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苏中战役
发布时间:2019-07-11     作者:宋昀轩


大家好!我是南通市委党史办的宋昀轩。今天我给大家讲的党史党课主题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苏中战役。


抗战胜利后不到半年,国民党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发动全面内战。1946年7月,他们以五个整编师、12万人的兵力,向华中解放区的苏中地区进犯,扬言要在三个月内消灭在华中的共产党部队,夺取两淮,解决苏北。为了粉碎国民党军的猖狂进攻,我华中野战军在苏中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奋起反击,自7月13日到8月27日一个半月的时间内,以3万多人的兵力,先后开展了宣(家堡)泰(兴)、如(皋)南、海安、李堡、丁(堰)林(梓)、邵伯、如(皋)黄(桥)路七次战斗,史称苏中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5万余人。苏中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华中解放区南线的战局形势,挫败了国民党军的反动气焰,探索了解放战争的基本规律,坚定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苏中战役发生的背景


一是国内阶级矛盾上升激化的必然角力。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史任务。经历八年全面抗战的中国人民,饱尝了战乱之苦,迫切需要和平与安定,希望实现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建立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然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反动集团,却与人民的愿望背道而驰。他们基于自己的反动阶级立场,自恃有几百万美式枪械武装起来的反动军队,竟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发动反人民的反动内战,以图消灭抗战有功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篡夺抗战的胜利果实,继而恢复其对于全国人民的封建买办法西斯独裁统治。因此,抗日战争一结束,蒋介石就调兵遣将,占城掠地,肆意屠杀革命民众,并且在政治上玩弄假和谈的阴谋,以欺骗国内外舆论。由此在抗战中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民族团结统一战线顷刻瓦解,国共两党及其所代表的的阶级利益之间在国民党的挑衅下又上升到了生死相搏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共产党怎样珍爱和平,希望安定,痛恨内斗,并且代表人民群众大声疾呼,甚至在政治上、军事上不断求全退让,也丝毫不能换得国民党的清醒与认同,致使国内阶级矛盾不断上升,终于激化到不得不让共产党及其人民拿起武器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反革命内战行径。这是苏中战役不可避免注定要发生的内在因素。


二是苏中特殊区位环境争夺的必然抉择。众所周知,苏皖解放区毗邻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又环包经济大城市上海,威慑着国民党的经济政治心脏,使国民党芒刺在背,如坐针毡。因此蒋介石毫不犹豫地把进攻苏中解放区作为他的首选方向。苏中地区作为华中老解放区之一,不但有着丰厚的经济来源,而且更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南与江南隔江相望,北与皖鲁相连,是连接华中与华北的战略纽带,无论经济、政治、军事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1946年7月13日中共中央在给华东局的电报中所说,“蒋介石决心大打,其计划是先攻苏皖,后攻华北,并企图消灭我军。”由此可见,国共双方对攻守的战略要地都紧扣在苏中这块土地上。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进攻苏皖解放区的阴谋,党中央早就未雨绸缪,作出了周密部署。一方面决定成立华东局,统一领导山东、华中两个战略区。另一方面又决定新四军军部由江苏淮阴迁至山东临沂,统一指挥山东和华中部队。同时将原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个行政区按党政军成立华中分局、苏皖边区政府和华中军区,并组建了华中野战军,从而加强和统一党政军的领导,以应对国民党军对苏皖边区的进攻。我党我军之所以如此重视苏中地区的军政部署,究其原因,是由于苏中地区成了国民党反动集团的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由此,为争夺苏中地区的控制权而风生水起的战争也就在所难免。这是苏中战役不可避免注定要发生的客观原因。


