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薪尽火传——毋忘纪力 
发布时间:2018-12-18     作者:戴致君  王 强


今年是南通党史工作机构建立20周年,面对20年来党史征编工作的累累硕果,我们不禁想起了南通地方党史工作的开拓者,已经故去近15个年头的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办公室原主任纪力。

 

 

纪力是1982年7月出任中共南通地委党史办公室主任的。在此之前,他已是南通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的副组长(组长为南通地委副书记顾泽民),因此,他深知处于起步阶段的南通地方党史工作的艰难:1981年下半年,刚刚组建的地委党史办公室仅有一间办公用房,几位从行署有关业务部门抽调来的同志,对南通地方党史缺乏了解,工作茫无头绪,而地委任命的党史办的主要负责同志又因故未能正常到任视事。

 

这年5月,中央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在南京召开了华东七省、市党史资料征集座谈会。这是一次规模盛大的会议,中征委的负责人冯文彬、谢筱迺,江苏省委、省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许家屯、惠浴宇,以及谭震林、陆定一、刘晓、刘瑞龙、陈修良等一大批老同志参加了会议。江苏省各地、市党史资料征集小组的负责人参加了这次会议。通过与兄弟地、市的交流,纪力深深感到南通地区党史工作由于起步迟、进展缓慢与兄弟地、市形成的差距。

 

因此,为了尽快赶上全省的征编步伐,纪力上任伊始,就提出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得到了地委领导的同意和支持。

 

一是根据地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在地委组织部的支持下,从地委办公室、行署办公室、海安县、海门县抽调了一批年富力强的同志,充实到地委党史办公室。这批同志后来绝大部分成为南通地方党史工作的骨干,不少人被提拔、重用。

 

二是千方百计改善办公条件。与行政部门协商,增加了办公用房。积极向财政部门申请,陆续添置了收录机、照相机等必要的采访工具,这些现在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东西,在当时还是奢侈品,财政部门控制把关极严,为此,纪力不知费了多少口舌。

 

三是在业务工作方面,根据老同志的建议,从中征委下达给江苏省的“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这个专题入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史料征集工作为突破口,再抓一、二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史料征集。以后的实践证明,纪力的这个思路是比较切合实际的,也是可行的。

 

四是以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史料征集座谈会为契机,推动南通地区各县的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各县党史机构陆续建立,一些县也分别召开了有老同志参加的史料征集座谈会,南通地区的党史工作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纪力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又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因此,对南通地区的党史和革命斗争史十分熟悉。在常人看来,他做这项工作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只需要组织领导好就行了。

 

可是纪力不,他对党史工作太认真、太细致、太执着了,执着得办公室的同志几乎受不了。

 

自从纪力执掌党史办后,除了节假日,办公室几乎是每晚灯火通明。特别是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的新体制后,地、市委党史办公室机构合并,为筹备纪念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胜利40周年,完成中征委史料专题的征编任务,纪力更是带领全办公室的同志夙兴夜寐,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纪力认为党史无小事,因此党史办的工作事无巨细,他都事必躬亲。这样,势必占用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常常是在办公室加班加点以后,回到家里又继续挑灯夜战。香烟和酽茶成了他驱除疲劳的“灵丹妙药”,对于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来说,这无异是饮鸠止渴,周围的同志也都劝他要劳逸结合,可是他就是我行我素。

 

1984年秋,为了修改《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一书的简史部分,纪力带着办公室的几个同志住进南京军区第二招待所,集中全力修改。几个同志分工修改不同的章节,修改后都集中到纪力一个人手里,再由他字酌句斟,反复琢磨,这样,纪力的工作量就比别人大了好几倍,为了赶时间,他只好通宵达旦地工作。同志们过意不去,想陪陪他,为他做些清稿之类的辅助性工作,他都婉言拒绝了。当时,党史办的物质条件还比较差,机关的出差补贴也很少,大多数同志工资也比较低,逢到加夜班,纪力就请大家到附近的山西路夜市喝一碗鸭血汤,隔三差五还要掏腰包买一点烧鸡之类的东西让大家解解馋,有时实在太忙,就讲个战争年代“精神会餐”的故事,来帮助大家消除疲劳。在南京军区二招,大家一干就是50多天。

 

到了1985年8月,《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一书终于出版,中征委下达的专题资料也如期上报,南通市的党史资料征编工作也跃居全省前列,得到有关领导的好评。从这一点上说,纪力功不可没。

 

此后,纪力又马不停蹄地带领办公室的同志继续征编南通地区民主革命时期的史料:征编一、二战时期的史料,编写一、二战时期的大事记,征编解放战争(包括苏中战役)的史料,筹备纪念苏中战役40周年活动,编写民主革命时期烈士传记选辑……南通党史工作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打开南通党史办公室这个时期的档案资料,我们随处可见纪力修改的文稿、撰写的文章,让人回忆起那1000多个浸透着纪力汗水的日日夜夜。

 

