,融中西于一体, 其建筑与布局都有特色。虽然博物苑后来遭到日本侵略军的严重破坏,但现存的南馆、中馆、北馆和其他旧迹,仍可寻觅到孙支厦设计的建筑和总体布局的轮廓。


微信图片_20191030104825.jpg

南通博物苑藤东水榭


南通图书馆1912年由南濠东南的东岳庙改建。图书馆共有77间用房,其中有两幢图书楼20间,曝书台5间,厢楼上下共12间,阅览楼上下共8间,两廊办事室10间,道故斋6间,燕息亭3间,庶务室、门房、厨房等13间。孙支厦的设计有利于图书长期收藏,也有利于公众借阅,同时也有必要的辅助用房,整体性强,与昔日私家的藏书楼迥然不同。这一工程从1912年5月动工至1914年2月竣工,共用银12000元。


濠南别业1914年建。张謇是海门常乐人,他中状元后,府第建于常乐镇,然而常住南通,先与三兄在城南别业(1902年建)合住,1914年择址南濠河南,委托孙支厦参照北京农事试验场的畅观楼设计建造住宅。畅观楼是供慈禧太后休憩之用的一座英式砖木结构的建筑,楼本来是两层。孙支厦独具匠心,增加了一层不算太高的底层,使主要部分的两层高朗起来,因濠河于宅北之势,又打破主门南向的旧习,除南向设主门外,北向亦设多级台阶的主门,人们拾级而上,自然有一种肃穆庄严之感,显示出它的主人不同一般的身份。这一建筑至今仍保持原貌。


微信图片_20191030104830.jpg

孙支厦手绘濠南别业北面图


微信图片_20191030104833.jpg

孙支厦手绘濠南别业南面图


微信图片_20191030104836.jpg

孙支厦手绘濠南别业西面图


1912年至1915年,孙支厦还参与了南濠河附近的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南通医院、商业学校、五公园等工程的设计或部分设计。


民国初年,孙支厦在五山地区有三项建筑设计:一是从1912年便开始筹建的盲哑学校校舍。建成后的盲哑学校是中国人自办自教的第一所独立设置的盲哑双部学校。二是1914年建造的残废院的院舍,这两项都在狼山东北麓。还有一项是1915年建于军山的气象台。


在兴建新建筑的同时,孙支厦还参加了对城中心旧州衙改造工程的设计,一是改建监狱,二是建钟楼。


1913年,孙支厦主持改建了原州衙的监狱,称之为改良监狱。监狱除了看守室、询问室、事务室、会客室、厕所、浴室、洗衣室等辅助用房外近90间,监狱是四幢向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个方向辐射的平房,每幢有牢房12间至14间。这座监狱一直使用至1958年,以后拆除,原址改建为宿舍楼。


通州州衙前有一座报更点的谯楼,民国后报更点已显落后,张謇以为办事“必先明晷刻”,倡议在城中心紧接谯楼建钟楼,正好南通总商会有潘姓布商息讼捐款5000元,便将此款在上海买了巨钟,委托孙支厦设计施工。孙支厦参照英国著名的伦敦大钟楼的轮廓设计,钟楼径18尺,高达78尺,共有6层,是民国期间南通所建的最高建筑。此楼仍在南通市中心。谯楼钟楼合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919年,著名的戏剧家欧阳予倩应张謇之邀来南通,想用改良戏剧来补教育之不足,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戏曲演员的现代戏剧学校——南通伶工学社。在筹办学社的同时,位于桃坞路西端的更俗剧场加速筹建,欧阳予倩曾在日本考察剧场, 并熟悉上海等地的许多新剧场,他与孙支厦合作规划剧场的建造事项,张謇交孙支厦画图设计,请欧阳予倩审定,1919年夏开工,夜以继日,挑灯施工,同年重阳节便全部落成,隆重举行了开幕演出。


更俗剧场的建成,标志着南通的城市规划的实施,由南濠河向桃坞路一举拓开,桃坞路的开发成为重点。1920年,张謇与其兄张詧在桃坞路开发新市场的同时,集南通各界给张詧70岁生日的祝寿金18000银圆,在运盐河进西濠河处建桥,桥长87米,宽14米,为简支木梁结构,桥下有13个环洞,桥面设有车行道、人行道。孙支厦设计的这座桥,因西侧有起凤桥而定名为跃龙桥,远视如长龙卧波,名实亦相符。跃龙桥是新中国成立前南通最长的一座桥,时有“淮南第一长桥”之称。后来木梁朽腐,桥面改窄,继而又缩短,直至1987年建路而废桥。


建跃龙桥,桃坞路一带建设明显加快,孙支厦当时为1921年开业的南通棉业、纱业、证券、杂粮联合交易所设计了房屋。1921年,孙支厦还仿上海外滩德国俱乐部设计了南通俱乐部, 俱乐部是两层砖木结构的建筑,供贵宾宴会娱乐之用。50年代,有关方面拆去原有的圆顶,又加高了一层,辟为南通市人民政府的招待所,一直使用至今(2001年拆除)。孙支厦1920年以来还参与了南濠边一带的图书馆西楼(中有过街楼与原馆相连)、淮海银行、女工传习所等用房设计;1924年,孙支厦又参与了西被闸的设计。


1920—1924年,从南濠边两岸至桃坞路连成一片,新建筑平地而起,南通的城市建设前所未有地发展,旧城日觉紧狭,张謇等人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准备在桃坞路一带建设新的城市中心,1925年,孙支厦设计的总商会大厦在桃坞路落成,迈开了新市中心建设的又一步。


1926年8月张謇去世后,孙支厦去陆洪闸,为张謇的墓园做最后的工程管理。这之后,1928年孙支厦应赵子超(著名电影艺术家赵丹之父)之邀,设计了新新大戏院,其规模不及更俗剧场。不久,孙支厦便离开了南通去杭州、黄山等地,继续从事建筑设计和施工。


1949年,孙支厦回到南通,虽然年近70岁,仍然热心投身于家乡的建筑事业,他的工作除了参与修缮古建筑,如天宁寺光孝塔、狼山支云塔和他设计的更俗剧场(后改名为人民剧场)、新新大戏院(后改为新新电影院)外,还设计了南通人民公园扩展的南半部分、唐闸人民公园和三初中(现实验中学)、三好中学(现西公园中学)的教学楼。作为南通市人民政府建设委员会的委员参与了南通市城市建设许多重大问题的研究。


1975年6月,孙支厦以93岁高龄逝世。人们对他在建筑方面的贡献给予充分的肯定:他是1-3届南通市的政协委员,后又担任常委之职,他一生建筑设计的图纸成了珍贵的文物,而由他设计的南通近代建筑成为南通近代第一城的见证。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