三是内线作战设想成功实施的必然取向。1946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全面内战即将发生的形势,对国共破裂后我军的战略指导计划作了设想,提出在国民党军发动全面进攻时,我军应向外线出击以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但是,如果野战军部队离开解放区向区外转移作战,就会失去强大的后方支持,甚至有可能造成首尾难顾,进退两难的困境。囿于这种顾虑,华中军政首长粟裕、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向中央建议,希望在苏中地区内线先打几个胜仗,以破坏敌人的进攻部署,鼓舞我军的战斗士气,大量消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理由是苏中解放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经济比较发达,粮食收入占华中的五分之二,税收占二分之一,不但能全部解决华中主力部队的粮食供给,而且对动员地方党政组织和民众迅速进入战时体制也比较容易。同时,苏中地区大部分为水网地带,人民群众有坚强组织,对敌斗争经验比较丰富,战争准备也比较充分,如果在内线作战,我军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利,对战胜国民党军胜算较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经过研究,认为华中军政领导的建议十分科学,而且选择在苏中地区内线与敌作战,不仅战略上对我有利,同时战役上也十分讨巧。我军主力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充分利用解放区的人力、物力和地形优势,调动敌人在运动中将他们各个击破。为此,选择在苏中地区内线作战,也就成了华中野战军打击国民党军的首选方案。这是苏中战役不可避免注定要发生的本质原因。


四是探索解放战争作战规律的必然需求。1946年初,在美国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国民党和反动派完成了发动全面内战的各项准备。此时,国民党手中掌握有430万人的军队,其中正规军248个旅,并且拥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当中美械装备的45个师,接受日军装备组建的有120多个旅。他们统治着全国四分之三的地区和3亿以上的人口,控制着绝大多数城市和交通要道,占有现代工业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得到美国政府的巨大经济援助。对于这场军事、经济力量都相当悬殊的战争到底如何打,当时我方人员心中没有底。即便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向北发展,向南巩固”和发展东北,巩固华北,坚持华中的战略方针后,但具体到每个战略区和每次每场战役到底怎么打,还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经验。为了探索解放战争的规律,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不失时机地借助国民党军想进攻苏皖解放区的企图,将苏中战役作为探寻战争规律的实践战来打,把反击的方向选定在苏中南线,并且改过去的游击战为运动战、变过去诱敌深入再打为依靠根据地、在解放区边沿主动打击和消灭敌人,使部队受到了实际锻炼,指挥员也初步掌握了对敌作战规律,从而取得了打胜解放战争的主动权。这是苏中战役不可避免注定要发生的实践原因。


苏中战役展开的经过


苏中战役先后进行了七次战斗,而且每战必胜,各有特色,连战连捷。具体经过为:


7月13日——15日的宣(家堡)泰(兴)战斗,打的“奇”战(主要体现在战场选择超越常规)。1946年6月中旬,国民党第一绥区5个整编师15个旅约12万人,集结于长江北岸的南通、靖江、泰兴、泰州一线,并确定在7月15日向苏中解放区进攻。我得到敌之部署和进攻计划后,华中野战军决定出其不意,先机制敌,提前于7月13日晚对驻泰兴城和宣家堡敌之第八十三师五十六团、五十七团发起进攻,以打乱敌人的进犯计划。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命令一师陶勇、王集成部队攻打宣家堡守敌,六师王必成、江渭清部攻打泰兴之守敌。战斗从13日晚六时开始,至15日黄昏结束,前后不到60小时。此役共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八十三师第十九旅第五十六团全部、五十七团大部及旅属山炮营全部,共3000余人,缴获山炮10余门,轻重机枪200余挺及大批美械装备,取得了苏中战役首场战斗的胜利。(在全局上调动了敌人,多出两天时间,为皋南战斗赢得战机)


