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
中共华中第一地方委员会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8-12-13     


一地委的建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为应对内战危机,于1945年9月,作出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决策。为了坚持苏皖地区民主阵地,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于10月建立中共中央华中分局、苏皖边区政府和华中军区,统一领导长江以北、苏皖两省党政军工作。随着上级组织机构调整,原苏中战略区的党政军领导机构撤销,各地行政区划和组织机构也相应调整。其中第三、四行政区合并为苏院边区第一行政区。南通市现辖区当时划在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内。10月,中共苏皖边区第一地方委员会(1946年1月改称中共华中第一地方委员会,简称一地委)建立。12月,相继建立了苏皖边区政府第一专员公署和华中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地委建立后,党组织有了较快发展。据一地委1946年6月3日《春季组织工作统计表》反映:如皋、南通、紫石(海安)、如东、海门、启东六县,春季发展党员2861人。

 

五四土改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在解放区实行耕者有其田。华中一地委于5月23~24日召开地委会议,作出了关于具体实行土地政策的决定,计划在半年内完成土地改革。随后,一地委抽调300多名干部,组成了3个土改工作大队,先在紫石县、如皋县的3个区开展试点。7月13日,苏中战役打响,按部就班地开展土改的方式已不能适应战争的形势。17日地委召开紧急扩大会议,一方面动员投入自卫战,一方面研究加快土改运动。此后,解放区很快出现了“一手拿枪,一手拿算盘”、“前方打仗,后方分田”、“白天打仗,夜晚分田”的壮观局面。至8月底,土地分配基本结束。据统计,南通、如东、海门、启东四县共有470个乡,除23个敌占乡和通海、通西边区的一些乡外,进行土改的有378个乡。共有512.47万亩土地实行了分配,约有179万亩土地从地主富农手中转到贫雇农手中。


通过五四土改,广大贫苦农民普遍得到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第一次成了土地的主人,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为穷人谋利的,而穷人要翻身、要保护胜利果实,只有跟着共产党走。

 

七战七捷


1946年6月,国民党政府撕毁《停战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7月中旬,国民党军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汤恩伯(后为李默庵)指挥5个整编师15个旅共12万人的兵力,在南通至泰州一线向苏中解放区大举进犯。华中野战军奋起迎战,在司令员粟裕、政委谭震林指挥下,集中主力第一师、第六师、第七纵队、第十纵队,共19个团3.3万人,先机制敌,于7月13日发起苏中战役,连续七战,均获胜利。七次战斗是:首战宣泰,7月13日至15日,围歼宣家堡、泰兴之敌美械化第十九旅;再战如(皋)南,7月18日至21日,歼灭进犯如皋之敌四十九师师部及一个半旅;三战海安,7月30日至8月3日,在海安进行运动防御战,毙伤敌军3000余人,后主动撤出海安;四战李堡,8月10日至11日,袭击海安东侧李堡之敌,歼敌新七旅和一O五旅一部共9000人;五战丁、林,8月21日至22日,华野主力插入敌之侧后,于丁堰、林梓地区歼敌交通警察5个大队共3000余人;六战邵伯,8月23日至26日,第十纵队和地方部队顽强击退了敌二十五师对邵伯镇的进攻,毙伤敌2000余人;七战如(皋)黄(桥)公路,8月23日至27日,在黄桥东北的分界歼敌七十九旅,于加力歼敌一八七旅,并乘胜攻占黄桥。至此,战役胜利结束,计歼敌6个旅、5个交警大队,共5.6万余人。苏中战役不仅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而且初步摸索了解放战争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完成了战略侦察任务。1946年9月12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题为《蒋军必败》的社论指出:中原突围、苏中战役和定陶战役这三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


苏中战役七仗有五仗在南通解放区展开,它的胜利,为南通解放区从和平环境转入战争状态,赢得了时间,保卫了五四土改的顺利进行;南通解放区人民和各级地方武装通过配合主力作战,进一步认清了国民党军队凶残而虚弱的本质,增强了敢打必胜的信心。在苏中战役中,一地委领导南通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援前线。在苏中后勤司令部统一领导下,一专署和如皋、紫石、如东、南通等县分别建立了支援前线指挥部。


战役开始前,为了给主力歼敌创造有利条件,一地委组织人民群众破坏了一些公路、航道,在海安镇、如皋城环城挖了战壕、交通壕、掩体。战斗打响后,在一地委的领导组织下,南通人民做到了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一是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由于战斗大多是突然发起的,加之部队频繁转战,把粮食送到前线的任务十分艰巨。有时战斗激烈,前线部队无法开伙,民工们冒着枪林弹雨,把干粮送到火线上。在整个战役期间,紫石县供应部队粮食10万担以上,如皋县供应粮食1万担。二是组织担架队,抢救伤员。据统计,如皋、紫石、如东、南通四县参加前线担架运输的民工有6.5万多人次。仅紫石县即有100多民工为抢救伤员,牺牲于前线或搬运途中。三是参加打扫战场,搜索残敌。战斗结束后,战场附近群众和支前民工,配合参战部队打扫战场,搜缴战利品,捕捉、押送俘虏,掩埋尸体,平毁敌人工事。


据不完全统计,在苏中战役中,紫石、如皋、如东、南通四县共出动民工近50万人次,供应粮食13万担,南通人民为支援苏中战役作出了重要贡献。



史志通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民意征集

主办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南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805651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505号 Design by : worldidc.cn