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留住消逝的画面
发布时间:2019-08-08     作者:印振华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南通市港闸区唐闸镇街道有些古老建筑进行了修缮保护,以便后人观瞻。有些则被拆除,销声匿迹。笔者有心拍下一些照片,想留住那些消逝的画面。


油脂厂付油处


位于唐闸镇西市街18号的南通油脂厂,原名广生油厂,由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1902年创办。如今,这里还完好保留着早期的仓库以及轧花、剥绒、榨油车间等。图中的付油处位于厂部东大门,拱形遮阳篷为百姓避暑而加制的。鼎盛时期是包产到户后,村民们将油菜籽送来换油兑饼,油脂厂的付油处一年四季忙碌不停,油菜籽收割后,有5个付油柜台,繁忙时还要排队等候。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油脂厂失去昔日的辉煌。两年前,随着位于原油脂厂内的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崛起,名存实亡的付油处被夷为平地,不复存在。



南工房


建于民国初年,为大生纱厂及唐家闸其他企业职工宿舍区,共9幢,平房砖木结构。职工们通过工房左侧港闸河上的木制桥进出,当时桥下过往的大小船只较多,木桥的拱度较大。工房内十分幽静,做三班制的工人多,人们自觉小声说话,形成良好风气。每家每户干净整洁,和睦共处,工人阶级的优良本质充分彰显。近几年确定为文物保护区,重建后的南工房,面貌焕然一新,花草绿树点缀生辉,原貌不复存在。



生产队大场


1958年,人民公社化,每个生产队自建仓库自造大场,收割季节,挑担进场,还没有使用脱粒机前,牛拉碌碡(石磂),在大场上碾磙。后来有了麦子和稻子脱粒机,石磂只有做大场时用,再后来做了水泥大场,石磂只给孩子们立夏坐着吃蛋,给百姓回味过去。“文革”结束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从此仓库空着,大场闲着,有的拆除,有的还耕。唯有位于唐闸公园南端的大场保留时间最久,2012年,因公园扩建需要,年底前才被拆除。




唐家闸内河轮船码头


这座码头位于现在唐家闸河东便桥下,解放后办公机构设在建筑精美、规制宏大的原“唐家闸粮业公所”内,和唐家闸工商联在一起。斜对面北川桥下名为“大达轮船码头”。两个码头营运路线到达海安站后,一个去盐城方向,一个去扬州方向。唐家闸码头每天有好几趟短途平潮(30里)班次,“小货轮”大大方便百姓出行和运送货物。唐家闸码头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结束营运生涯,2012年修建河东北路时被拆除,上下轮船的台阶成了居民洗刷的坚固水踏子。




赵家高桥小学


唐闸镇东北角有座赵高桥,是贯穿南北的交通要口,也是原市县的分界处。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桥南是唐家闸反动派的地盘,桥北是新四军游击队的势力。反动派下乡“剿匪”,只敢在桥南狐假虎威,有一次越过桥北,被游击队打得落花流水,损失惨重。桥南百米处,右拐弯经过“学堂桥”便是赵家高桥小学。该校建于民国23年(1934),建办时由中共党员邵震负责,他以教师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新四军游击队夜间经常在此开会。解放初期,夜校在此办班,识字唱歌跳舞,汽油灯通亮,一派生机。后来,校名由“赵峨小学”(赵家高桥和峨眉山地名而取)改名“赵家高桥小学”,桥北桥南的孩子就近入学,该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小学生。1985年因生源缺少,并入十里坊中心小学。近两年,上海市北高新(南通)开发区兴建,破旧不堪的校舍随之拆除。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