7月18―21日的如(皋)南战斗,打的“高”战(主要体现在打远敌见奇效)。在宣家堡、泰兴城战斗发起后,国民党军第一绥军司令部不明华中野战军虚实,惊慌失措,急令攻击如皋的前出部队第四十九师从如皋南边的白蒲撤回平潮,以保南通。但当发现新四军主力在宣泰地区时,7月16日,又火速命令其从平潮返白蒲,妄图乘虚进攻如皋。为此,华中野战军立即调动主力从泰兴挥师东进,不顾疲劳,不怕艰苦,远途奔袭,向如南地区隐蔽开进。至7月18日拂晓,华中野战军一师主力5个团到达白蒲、林梓之间,截断敌军退路,将整编第四十九师师部及二十六旅全部压缩于如皋以南20余里的鬼头街、田肚里地区围歼。战至19日晚,全歼敌四十九师师部和二十六旅全部。与此同时,六师主力2个团于17日晚东进贺家坝、宋家桥地区,截断敌七十九旅后路,18日拂晓发起攻击,将敌压缩在宋家桥、杨花桥地区围歼,21日战斗结束。此战共歼灭敌整编第四十九师师部、第二十六旅全部、第七十九旅大部、第一○五旅和第九十九旅一部,计1万余人,缴获敌炮200多门,轻重机枪500余挺、长短枪4000余支。


7月30日——8月3日的海安战斗,打的“妙”战(主要体现在机动防御始终保持主动)。如(皋)南战斗结束后,华中野战军主力北撤休整。国民党军于7月23日下午乘隙进占如皋,恃其兵力上的优势,企图继续进犯海安,并寻找我华中野战军主力决战,以巩固苏中南部占领区。从7月30日起,国民党军集中驻如皋之整编第六十五师第一六○旅、第一八七旅、整编第四十九师第一○五旅、整编第二十一师两个旅和驻姜堰、白米的整编第八十三师第六十三旅、整编第二十五师第一四八旅共7个旅,从南边、西边两个方向向海安进犯。根据当时的敌情,华中野战军决定以第七纵队管文蔚、姬鹏飞部在海安外围地区实行运动防御,以迟滞、杀伤和消耗敌人,赢得时间,保证华中野战军主力在海安、李堡东北地区休整补充,待机再战。为此,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以第五十五团并指挥第六十一团第二营守备海安以南外围地区;以第五十九团阻击由白米东犯之敌;以第五十七团守备海安。战斗从7月30日上午开始到8月3日下午结束,我军仅用三个团又两个营的兵力,连续作战4天,英勇抗击了国民党军7个旅约5万人的进攻,并杀伤敌人3000余人,创造了我军在运动防御战中以少胜多的新纪录。


8月10——11日的李堡战斗,打的“准”战。国民党军占领海安后,认为“共军伤亡过大”“已被击溃”,自8月6日开始便大胆放肆分兵进行“清剿”,企图攫取(南)通、如(皋)、海(门)、启(东)整个地区。敌人的“清剿”使敌第一○五旅在李堡、角斜地区突出地暴露出来,造成了我军歼敌的有利时机。8月10日,我又获悉国民党军新编第七旅从海安东开接替第一○五旅。由于敌军交接期间防备松弛,建制混乱,思想麻痹。为此,华中野战军一师提前于10日晚对李堡之敌发起攻击,全歼敌第七旅第十九团。我一师第一旅在第三旅的配合下,又攻克杨家庄,全歼守敌一○五旅,只有旅长等少数人逃脱。11日晨,国民党军新编第七旅旅长黄伯光不知李堡之敌已被歼灭,仍率其第二十一团由海安继续东开。我六师第十八旅和第七纵队两个团,利用高粱和玉米地作掩护进行伏击,仅用半小时就将该敌全歼在陆家尖和洋蛮河一带。这次战斗,共消灭国民党军新编第七旅全部,第一○五旅旅部及第三一四团计9000人。