 

纪力是一个对部下要求很严格的人,有时甚至还会“熊人”,弄得被“熊”的人下不了台阶。但是,别人可能还在为此耿耿于怀时,他早就把这件事忘得精光。这可以说是纪力的缺点,从另一方面看,也是他耿直脾气的表现。也许,他能赢得周围同志的尊敬,与他的这种禀性不无关系。

 

其实,纪力对部属更多的是真心实意的关爱,是实事求是地对待同志的缺点和不足,是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忠实执行。

 

有一位从海安调来的同志,调来前还不是共产党员,纪力了解到这位同志所在单位已将他列入建党对象,就积极与这个单位的党组织联系,这位同志终于在调来之前被吸收入党。后来又有反映,说这位同志“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大学读书时,曾有过极“左”的行动。纪力马上组织人员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终于弄清所谓极“左”行动是子虚乌有,这位同志的表现是好的,没有什么问题。1984年这位同志被任命为科长,后来又被调到省级机关工作,得到提拔和重用。至今这位同志谈到这件事时,仍然非常感慨地说,要是没有纪力同志,自己可能会一辈子背着黑锅。

 

当时,党史办有好几位同志,或者夫妻分居两地,或者家属尚在农村。有的同志休息天回家骑自行车要六七个小时。纪力千方百计为这些同志排忧解难。他亲自找有关组织、人事、公安部门的负责同志,协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问题,终于逐步使问题得到了解决,消除了这些同志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1985年9月,办公室的一位同志在县区老家休息时,突然发高热住进了公社卫生院,医生怀疑是伤寒,在治疗上有些犹豫。得知消息后,纪力立即冒着大雨赶到医院,了解病情,再三叮嘱医生,一定要精心治疗,如果病情有什么变化,马上转院南通。

 

 

纪力是一个组织观念很强的人,重要的事情他都要向有关领导汇报,在取得领导的首肯后才去执行。可是,纪力不是完人,特别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纪力不是一个强者。在某些事情的处理上与有关领导缺少沟通,结果产生了误解、误会,纪力的地位和个性又使他不能或不便马上去解释,只好作为包袱背在自己身上,结果包袱越背越重,纪力陷于痛苦和自责中而不能自拔。现在,作为后来者要来评判个中的是非是不恰当的,也是无能为力的。但是作为怀念者,又不可能完全把这些事情甩开。

 

1982年11月,南通地委在南公园召开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史料征集座谈会,当时出席会议的老同志很多,其中省级领导干部就有好几位,会议工作人员在草拟的会议报道稿中,列了一个大名单,纪力也表示非常赞同。稿件在送给地委审查时,主管此事的地委负责同志认为,见报人的名字多了,反而很难摆平,因此就删去了几位老同志的名字,这本来是很正常的工作程序。可是消息传到一位被删去名字的老同志耳朵里,变成了自己的名字被纪力打了“×”。因为“文化大革命”中这位老同志长期受迫害,对名字打“×”之类的事很敏感,为此很不开心。纪力又怕贸然去找这位老同志解释会引起更大的误会,只好闷在心里。直到地、市机构合并后,纪力才在一位市委负责同志和一位老同志的陪同下,拿着当时的原稿当面向这位老同志作了说明,误会才得以消除。

 

好像冥冥之中有一种什么东西总让纪力难以排遣,类似的事情竟然接连发生了几起,不能解释,没有人可以诉说,也无法自拔。但是,纪力毕竟还是纪力,他用忘我的工作来减轻自己的精神负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慰藉。

 

 

纪力有许多老战友、老同事在北京等地工作,他也很想利用征集党史资料的机会出去走走,顺便看看老朋友,可是,因为忙,也是为了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志,他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了机关里。在党史办工作期间,他只出过两次远门。一次是1984年4月,带着论文去武汉参加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椐地研究会举办的一次大型学术研讨会,可是因为岳母病故,会议尚未结束就赶了回来。还有一次是1986年初,因为原《江海报》记者、北京体育学院党委书记、纪力的老战友蒋宁在北京逝世,无论从为公为私的角度,纪力都应当去,因此,他去了北京。可是又因为低热不退,仅在北京住了几天。

 

从北京回来后纪力就住进了医院,很快查出是患了肺癌,组织上和医院请了上海华山医院著名的胸外科专家王一山教授为他开刀,手术后恢复得不错。大家都劝他要好好休息,可他总还惦记着党史工作。这年秋天,省委党史办在南通县举行一、二战时期大事记审稿会,纪力抱病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

 

这以后,纪力一直缠绵病榻。1987年3月7日,纪力走完了他六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与世长辞。市委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管文蔚、周一峰、谢克东、朱剑等省、市领导送了花圈,他得到了远远超出他这一级干部规格的“哀荣”,他应该死而无憾。

 

(原载2001年《南通今古》第5期)

 

(本文作者系南通市委党史办、市地方志办原副主任,南通军分区政治部原副主任)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