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中共华中第九地方委员会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8-12-13     


九地委的建立


苏中战役打响后,通榆公路线的南通至如皋段被国民党军队占领,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事实上已被分割成东西两块。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便于领导人民进行斗争,1946年8月,华中分局、苏皖边区政府和华中军区决定,恢复苏中战略区和苏中区党委,同时将第一行政区东部的南通、如东、海门、启东县及崇明办事处等5个行政单位划为苏皖边区第九行政区,建立起中国共产党华中第九地方委员会(简称九地委)、苏皖边区第九专员公署和华中军区第九军分区。


九地委成立之后,领导军民坚持原地,进行艰苦的斗争。当时,全分区各级脱产武装,仅约2000余人。为了支持九分区的斗争,华野粟裕司令员从二分区调拨一个营作为九分区武装的骨干。后来就是以这个营为基础,组建了九分区七团。在敌我力量悬殊、华中野战军北移作战的形势下,九地委领导南通解放区军民对国民党军队展开了英勇的还击。


1946年冬至1947年春,在国民党军队的全面“清剿”下,南通人民的对敌斗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据统计,敌占领了250个乡、2300个村、5500平方公里,控制人口220万;而我仅控制188个乡、1600多个村、1900平方公里、80万人。形势最严重时,为保存有生力量,南通县委、县政府和县警卫团不得不一度转移到海船上;在海启地区,启东几乎被敌人全面控制。东南警卫团逐渐被挤后退,党政组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面对日益紧张的严峻局势,九地委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干部坚持原地斗争,要求党员、干部和群众同甘苦、共生死,“县不离县,区不离区,乡不离乡”,大力开展神枪狙击运动,积小胜为大胜,逐步稳定了全分区的局势。


1947年2月,华野第十一纵队发起栟(茶)北战役,攻克敌据点5个。在这一胜利鼓舞下,九分区七团和各县警卫团以敌进我进的姿态,连续攻打了三余镇、滥港桥、丰利镇、聚星镇、花市街等据点,均获胜利。5月29日,分区七团插到长江边的灵甸镇,歼敌6个连,创造了九分区反“清剿”以来的空前大捷,对扭转九分区和毗邻地区的斗争局面起了很大作用。


灵甸镇战斗后,敌人开始收缩据点以求机动,同时,集中兵力,最多时达2.5万人,进行重点“驻剿”、“围剿”,采取高压手段,大肆烧杀,并加强经济掠夺。各地党组织广泛动员群众开展自卫运动和游击运动。


在国民党重兵“清剿”和分割“驻剿”下,一度党组织受到相当大的损失。据1947年11月统计,通如海启4县党支部由1946年9月的441个减少到203个,党员由1946年9月的37907人减少到13715人。


1947年11月底,华野主力南下,连克李堡、栟茶、丁所、角斜等据点,九分区部队乘胜挺进,攻下五总埠等地。到12月底,我完全控制区已增加到五分之二强。

 

三查三整运动


根据全国土地会议精神和华中工委指示,南通解放区从1947年11月起,结合土改复查,开展了三查三整工作。具体要求是:第一,查阶级,弄清所有党员干部的出身成份、历史和阶级立场,坚决清除混入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和不可救药的蜕化分子,以整顿和纯洁党的组织;第二,查思想,检查党员干部思想倾向、入党动机,增强革命意志,整顿和改造思想;第三,查作风,检查党员干部的民主作风和党群关系,克服自私特权,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整顿和改造工作作风。具体做法是:检查党员干部在前一阶段土改复查运动中的表现,自查互查,发动群众,在查整的基础上发展党组织。


与历次整党有所不同的是:三查三整赋予群众有审察党员干部的民主权利,这是把各级党组织置于群众监督之中,依靠群众加强党的建设的一次尝试。但由于对如何正确让群众帮助整党并无经验,加之过分夸大了地主分子、富农分子等混入党内以及党员腐化变质的现象,因而,在初期出现了“群众要怎么办就怎么办”的极端放任自流的倾向,以简单粗糙的方法对待犯有错误的党员干部,扩大了打击面。不久,这一“左”的偏向得到了纠正。


三查三整运动后期,南通地区各县、区、乡仿效河北省平山县整党工作经验,召开有被列入建党对象的贫雇农代表参加的党支部大会,党员和贫雇农分别编组进行整党动员,学习讨论党纲党章和共产党员的条件,吸收了一大批贫雇农积极分子入党,使党的队伍得到充实和发展。


1948年夏,南通地区的三查三整运动告一段落。通过三查三整运动,改造了干部的思想和作风,加强了党与群众的联系,提高了党的威信。

 

第九行政区的解放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全面发展,国民党反动派眼看败局已定,但他们仍不甘灭亡,企图作最后的挣扎,计划将江北沿江地带建成其退守防线。南通之敌实施所谓“总体战”的方针,妄图重占沿江、通吕、丁掘、李栟四线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


此时,我人民军队越战越强。1947年1月下旬,九分区部队攻克岔河、石港,歼敌2600余人。3月15日,华野十一纵队攻克敌号称“苏北模范工事”的掘港镇,掘港镇成为南通地区最早解放的县城。各县、区武装积极向边区挺进,扩大游击区,缩小敌占区。8月以后,敌已陷入处处挨打的困境,被迫退守运盐河一线。11月,我控制区已达79%,人口66%,基本上打破了敌人实施“总体战”的阴谋。随着军事斗争的胜利,党组织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1948年底,九地委计有党支部297个,党员数回升到21375人。


1949年1月31日,华中第九军分区部队兵分两路钳击南通城,晚6时,东路部队首先对狼山守敌发起进攻,在强大火力攻击下,国民党部队混乱不堪。驻守南通城的蒋军三O八师、一四六师师部及所属三个团和国民党政府官员,自2月1日夜至2日晨,争先从南通江边港口乘船过江逃跑。驻唐闸、八厂两地的实业保安大队4个中队,向攻城部队交出武装。南通城的外围战斗,计毙敌300余人,缴获各种轻重武器数百件。2月2日上午8时,华中九分区部队由东门吊桥进入南通城。华中九分区副司令员彭寿生率警卫排登上位于市中心的钟楼,将一面鲜艳的红旗,升上钟楼顶端的旗杆上,第九行政区全境(祟明除外)宣告解放。为加强城市管理,保障和平建设,建立了南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中共华中南通工作委员会与地委、专署和军分区先后进驻南通城。中共华中南通工作委员会进城后,改称中共南通市委员会,隶属于九地委。同时建立南通市人民政府和南通警备司令部。5月,九地委更名为中共南通区地方委员会。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