8月21日―23日的丁(堰)、林(梓)战斗,打的“稳”战。国民党军于李堡战斗惨败后,被迫调整部署,除加强海安、如皋、南通地区的点线防御外,还对如皋、黄桥、泰州、南通间公路两侧进行了疯狂的“清剿”。8月13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苏中分散之敌利于各个击破,望再部署几次作战,即如交通总队凡能歼灭者一概歼灭之”的要求,华中野战军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以深入敌人腹地打击敌人。根据侦察,如皋、南通一线已暴露的丁堰、林梓等地区的敌人兵力薄弱,如对该地区之敌发起进攻,可以在运动中大量歼敌。于是8月21日晚,我军对丁堰守敌交警第七总队四个大队发起进攻。22日又对林梓守敌交警第十一总队两个大队和敌第四十九师二十六旅残部一个步兵营发起进攻。22日我华野第五旅同时也对据守在东陈镇的敌交警两个大队发起进攻。战斗从8月21日晚开始到23日下午结束,共歼灭敌交通警察第七总队、第十一总队5个大队及整编四十九师第二十六旅残部一个营,俘虏交警第七总队少将、副总队长熊剑东以下2000余人,毙伤敌1500余人,并缴获美制载重汽车7辆和大批枪支弹药。


8月23日——26日的邵伯战斗,打的“固”战。8月23日,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五师从江都的仙女庙、宜陵沿运河公路北上,向我邵伯、乔墅、丁沟地区进犯。邵伯是华中野战军首府淮阴南部的门户,必须坚守保卫。为此,华中野战军立即令第十纵队谢祥军、刘培善部和第二军分区负责防守。23日拂晓,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师凭借日、美装备,以炮火开路,分三路向乔墅、丁沟、邵伯进攻,均被我军击退。24日敌继续猛攻,双方兵力对峙在乔墅以北地区。25日敌水陆两路并进猛攻邵伯,再次被我击退,并缴获其两艘汽艇。26日,敌师长黄百韬亲自督战,在飞机掩护下,沿运河堤正面向邵伯发起进攻。我军英勇抵抗,恶战三小时,将敌击退。由于此时华中野战军一师、六师、五旅在如黄路战斗中取得重大胜利,使进攻邵伯之敌侧背受到威胁,敌遂于黄昏后全线撤退。此战我军以6个团的兵力,抵抗了敌人3个旅的进攻,并毙伤敌人2000多人,创造了我军阵地防御战的成功范例。


8月25日——27日的如(皋)黄(桥)路战斗,打的“活”战(主要体现在攻黄救邵出神入化)。8月23日,当扬州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五师北犯邵伯之际,敌判断丁堰、林梓战斗结束后,我军将攻击如皋。因此急调黄桥整编六十九师第九十九旅向东增防如皋,并命令如皋守敌分三路西出接应。华中野战军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决定采取“攻魏救赵”的办法,以策应邵伯的作战。25日晨,敌军第九十九旅从黄桥出发,向东开进,上午到达分界的芹湖地区。如皋出动向西接应的国民党军第一八七旅也到达加力以北。为此,华中野战军决定以第六师歼灭敌第九十九旅,以第一师、第五旅歼灭如皋出动之敌。25日上午,分界之敌第九十九旅,以第一师、第五旅歼灭如皋出动之敌。25日上午,分界之敌第九十九旅在第六师的堵击下,被迫停止前进。我军以一部迂回敌后,切断其向黄桥的退路,完成了对敌战役之包围。26日下午1时,六师在一师第一旅的配合下,对分界被围之敌发起总攻,激战两小时,将敌全歼。与此同时,由如皋出发西接的敌第一八七旅、第七十九旅和第九十九旅各一部,被我一师第三旅截击在加力以北地区,第五旅遂又切断了敌之退路,完成了对该敌的包抄合围。27日晨,我一师第三旅和第五旅会同六师第十八旅及军区特务团共15个团的兵力合力全歼加力之敌。此战共歼敌两个半旅1.7万余人,其中俘虏第九十九旅旅长朱志席、副旅长刘光国、第一八七旅旅长梁采林以下1.2万余人。至此,苏中战役胜利结束。


