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加强党的理论和制度建设
发布时间:2018-12-13     


掀起群众性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热潮


1960年9月,《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出版发行,南通各地响应中央号召,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热潮。1962年8月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重新发表,成为南通各级党组织组织党员学习、增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教材。1963年3月,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全国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在学习雷锋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1964年5月,《毛主席语录》出版。同年,为适应一般干部和广大工农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需要,中共中央又批准编辑出版了《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和乙种本。此后,南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开展毛主席著作学习,尤其是重点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反对自由主义》、《为人民服务》、《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著作。


南通地委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毛泽东思想,地委和地委宣传部分工专人负责全区的学习,其他各级党组织也作出相关规定。地委提出贯彻党的方针任务时首先学习毛主席著作;研究工作中重要问题时首先学习毛主席著作;总结检查工作时首先学习毛主席著作。各级领导首先抓好自身学习,地委常委中心组安排星期三下午组织学习,每周坚持自学4—6小时。机关全体同志也参照进行。县以上干部每年写一两篇学习心得或调研报告。同时,组织基层干部群众开展学习宣传。鉴于基层党员干部中相当部分文化水平有限,各地组织开展了讲读。同时,组织知识青年、贫下中农、青年妇女积极分子参加学习,以党员、团员、基干民兵、贫农代表为骨干联系群众进行学习,做到“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学习小组在各地纷纷建立起来。学习中,地、县委广泛组织党校、党训班、读书会、自修班,分县、分社组织党员干部短期集中学习。县级党校组织巡回教学,送教育上门,帮助基层党校、党支部开展学习。

 

党的建设制度化


20世纪60年代初,结合各领域的调整,南通各级党组织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抓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在党的建设中,强调树立党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作风的建设被制度化,要求所有支部均建立三大制度。首先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制度,着重要抓好支部委员和支部书记的学习;其次是坚持联系群众的制度,每个党员固定联系几户农户,宣传党的政策,了解群众疾苦,征求群众意见。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每个党员都要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地委领导都建立了基层联系点,每年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基层调研,经常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第三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制度。在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南通地委通过常委会、扩大会以及省委召开的各种会议检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动承担责任,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带动广大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党内民主风气。党内民主生活活跃,党的团结加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改善,出现五多现象,即心情舒畅的多、敢讲真话的多、敢向领导提意见的多、有事集体研究的多、从全局出发的多。


经过解放以来的发展,南通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至1961年6月,共有115000名党员,建立了5588个基层组织。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广大党员干部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但经过反右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中的种种挫折,干部群众思想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1961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中央组织的轮训。11月,中央部署开展党员的教育训练。1962年2月,中共南通地委印发《关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的指示》,决定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组织开展对党员干部的重新教育,力图通过教育,健全组织生活,端正生活作风,在此基础上整顿党的组织。


为了纠正“大跃进”以来工作中的错误,南通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广泛发扬党内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委的集体领导。尤其是1962年1月中央工作会议以后,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恢复党的民主生活秩序,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南通市,组织市委常委和科局以上干部听取大会精神传达。各县委和绝大部分基层党组织都按照党章召开了党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检查总结工作,决定工作任务,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地委主要领导多次在公开场合主动检讨过去工作中的不足。各地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首先是健全了组织机构,加强了领导核心,据如皋、如东、海门三县统计,共提拔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干部11245人,占干部总数的12.38%;同时,经甄别恢复工作的8000多社队干部恢复了职务,7000多下放到从事农业生产的干部有20%左右担任了生产大队和生产队领导骨干,使基层领导核心加强。组织生活逐步健全,许多地方建立党日课,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按照中央提出的执政的党必须永远注意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必须对干部和党员提出更严的要求,及省委《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措施的报告》,1963年3月,中共南通地委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央、省委对加强党的建设指示的报告》,部署在南通地区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报告明确以下几项措施: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对干部、党员的监督,加强党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党的组织、宣传、监察部门,加强请示报告制度。


1963年6月,《中共南通市委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情况报告》在总结过去党的建设成就、揭示存在问题的同时,要求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干部特殊化风被列为“大跃进”以来具有消极影响的五风之一,尤其是经济困难时期,物资匮乏,少数干部利用职权享受特殊待遇引起群众不满,影响干群关系。1960年11月中央《十二条》下发后,南通各级党组织即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反对特殊化作风。1962年,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相继颁发《关于厉行节约的紧急规定》和《关于坚决反对干部特殊化作风的指示》,南通各地组织贯彻落实。南通市委专门制定了《关于坚决反对干部特殊化作风的规定》,从十个方面对党员干部加以约束。《规定》特别要求广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模范执行各项规定,虚心接受干部群众的批评监督,教育党员干部发扬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永葆艰苦朴素生活作风。


20世纪60年代加强党的建设,其经验主要是加强领导,加强对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并且将管好干部、管好党员、管好领导骨干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但不可否认的是,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由于不适当地强调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中更多地开始强调阶级斗争。在干部思想作风和党的组织进行整顿的过程中,一些贪污盗窃分子等受到处分,但同时,1961年以来质疑“大跃进”等三面红旗,在生产管理体制方面进行探索,主张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口粮田到户、扩大自留地的党员干部受到批判。极力主张口粮田到户的同志在干部排队中被认为是迷失革命方向、怀疑社会主义道路受到批评,这对党的自身建设、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中共南通市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1966年2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南通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此次党代会召开之际,正是党的指导思想上日益强调阶级斗争之际,各地正按照中央和省委有关精神,在反右倾的基础上,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和“四清”运动。因而,会议对过去工作的总结,不可避免地带有强调阶级斗争的倾向。


1966年,正是国家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之年。会议提出,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要抓革命、促建设,坚决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搞好生产建设工作。工业生产要充分挖掘现有潜力,突出支援农业,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组织水平,大力发展新品种,实现产品质量新跃进,努力赶上和超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郊区农业生产,要努力实现粮食、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更加稳产高产,力争赶上和超过全省、全国高产水平,积极发展多种经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人民公社集体经济。


会议对党的建设作了部署,要求根据中央关于党要管党的指示,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会议提出要坚决地、放手地、逐步地培养、提拔新生力量,造就革命接班人;积极地、较多地、慎重地发展新党员,壮大党的队伍。认真地进行整党,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切实改进领导作风,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


此次党代会虽然有着强调阶级斗争的历史特点,但仍然坚持将生产建设和社会发展工作放在重要地位。但其后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