苏中战役产生的影响


苏中战役结束后,延安总部发言人8月29日就国民党军队苏中进攻惨败,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称这个战役为“七战七捷”。


苏中战役有力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1946年夏,当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之初,简直不可一世,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他们挟其军力和装备上的优势,大举向我解放区进犯。并狂妄宣称在“三个月内消灭苏北共军”。当时,华中野战军在兵力上处于敌众我寡,装备上处于敌优我劣的状况。因此,要以我军3万人的兵力迎战四倍于自己的国民党军,压力确实较大。但是华中野战军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勇敢面对强敌,坚决奋起反击,依靠解放区人民的支持,在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内,连打七仗,而且仗仗胜利,取得了歼敌6个旅,5个交警大队共5.3万余人的辉煌战绩,有效顿挫了国民党军的进攻锐气,打乱了敌人的战略部署,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敌人“三个月内消灭苏北共军”的企图成为泡影。


极大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苏中是国民党发起全面内战的首攻方向,也是我军自卫反击粉碎蒋介石进攻华中解放区南线的重要战场。苏中战役的成败与全国战局关系极大。正如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指出:如果在山东、华中打几个好的歼灭战,则对整个局势将起大影响。当我军在苏中不断取得自卫反击胜利的时候,中央军委不但发电嘉奖,而且通报全国各战略区学习,要求党政军组织坚定信心,发动群众,万众一心打败国民党。因此,苏中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军民斗志,大长了人民的威风,大灭了敌人气焰,有力地增强了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决心与信心。


有效发挥了战略侦察的作用。1946年7月上旬,中央军委在给华中野战军的电报中要求:“我苏中、苏北各部先后在内线打起来,最好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的弱点,以便我军能够稳准狠地打击敌人。”显然,中央军委对苏中战役赋予了战略侦察任务。通过七战七捷,我军基本摸清了国民党军接受大批日式、美式装备后的编制体系,以及由此产生的作战能力和作战方式的变化,探索了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规律,获得了战胜美械、日械装备国民党军的成功经验,这在当时对我军战略谋划和做好战役指挥是极具重要意义的。为此,苏中战役胜利结束后,毛泽东亲自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报,指出苏中战役“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精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毛泽东对苏中战役总结出的这些经验,为应对蒋介石的全面内战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制衡作用。


全面打乱了敌人对华东地区的进攻计划。抗日战争刚结束,蒋介石就抢运兵力,抢占地盘,坚决与共产党决裂,以发动全面内战。他除开辟东北、华北战场外,还动用重兵进攻我华东解放区。当时在华东战场上,国民党军集中58个旅46万余人的兵力,计划用其中的31个旅27.2万人的兵力,采取“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步压缩”的方针,以淮阴、淮安为主要目标,攻占我苏皖解放区。另以27个旅19万人的兵力,在山东向胶济路和鲁南发动进攻,进行钳制,企图逼我华中主力放弃苏皖,撤向山东,尔后在山东与我决战,将我军主力一举歼灭。对于国民党军在华东战场上的进攻计划,我华中军区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指导下,采用运动歼敌的方针,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以打乱敌人整体进攻部署,尔后跃出解放区,集中优势兵力,形成铁拳歼敌,以大兵团作战方式,夺取解放战争的主动权。因此,苏中战役的开展,让国民党军毫无预料,疲于应付,处处挨打,从而打乱了敌之部署,让敌人的进攻计划完全泡汤,从而为改善华东地区军政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苏中“七战七捷”,作为解放战争史的开篇之战,虽然与波澜壮阔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比,规模较小,战果较少,知名度也不高,但它是解放战争以来第一场规模较大的胜利,也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苏中战役以兵力、装备的少和民心的多、军事技巧的出神入化取得战役胜利的过程,以及战役过程中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所体现出的敢于担当的使命意识,实事求是的可贵品质,从谏如流的宽阔胸襟对于今天我们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榜样力量和启示作用。


今天的党史党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